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用,总结了其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使用技术,以期指导水稻制种生产。
关键词九二○;水稻制种;作用;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82.8;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98-01
九二○学名赤霉素,在pH值3~4的溶液中最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变成无生理活性的伪赤霉素或赤霉烯酸。幼叶和嫩枝顶端形成的赤霉素通过韧皮部输出,根中形成的赤霉素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赤霉素生理活性强,能显著促进植物茎、叶节间纵向生长,特别是对遗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杂交水稻制种中利用九二○可促进水稻茎的伸长,且能够诱导促进开花,达到解除母本包颈现象和调节父母本花时的目的,使母本有更多穗粒外露,同时更好地接受到父本的花粉,从而提高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1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用
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促进穗粒外露(解除包颈)。母本(不育系)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畸形体,包颈严重,导致母本穗层结构恶化,对花粉传播十分不利,使水稻授粉更加困难。喷施九二○,可解除“卡颈”现象。二是调节花时,改善穗层结构和态势,通过喷施九二○,增加父本高度,便于授粉。三是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增强母本柱头和父本花粉活力。一般柱头活力为2d左右,用低浓度的九二○喷洒后可达5d左右,这在生产上叫“养花”。四是花期调控时,可采取“赤霉素促、多效唑控”的方式调节父母本花期。
2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使用技术
2.1九二○的溶解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九二○易溶于酒精,但与碱性物质混合易失效,在pH值3~4之间稳定的特性,溶解前应该先用少量酒精(95%高浓度酒精)进行溶解,摇动振荡1~2min,至不见九二○粉末为止(笔者使用的九二○为粉剂,市面上也有水剂九二○销售)。溶解后的九二○溶液或水剂九二○用水调到要喷施的浓度进行喷施。但九二○与碱性物质混合易失效,因此不能用碱性的水溶解,否则会失效。使用前可适当了解用来溶解的水的pH值,如果不方便测量pH值,可使用自来水溶解。
2.2九二○喷施的时间和用量
一是考虑在整个水稻制种时期九二○的使用时间。根据九二○对水稻在穗下节伸长各时期的效应显著性和制种中实际需要,在稻穗露尖露粒期,即“破口”期(群体以10%“破口”为宜)开始喷施九二○。但如果母本包颈不严重或对九二○敏感可相应迟喷,反之应提前喷施。二是考虑到每天的喷施时间。由于在父母本颖花开放时(一般为9~16时)不能喷施九二○,且上午7~9时为水稻植株吸收九二○的高峰期,因此最佳喷施时间为6~8时。16时后也可以进行喷施,此时应加大50%喷液量。
从“破口”期开始喷施,连续喷施6d为宜。前4d父母本同时喷施,后2d只喷父本。第1次宜轻,用量在6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2次(抽穗25%~30%)轻加,增加用量至9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3次(抽穗45%左右)用量最大,用量在150~18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4次(抽穗65%左右)稍减,用量在12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5~6次主要起调节父本株高作用,用量在15~30g/hm2,对水225 kg左右。以上数据皆以最佳喷施时间作为依据。
2.3九二○的喷施方法
喷施九二○期间田间应保持有较深水层,喷施人员在田间走动时要均速,喷头的移动也要均速,做到小雾点喷雾,以保证整田一致。当天配置的溶液当天使用,未用完的溶液不可隔天使用。
2.4不良因素对九二○使用的影响及补救方法
在杂交水稻制种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因素,导致九二○不能顺利喷施,以下就几种常见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长不整齐。由于田间肥力和扦插日期等原因导致同一田块母本抽穗不整齐,应区别对待。适合喷施的田块应及时喷施。二是缺水。由于天气等因素导致在喷施九二○期间未能保持田间灌水量,每次喷施时应另加九二○15g/hm2。三是遇雨。九二○喷施后在植株没有完全吸收时遇雨淋洗,应及时补喷。如果当天不能补喷,根据其显著效应期短(喷施当天显效,第2天效果显著,第3天下降)和累加作用(第1天和第2天喷施九二○的效果会叠加),以及对前1d见穗的稻穗解除包颈也有一定作用。可在第2天加大用量进行补喷,再喷当天的;或同第2天用量相加再另加22.5~30.0g/hm2进行1次喷施。九二○溶液吸附力强,作物吸收快,在多变天气下应果断喷施(此时不考虑最佳喷施时间),一般在雨前喷施都有效。
3参考文献
[1] 崔志顺,赵霭林,杨定旭.“九二○”省工节本施用方法[J].种子,1989(5):64.
[2] 王岐伟.关于“九二○”施用的十点意见[J].种子,1989(5):67-70.
[3] 张俊英,于福安,刘少增,等.“九二○”对两系杂交稻亲本抽穗开花习性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1999(3):26-28.
[4] 薛德光,甘嗣勇,黎进军.杂交水稻制种田喷施九二○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12.
关键词九二○;水稻制种;作用;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82.8;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98-01
九二○学名赤霉素,在pH值3~4的溶液中最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变成无生理活性的伪赤霉素或赤霉烯酸。幼叶和嫩枝顶端形成的赤霉素通过韧皮部输出,根中形成的赤霉素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赤霉素生理活性强,能显著促进植物茎、叶节间纵向生长,特别是对遗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杂交水稻制种中利用九二○可促进水稻茎的伸长,且能够诱导促进开花,达到解除母本包颈现象和调节父母本花时的目的,使母本有更多穗粒外露,同时更好地接受到父本的花粉,从而提高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1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用
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促进穗粒外露(解除包颈)。母本(不育系)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畸形体,包颈严重,导致母本穗层结构恶化,对花粉传播十分不利,使水稻授粉更加困难。喷施九二○,可解除“卡颈”现象。二是调节花时,改善穗层结构和态势,通过喷施九二○,增加父本高度,便于授粉。三是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增强母本柱头和父本花粉活力。一般柱头活力为2d左右,用低浓度的九二○喷洒后可达5d左右,这在生产上叫“养花”。四是花期调控时,可采取“赤霉素促、多效唑控”的方式调节父母本花期。
2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使用技术
2.1九二○的溶解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九二○易溶于酒精,但与碱性物质混合易失效,在pH值3~4之间稳定的特性,溶解前应该先用少量酒精(95%高浓度酒精)进行溶解,摇动振荡1~2min,至不见九二○粉末为止(笔者使用的九二○为粉剂,市面上也有水剂九二○销售)。溶解后的九二○溶液或水剂九二○用水调到要喷施的浓度进行喷施。但九二○与碱性物质混合易失效,因此不能用碱性的水溶解,否则会失效。使用前可适当了解用来溶解的水的pH值,如果不方便测量pH值,可使用自来水溶解。
2.2九二○喷施的时间和用量
一是考虑在整个水稻制种时期九二○的使用时间。根据九二○对水稻在穗下节伸长各时期的效应显著性和制种中实际需要,在稻穗露尖露粒期,即“破口”期(群体以10%“破口”为宜)开始喷施九二○。但如果母本包颈不严重或对九二○敏感可相应迟喷,反之应提前喷施。二是考虑到每天的喷施时间。由于在父母本颖花开放时(一般为9~16时)不能喷施九二○,且上午7~9时为水稻植株吸收九二○的高峰期,因此最佳喷施时间为6~8时。16时后也可以进行喷施,此时应加大50%喷液量。
从“破口”期开始喷施,连续喷施6d为宜。前4d父母本同时喷施,后2d只喷父本。第1次宜轻,用量在6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2次(抽穗25%~30%)轻加,增加用量至9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3次(抽穗45%左右)用量最大,用量在150~18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4次(抽穗65%左右)稍减,用量在120g/hm2,对水450kg左右;第5~6次主要起调节父本株高作用,用量在15~30g/hm2,对水225 kg左右。以上数据皆以最佳喷施时间作为依据。
2.3九二○的喷施方法
喷施九二○期间田间应保持有较深水层,喷施人员在田间走动时要均速,喷头的移动也要均速,做到小雾点喷雾,以保证整田一致。当天配置的溶液当天使用,未用完的溶液不可隔天使用。
2.4不良因素对九二○使用的影响及补救方法
在杂交水稻制种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因素,导致九二○不能顺利喷施,以下就几种常见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长不整齐。由于田间肥力和扦插日期等原因导致同一田块母本抽穗不整齐,应区别对待。适合喷施的田块应及时喷施。二是缺水。由于天气等因素导致在喷施九二○期间未能保持田间灌水量,每次喷施时应另加九二○15g/hm2。三是遇雨。九二○喷施后在植株没有完全吸收时遇雨淋洗,应及时补喷。如果当天不能补喷,根据其显著效应期短(喷施当天显效,第2天效果显著,第3天下降)和累加作用(第1天和第2天喷施九二○的效果会叠加),以及对前1d见穗的稻穗解除包颈也有一定作用。可在第2天加大用量进行补喷,再喷当天的;或同第2天用量相加再另加22.5~30.0g/hm2进行1次喷施。九二○溶液吸附力强,作物吸收快,在多变天气下应果断喷施(此时不考虑最佳喷施时间),一般在雨前喷施都有效。
3参考文献
[1] 崔志顺,赵霭林,杨定旭.“九二○”省工节本施用方法[J].种子,1989(5):64.
[2] 王岐伟.关于“九二○”施用的十点意见[J].种子,1989(5):67-70.
[3] 张俊英,于福安,刘少增,等.“九二○”对两系杂交稻亲本抽穗开花习性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1999(3):26-28.
[4] 薛德光,甘嗣勇,黎进军.杂交水稻制种田喷施九二○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