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时代在不经意间忽然变成了这样,也许你并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事实。
每个人都急匆匆地上班、下班、开公司、奋斗、上进、拼事业,忙得连慢慢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其实蓦然回首,发现大家拼的都是物质。要住很大的、有花园可以照到太阳的房子,要开很好的、坐在里面可以收获艳羡目光的车,要有足够多的银行存款管它能用来干吗。这是我们时代的焦虑症。好像只有有了钱,我们才能够幸福。
300万,多么昂贵的幸福感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爱情也变得物质起来。它不再只是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诗意画卷,也不再是纯粹的爱情结晶,金钱、利益、权力、欲望,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承载于婚姻之上。
有房有车?爱情进入物质时代。
在安静的、可以思考的时候,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生活,难道不是要先快乐吗?快乐,难道都来自物质吗?
我们更愿意告诉你,快乐,也许只来自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活,这是一种态度,这是一种风尚,然后也许,你会发现你变得很有钱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由这样优雅、高贵、闲适的生活所带来的惊人收益,你也许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你就知道了。
乐活主义者的价值选择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他们永远那么潮,那么IN,最先引领起一代的生活风尚。
晋代有竹林七贤,乱世忧愤中,他们选择了放荡不羁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来追求人生的快乐。千百年后的今天,竹林七贤开创的雅集、清谈,还残留在江南的文化人生活中,虽然,如今的清谈雅集看上去已经很钱柜。
宋代有林和靖,他在孤山妻梅子鹤,每天遥看西湖风月,数十年中不曾踏入相隔咫尺的杭州城,把隐士的清雅生活发挥到绝致。在他之后,“此心安处是吾乡”,隐士们的生活成为了一幅清丽淡婉的图案,成为了中国士大夫阶层挥之不去的情结。
这是中国。在中古期的欧洲,有浪游的骑士,他们四处游历,靠征战来为自己赢得尊严、荣誉、土地和爱情,骑士的传说最终融化在历史的进程里,但他们的精神和风采,却演化成了后来的绅士礼仪。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浪潮席卷整个西方社会。那个不安的年代里,年青人为了求得自我与社会的平衡,求得精神的寄托与安稳,他们选择了非主流的生活方式,然后,把他们夸张的生活推广到了全世界。让人们知道,原来一个人,还可以有着和循规蹈矩的生活完全不同的选择。
他们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更早懂得,关于生活,有一些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有更多的选择却是握在自己手里。咖啡还是牛奶,徒步还是乘车,此地抑或远方,所有的选择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如何才能活得更好?
这一次,最先掌握了问题答案的,是乐活主义者。
我们时代的焦虑症
在今天,我们的身边流传着这样一句广为人知的话语: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赚钱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很好理解,人人都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房子够不够大,
座驾够不够气派,养老金要多少万才足以退休,太多坚挺的欲望,让我们在财富的面前,形成了群体性的饥渴焦虑。
于是投资就显得重要起来。巴菲特成为了新的偶像,他的万丈光芒透过理财书籍、电视节目、杂志、报纸和网络,照耀在一张张渴望财富的脸上;收藏不再是一种雅好,而是投资的手段,谁谁谁在乡下猪舍发现宝贝的捡漏传奇故事总能吸引读者的目光,鉴宝节目火了,拍卖公司赚了,古玩艺术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大家都在说,盛世收藏;期货、房地产、黄金、兰花……一切可以投资的东西,都失去了它的本真,而变成了赚钱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每个人,在任何地方,以各种话题谈论钱,可能赚钱的项目,即将到来的机会。有首歌形像地唱出了这一切:歌名叫《钱》,而歌词只有一个字,一直在重复的“钱”。
钱,成了驱除焦虑的唯一方法。
赚钱,成为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了最畅销语录,它是如此的振聋发聩而又不容置疑:它意味着你还渴望上进,渴望成功,渴望过得更好。它告诉你,当你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辛劳地深耕,到秋天就可以收割成熟的果实,然后在冬天享受一年的收成。在这套哲学下,生活变得清晰而简单:赚得更多,活得更好;活得更好,先要赚得更多。
一步一步,剖白你的财富焦虑。
这个公式很简单,焦虑是因为缺口,先想清楚你今后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满足这些生活欲望需要多少钱,再减去你目前挣到的资产,两者之间的缺口就是你焦虑的全部内容。
上半辈子挣的钱
1,银行存款
建国初期,我们的上一代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信任银行,又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只信任银行。银行成为“攒”字决的代表,新一代人更信了对银行的迷信,存银行不如买银行。但是理财专家告诉我们,一定比例的存款才是安全的,可以应对疾病等突发的状况。
2,房地产
在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年代,不动产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没有哪一代比我们更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动辄几套房的家庭比比皆是。
3,金融资产
去年的大牛市让很多人欣喜而忧伤,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赢大盘。除了股票,黄金、期货,一下子都成为了热门的香饽饽。
4,私家车
交通工具一般都无法为你带来增值,而是日趋贬值。
5,其他固定资产
古董、瓷器、书画,金银细软,总而言之,可以很快变现的资产。我们粗粗的分了几类,在你剩下的几十年当中,分别有这些项目需要大笔支出,请在每一项下写出你着手打算的事情和需要花费的金额。千万别把事情想得那么悲观,因为年纪的原因,你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没有预想那么严重。
下半辈子需要的钱
1,退休
计算工式:基本生活X退休年份。举个例子,以今年30岁的张先生为例,三口之家平时在吃、穿、交通等方面的基本必要支出一年约5万元,如果他选择在45岁退休,按常规75岁的寿命看,光是退休这一项,他需要准备150万元。
2,银行按揭
欠债还钱,这一笔开销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3,赡养父母
幼则仰食父母,长则反哺双亲。这是古人的逻辑。现代的父母宽容的多,有社会保险(按照“老人”的标准,国家完全负担)。只是一旦生病,对子女家庭财务无疑是重磅炸弹:心脑血管疾病2~15万,搭桥手术一万,糖尿病。
4,小孩抚养
今时不同往日,小孩子一代比一代金贵。这种金贵当然也需要财力的支撑,远在他降生之前,先期的投资就已经下去了,胎教、抚育、幼儿园、小初高、大学、留学,每一步都要钱。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为孩子准备成年后的创业基金,更普遍的则是操劳子女成家大事,不惜包办结婚所需的房、车和婚礼费用。
5,商业保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这是自然法则,不容违逆。所以,必要的商业保险能够缓解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病时的财务危机。
乐活主义者:活得更好,赚得更多
乐活主义者的投资理念,却完全颠覆了这种“陈腐”的生活哲学。在他们看来,投资并非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却是理想的投资手段。这之间的差别,正是“乐活主义者”的创新所在。
按照乐活主义者的理论,生活方式的投资,首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让自己活得更好。普通人信奉的是,赚得更多,活得更好;乐活主义者的信条却是活得更好,赚得更多。
举个例子,同样是购买艺术品,前者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获取艺术品升值带来的收益;乐活主义者则会首先考虑艺术品带来的精神享受,至于从中获取收益,只是在提升了生活品质之后的一种附加价值。
在国外,“生活方式的投资”早已并非新事,而是许多中产阶层的生活哲学,其中最热门的,当属5+2式的度假别墅。别墅主人在城市都拥有自己的住房,又希望能享受郊区的美景和新鲜空气,5+2式的度假别墅恰好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星期天到星期四住在自己的别墅里,到周末时再将别墅出租给短途度假的游客,自己切换回城市的生活,不但改善了长期居住在水泥森林中的心情,还可以从别墅的出租中获取稳定的收益。
这种居住投资模式,后来发展成一种世界性的商业模式,那就是产权式酒店。因为迎合了那些喜欢追求经常更换生活方式的人居住,产权式酒店在欧洲的旅游胜地发展得十分繁荣,成为了欧美中产阶级的一种投资手段。在中国,产权式酒店则是刚刚起步,第一家产权式酒店出现在2000年的深圳,兼之法律方面的规范尚不完善,目前还难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投资。
除了不动产外,古玩、艺术品、观赏性的动植物,亦是乐活主义者们推崇的生活和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