刘尚勇: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分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月17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29讲邀请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先生主讲,主题为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分析。刘尚勇先生从1983年就已经进入文物收藏市场的工作中,常年从事文物艺术品经营、出版及鉴定工作。
  艺术品拍卖行业以前不太讲风险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开始讲?因为从电视到报刊,说了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大家忘记了风险。其实,在从事艺术品投资的过程中,风险始终伴随我们。
  在2009年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年我们遇到了亿元时代的行情,把市场推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如果在亿元或者是千万元、百万元行情时买下一件艺术品,实际上已经有风险伴随着你。过去不讲风险,是因为确实风险小于收益。在过去的30年里,也就是从“文化大革命”以后一直到2009年,艺术品投资其实没有什么风险。那时候流行“捡漏说”。其实,在这30年中买到的任何艺术品都是捡漏,因为价钱便宜,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哪怕买到的是假的都没有什么风险,假的也是假的价钱,真的就是真的价钱,相对来说风险小,收益大。
  到了亿元行情以后,情况发生了翻转,去年秋拍的时候市场已经有了一点寒意,这是市场给大家的提示:风险可能已经大于收益。
  交易机会的风险
  过去30年是我们百年不遇的购买文物艺术品的最好时机,是非常好的交易机会。这种机会在人类历史上应该也不多。“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艺术品都变成了垃圾,变得一文不值,社会文化价值的扭曲达到了极致,经过30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如果2009年之前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那就是丧失了一个非常珍贵的交易机会。
  但今天还有另一次交易机会,就是海外回流的文物。近十年之内,流失在国外的很多重要的中国文物都在陆陆续续地回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藏和投资的机会。
  这其中有很多是由日本的有邻馆和法国的吉美家族释放出来的。这些艺术品基本上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被八国联军掠夺以及后来用“庚子赔款”买走的。比较有名的,是日本京都有邻馆收藏的北宋米芾《研山铭》,2002年以创中国书画作品拍卖最高价的2999万元回归祖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北宋黄庭坚《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这也是来自有邻馆的。这批东西能够在最近十来年回到中国,应该是百年一遇的事情。虽然对真伪、价钱还有争议,但如果错失机会,以后再想买恐怕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交易机会的风险,买到它的重要性早已经超过了真伪的争论。
  而近几年拍卖市场上的皇帝玺印,基本上都是从法国回流的。因为当时八国联军法军司令的指挥部所在的景山寿皇殿,是清宫收藏帝后印玺的重要场所。法军司令撤出的时候从寿皇殿带走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一批玺印,有一些捐给了法国政府,也有一些在市场上出售。当时吉美家族买了很多,后来陆续把其中一部分捐给了吉美博物馆,还有一部分由他们的子女继承,最终还是流入了市场。最初从法国买回来的时候很便宜,一两百万元的也有,现在有的已经上亿元了。
  鉴定的风险
  在具体交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技术性的风险,最主要的风险就是鉴定。很多人说,鉴定是艺术品行业里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没有这么可怕。鉴定只是这个行业里的第一道门槛,看起来确实很高,但并不一定能够挡住很多有心人的脚步。
  分散的鉴定权
  说到鉴定,就有一个鉴定权的问题。谁有权鉴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粗略列了一下,大概有五个方面有话语权的人:一是司法鉴定;二是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比如文化部前几年成立的艺术品评估中心;三是学术机构的鉴定,比如故宫博物院等国家公立博物馆,但它们主要是为国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做评级鉴定,不对社会服务;四是市场鉴定,市场里的鉴定是拿钱说话的,听起来比较可笑,但的确是这样。卖得越贵越真越好,卖得越便宜越假,大体上是这样,但也不一定。在一个常态的理性市场里,应该说买得贵的都是真的,好东西就有好价钱,这是有效市场。但在非有效市场,有时候便宜的东西也是真的,非常贵的东西也是假的。
  最后一种是个人鉴定。比如画家来鉴定他自己的画作,画家去世了,他的家人也可以来鉴定。但这种私人鉴定也是备受争议的,以前在韩国都是靠家族鉴定的,但是后来出现了家族后人造假的案例,政府就把家族鉴定取消了。
  目前,艺术品鉴定权很分散,也不可能把权利交给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所说的鉴定其实就是一个大体上的判断。
  法律鉴定的真实和艺术原创的真实
  鉴定权的问题需要考虑不同的语境,首先确定我们相信谁。如果相信法律,就去找法院鉴定。但是需要了解的是,法院鉴定和我们所说的鉴定不一定是一回事,法律鉴定的真实不一定是事实的真实,但是一定是程序的真实。
  比对法院的鉴定,我认为艺术的真实也不一定是原创的真实。我们说这件东西是真的,也不一定是原创的,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在艺术价值上必须是唯一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真迹被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了,今天流传在世的都是当时的大师临摹的,没有任何一件是王羲之本人写的,但我们实在看不见真迹了,就拿摹本当真的了,这就具有唯一性、经典性、无可替代性。
  再比如张大千,他有一个女弟子李秋君,也是他的红颜知己。当时上海一些名流希望要一些李秋君的画,但她画不出来,就找张大千画,写上李秋君的名字。这样一件作品肯定是假的,但如果能买到一张也很不错了。反过来,也有张大干弟子替张大干代笔的画。从著作权的法律角度看,无论张大千替弟子画还是弟于替张大千画都是一回事。艺术上的问题必须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不能太较真,一较真就麻烦了。艺术品的价值逻辑和一般人的思维有很大差距,鉴定艺术品的时候应该遵循的是艺术科学,以艺术经典为标准。交易机会是最可贵的,只要价格能接受,复杂的学术问题可以先买了以后再说。学术研究的真实和市场认定的真实
  学术的鉴定,基本上可以总结为鉴而不定,一直在鉴定,但是永远定不下来,因为学术允许百家争鸣。比如故宫收藏的所有名画都被人质疑,但质疑不可怕,名作仍然是名作,丝毫不影响其价值。张伯驹向故宫捐赠的“中国第一帖”《平复帖》,无论学术上怎么争论,它依旧是国宝。   收藏在台北故宫的唐代怀素《自叙帖》,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是假的,因为是“双钩填墨”,一定是复制品。但是后来利用高科技仪器观察发现,并没有“双钩填墨”。虽然不能就此说明这就是手写的,但科技进步对推翻前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研究是在不断趋向于真实,趋向于历史的事实,但是永远不是历史的事实和真实,只能是趋向于真理,接近于真理,不可能还原真正的历史时刻。所以我们也不主张学术鉴定只能一家言,百家争鸣是可以的。
  但是到了市场里就不行了。市场交易是定而后鉴。把交易的事情先定下来,而不是先把真假弄清楚,等买完了再慢慢研究。因此,学术鉴定和市场的鉴定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鉴而不定,一个是定而后鉴,在前后次序上不同。
  市场里的人必须有高度的自信,不能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要当机立断,敢于决策。决策就是敢于担当,一旦买了就要承担责任。有的人举完牌以后不付款,那就是没有决策权,或者是对自己都不负责任。
  市场的风险很多是无法预知的。市场的鉴定更像疑似的认可,必须是大体上比较像,有一定的市场共识。大家都认为这些作品应该是齐白石的,基本上就是齐白石的,这就是疑似。但是很难说是真的,因为毕竟不能让齐白石起死回生出来作证。
  为什么通常不会把一位画家的作品的鉴定权交给画家本人?因为画家本身是这件事情的利益相关入,涉及私利就不能作为公正的判断人。同样的,社会公众也不会把鉴定权交给拍卖公司,因为拍卖公司也是利益相关人。
  谁有话语权,或者谁在某一个范围里面有话语权,他就是鉴定人。到了法院,当然是法官有话语权;到了学术机构,当然是学术权威有话语权;在市场里,钱就是话语权;当然,到画家家里,话语权就是画家或者他的家人的。在不同的场合,拥有话语权的人是不同的。
  市场中所谓的鉴定,充其量是有偿咨询和无偿咨询。如果你针对这种咨询鉴定意见购买了艺术品,并因此作出了决策,是没有人赔偿你损失的。市场的鉴定意见就是信不信由你,信了就信了,不信就算了,所以这种鉴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可有可无。
  估值有风险
  比鉴定更重要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关于艺术品的估值问题。估值比鉴定还重要,门槛也更高。
  过去我们对估值风险认识不足。现在到了亿元时代,买一件艺术品,估值不正确大有风险了,估值过高的时候风险也会过高。
  要讨论艺术品的估值,首先要对艺术品本身有所了解。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没有生产说明书,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是独有的,没有太多可比性,这是影响估值不确定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更何况,我们判断艺术品的价值高低主要是在精神层面的判断,不能仅从物质层面评估价值。一张小画一定比一张大画便宜吗?不一定。同一个作家是不是就可以呢?也不一定。虽然现在按照平尺给画家计价,但如果这张小画是给名人画的,那就重要多了。
  艺术品的价值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当时张伯驹为了买下《平复帖》,卖掉了两套四合院和所有的首饰,今天值多少钱呢?很难说了。要根据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减来讨论艺术品应该值多少钱,这更是一个虚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艺术品定价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很多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一个公式计算艺术品的价值,但是至今也没有找到。
  但无论估值的难度有多大,毕竟艺术品一直在交易,市场是伟大的,它允许不同的人看到的艺术品的价值不一样,不能强求。
  艺术品收藏的参与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故事收藏,注重的是历史价值,藏品本身或许没有什么艺术欣赏性,但是对历史有见证性。比如这件东西是乾隆皇帝收藏的,我更喜欢,我愿意多出一点钱。
  第二种是审美收藏。比如这张画我看着就是特别喜欢,我就买。如果我不喜欢,别人再怎么说好,我也认为没有价值。所以因人而异。
  第三种是财富收藏。既不关心历史价值,也不是为了欣赏,只是看中艺术品的财富价值,看中未来的现金流。对他们而言,买艺术品和买黄金、买地皮是一样的。
  人们购买艺术品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看到的角度也不一样,对价值的认识也不一样。
  信用的风险
  信用风险也是我们过去不太注意的。从财务角度来讲,一份资产背后需要有一份信用做支撑。我们看到,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很多拍品的委托人是匿名的,但是也有很多是署名的。同样一幅画作,题材大同小异,但署名拍卖可以比匿名多卖两三倍的价钱,因为署名的委托人把自己的信誉加入了拍品,表明这是他收藏的,他敢说这是真的。对于匿名拍卖的艺术品,就很难判断了,因此要比署名拍卖的东西便宜很多。
  所以说,买贵了不怕,有信用的艺术品买贵了没有风险,没有信用的艺术品买贵了一定有风险。这是我们必须注意规避的一种市场风险。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艺术品行业里最主要的特征,因为很难得到及时、真实的信息。当你得到所有信息的时候,拍卖会已经结束了,交易机会就丧失了。市场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最有利、最真切的信息,而大多数人得到的都是公开信息。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公开信息都是过时的信息,以及包含大量错误的误导信息,更何况还有别有用心的人散播假消息,使得信息更加不对称,因为他们想从中牟利。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信息是不完善的,或是被扭曲的,市场是无效的,非理性的。在市场中作决策,必须依靠信息,但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信息是不安全的,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甚至要大于鉴定和评估的风险。
  关于泡沫的问题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泡沫,有交易的地方都有泡沫。只有大量制造泡沫才能极大地透支未来的收益。泡沫的背后就是掠夺,制造泡沫可以透支未来的生命,才能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掠夺。有人靠卖房子掠夺财富,因为今天买房子,花的是十年、二十年以后的钱。也有人在艺术品市场制造泡沫,搞成了亿元行情,里面肯定是有风险的。
  大资本进入,表面上是繁荣了艺术品市场,今天一个纪录,明天又一个纪录,好像市场中的人都发财了。但是行情炒高了,对后面进入市场的人不公平,因为他们必须花十年以后的钱来买今天的艺术品,这是透支未来的行情,是抢夺未来的钱。   中拍协公布的《2010年中国拍卖市场统计公报》用统计数据的方式提醒我们要回避风险。在2010年度408件过千万元成交的拍品中,只有237件拍品完成了结算,结算率仅为58,09%,其余171件均未完成结算,涉及拍品货款55,55亿元。拖欠货款的真实原因,不一定都是恶意赖帐,也有的是自我保护。根据中拍协的统计,我们发现,这里面的泡沫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有很多人利用了泡沫,用泡沫掩护了高价套现的事实。2011年的泡沫更大,2011年的报告肯定会向我们揭示更多的问题。
  我们这个市场充满了风险,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参加呢?这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们之所以不管某件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额的价格去买,是因为他们相信总会有一个更笨的后来者出更高的价钱,也许这就是很多人奋不顾身地投入艺术品市场的原因。
  提问环节
  提问:艺术品投资中的信誉,信用问题,还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大一部分是鉴定造成的,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鉴定乱向,您觉得市场如何才能走出鉴定迷局?
  刘尚勇:鉴定问题不能指望由某一个权威解决所有问题,要分门别类地去解决,而且要看话语的语境在什么地方,要在什么方向解决。
  第一,看玉的不能看画,解决不同问题要找不同的人。
  第二,鉴定权是分属权利,没有一个组合的权利,也没有一个一锤定音的人。要看你想在哪一个范围、哪一个层面去解决。打官司就到法院去解决;想把学术问题搞清楚,就到学术机构去解决;想在市场里解决,就看谁出的钱多,谁的钱多谁就有话语权;还有人相信画家和家属,那就直接找画家和家属。鉴定权不但是一个分散的权利,而且互相不能替代,有的时候还互相排斥,关键是你自己信谁。
  最后要说的是,信不信由你,你信谁就找谁。
  提问:日本等国家对于所拥有的世界各国的艺术品的出境限制非常严格L您在讲座中说到的那些从日本回流的中国艺术品为什么能顺利回归?
  刘尚勇:日本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文物普查只是普查博物馆,但是日本对每个老百姓手里的文物都进行过普查,被列入“重要文化财”的是绝对不能流通的。流通出来的那一些艺术品,当时在学术上有争议,所以没有被列入,被有邻馆的藤井钻了空子。对市场来讲是好事。
  提问:您分析欠款的原因说是泡沫,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怎么样防止这种行为?
  刘尚勇:防止是不大容易的,只有提高警惕。泡沫是一种盈利模式。
  提问:对于2012年的舂拍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刘尚勇:应该说市场是从非理性和非有效性向理性和有效性回归,这是大势所趋,我相信在2012年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大家都渴望有一个健康的常态市场。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我国北部边疆一直居住着蒙、藏等少数民族游牧部落,他们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时而对抗,时而友好,时而归附。如何发展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中原统治者。明朝放弃塞外大修长城以“守边”,但最终丧国。清初统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顺应时代的潮流,一方面在通往漠北的交通干线上建设宫苑,以为怀柔蒙古、习武绥远之用,另一方面从精神上加以控制,即大兴佛教。清廷不但将北部边疆盛行的藏传佛教定为国教,备加推崇
期刊
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无论是其文化造诣还是其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玉器材料的运用与选择更使得汉代玉器变得华丽多姿、丰富多彩。汉代玉器的材料主要可以从其质地、颜色、来源这样几个方面来探讨。  材质多样  汉代玉器在用料方面有一个逐渐丰富和变化的过程,它是在继承战国玉器辉煌成就,特别是玉料丰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白玉、青玉、黄玉、黄白玉、黄绿玉、玛瑙、水晶、滑石、
期刊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日本美协拍卖公司将于5月2-3日,推出以“龙翔云天,禧象万千”为主题的第二届春季拍卖会。  此次将推出“禧象万千——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龙翔云天——清代宫廷及工艺精品”“梅子溢青——明代官窑陶瓷及龙泉青瓷选萃”“盛世吉金——中国古代青铜造像”“砚宝印珍——野泽家族旧藏文房”“竹园听香——香道和茶道具拾趣”“古董珍玩一文房及工艺品”七个专拍,计书画260余件,工艺品5
期刊
编者按:2012年11月24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8讲邀请雅尚君豪国际葡萄酒学院讲师赵思达小姐讲授葡萄酒的收藏与投资。赵思达小姐毕业于法国勃艮第葡萄酒大学,获硕士学位,一直从事于葡萄酒的培训教育工作,致力于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现酒与期酒  现酒  现酒是葡萄酒投资中最直接的方式,即从市场中买入现酒进行窖藏,在恰当的时机再将酒品向其他投资人售出。由于中国葡萄酒金融产品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对普
期刊
2011年古籍秋拍的总成交额、成交率双双下降,各家公司都没能续写春拍辉煌,不仅没有追平舂拍佳绩,甚至还下降了20%左右,对经济的担忧情绪蔓延到艺术品投资领域。相对春拍,秋拍少了热闹,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但从另一角度看,春拍的猛涨到秋拍的调整,也洗练了市场,让真正怀着喜爱之情而非投机之心的收藏者有机会入场。  这一方面是原因整体的经济形势下滑,艺术品都卖得不好;其次是亮点太少,仅中国嘉德的季羡林藏书还
期刊
2月23日,全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出席会议,海关总署派代表与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段勇主持会议。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分管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的负责同志和17个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010-2011年我国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在机构建设、制
期刊
西汉玉器  西汉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王朝。西汉玉器是中国玉器继新石器时代、商代和东周玉器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中国玉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经济的繁荣是西汉玉器发展的重要前提。昆仑和田玉的大量开采,则是西汉玉器繁荣的根本保证。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通了通达西域的河西走廊,以后又联络乌孙人击溃了匈奴人在天山南北的统治,把西域之国纳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之下。西汉王朝同时也控制了
期刊
我是一个地道的龙泉土生土长的老陶工,这里谈一点自己从艺50多年来平时碰到的一些工艺上难题和处理方法,以便人们对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有更多的了解。  从1955年16岁拜师学艺至今,我基本上坚持在一线工艺艺术研究,虽然在1985年调任龙泉瓷厂党总支书记岗位工作几年,但我很幸运,企业开始执行厂长负责制,书记工作较轻松些,期间我未去享受轻松的光阴,而把它当作一个难得的机会,建立工作室,做点工艺基础研究。 
期刊
恩师徐邦达先生于公元2012年2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一百零一周岁,可谓长寿。自2005年先生卧病在床已经七年,一般地说,在思想上应当是有所准备的,但噩耗传来,我依然感到万分悲痛。在向先生遗体告别的当天,早上八点多钟,灵堂已经布置完毕,仪式还没有开始,大厅空无一人,先生静卧于鲜花丛中,我在先生家人的陪伴下最后一次拜谒先生。我跪在地上给先生叩头,想到从此要与先生永诀,悲从中来不能自己……时间已经过去
期刊
一套汉代“金缕玉衣”,一只“汉代玉凳”。  “汉代玉器”无疑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艺术市场上的“明星”。  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形成以来,汉代玉器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备受关注,其知名度一时间盖过了所有与玉器相关的新闻,甚至于所有艺术品拍卖消息,什么亿元天价,什么大师作品,什么每克十万元的和田玉籽料,在这两条新闻前,什么都成了浮云。  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艺术品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两条消息。  中新网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