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海洋的话,那么,有一类小说,它的好不在于描绘出海洋的广阔,而在于就某一点深深沉潜下去,探测出海底世界的瑰丽与斑斓。换句话说,有一类小说,可以通过一滴水映现出一个世界,让我们看到存在的种种可能,人性的缕缕真迹。《雨衣》①正是如此。小说中的“雨衣”,好比一盏深海探照灯,透视出夫妻情爱生活这个海域存在着怎样致命的暗礁,以及婚姻航船触礁时强烈的晃动及最终的倾覆。
作为情爱生活的工具,“雨衣”见证了萧晓和吴东情感的流变。强奸事件发生之前,“雨衣”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见证,更是吴东对妻子深深疼爱的体现。强奸事件中,“雨衣”则成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现场的物证。强奸事件发生后,最初一段日子,吴东对萧晓极尽体贴温柔,为的是抚慰妻子身与心的双重创伤。但,深具反讽意味的是,萧晓带有深深爱意的对“雨衣”细节的道出,非但没能证明自己的“纯洁”,反倒证明了自己的“放荡”——在吴东的眼里,整个事件由“强奸”变成了“通奸”,萧晓也由忠贞的“烈女”变成了放荡的“淫妇”。由此,两人关系急转直下:吴东由一个温柔体贴的呵护者变成了一个凶狠残暴的报复者,虽然萧晓竭尽全力去安抚吴东这匹极度受伤的小兽,却依然不能扭转吴东内心被欺骗、被背叛的感觉,她只能徒然地看着吴东的“自觉”堕落,看着这艘曾经坚固无比幸福无比的婚姻航船滑入相互忌恨的深渊,最终沉没。这是这出婚姻悲喜剧的全部玄妙所在,也是整个小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考察强奸事件中“雨衣”细节的道出何以成了吴东和萧晓情感转变的关键,是本文的兴趣所在。而要理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对相关问题一一探询。
一、由强奸到“通奸”:
事件性质是如何被改判的?
强奸事件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日子,为了抚慰妻子身与心的双重创伤,吴东极尽体贴与温柔,几乎尽了一个丈夫所能做的一切。事发当天晚上,“吴东一宿没合眼,他照顾着完全失去主张的萧晓,他知道这个时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萧晓,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萧晓从那种惊吓和恐怖当中温暖过来。”在萧晓走出家门之前,吴东清理了事发现场;还张罗着换房子;带萧晓出去旅行。吴东的种种努力,让萧晓无比感动。“她感觉吴东就像是她的救世主,把她从那种深渊中一点点地抱向岸……她在他宽阔踏实美好的胸怀里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爱情的滋味和力量,那就是让人可以小觑磨难,勇敢地面对真实的生活。”与随后萧晓将遭遇的来自吴东的“暴风骤雨”相比,这最初的“阳光清风”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萧晓正是在吴东的极度温情中完全打开了自己,说出了事发时“雨衣”的细节,但吴东的反应却让萧晓无比惊讶,“萧晓张大了嘴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一直深深疼爱自己的丈夫,他突然变得那么冷酷尖刻锐利,好像要把她一下子捅死在地。”
“事情早已过去了,吴东也从来没有向她询问过细节,她怎么就头脑一热告诉了他呢”?对自己三十二岁生命中的第一次充满恐怖色彩的人生劫难,萧晓难道愿意去回味?“其实她是想让吴东感觉到她还是纯洁的,那个人并没有真正地接触到自己的深处,她万万没有想到,吴东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她想她有什么错呢,当生命和尊严发生对峙的时候,难道生命不比尊严更重要吗,难道那个丑陋的器官向她现出专横的表情,她把它和自己隔开是错误的吗。”这是作为女人的萧晓的逻辑,可是作为男人的吴东,他不看萧晓在當时的特定情境下给强奸者戴上“雨衣”的深层动机,而只看这个动作所体现的表层意味:是妻子主动给那个男人戴上避孕套的!主动意味着愿意,愿意就是同谋,同谋就是通奸。—— 一场强奸就这样被改判!
或许,只有萧晓这样有着“多年积累的宁静气息”的女子,这样一个哪怕生气时“愠怒的眼神竟然也是那么的宁静”的萧晓,才可能在被劫持强奸这样的突发事件中由最初的惊惧到随后的平静,并在平静中让强奸者戴上避孕套,把“那个丑陋的器官”和自己的身体隔开,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保护了自己的“纯洁”。可是,萧晓这一对“纯洁”的保护举动,到了吴东这里,却成了通奸的证明。在情绪的风暴中,吴东似乎完全忘了事发当天晚上萧晓回家之后的情形,忘了她在家门口就瘫倒,忘了萧晓身上撕扯时留下的瘀痕,忘了萧晓不停地流泪,忘了萧晓在迷乱中沉沉睡去时不停盗汗、高烧不止、梦中抽搐的身体。吴东似乎忘了所有这一切被强奸的证明,他“义愤填膺”地控诉着萧晓的罪行:“你们是不是早就认识。你不是被强暴,你们是通奸。你还装得那么像,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一个坏女人。”
“雨衣”细节的道出,事件的性质由强奸变成通奸,而吴东最初的怜惜抚慰也变成冷漠与暴力。“那天晚上,吴东第一次没有为萧晓戴上避孕套,而且动作异常地凶猛,萧晓没有出声,她感觉她和吴东已经不是做爱了,而是两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被狂风暴雨袭击得失去了站立的能力,随时都有被掀掉下去的可能。萧晓使出全身的力气推开吴东,用满是泪的脸对着吴东喝得通红的眼睛,吴东没有想到萧晓会突然把他掀倒在床上,他扬起手一记重重的耳光落在了萧晓细嫩的脸上,然后重重地倒在床上呼呼睡去。如此相似的耳光,发生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身上。”
“雨衣”细节的道出,竟然使一个温柔体贴的救世主变成一个冷酷残暴的魔鬼,这的确是萧晓没有想到的。这似乎很有些匪夷所思。吴东真的忘了那天晚上萧晓惊魂未定的情形吗?事实应该是没有的。但他为何偏执地认为萧晓是通奸?妻子的肉体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自己的“性财产”。所以,萧晓和别的男人有了性关系,就是不忠,就是背叛,而不管这性关系的产生是基于何种情形,是自愿还是被迫。这就是吴东给萧晓定罪的缘由。——妻子是自己的私有“性财产”,正是这样一种深层的男权意识使吴东变得像一个魔鬼。有一个事实也许吴东自己也没有清晰意识到:其实,在得知妻子萧晓被强奸的最初,吴东就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自己的“私有财产”被侵犯的感觉。这种潜隐的被侵犯感犹如一支火药,随着时日的推移,火药棒变成了火药桶,而“雨衣”细节的道出则成为点燃这火药桶的引信。于是,先是一顿噼里啪啦的曲解词义、强词夺理,将强奸生生改判成通奸;而后又是一连串的性暴力惩罚。 “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会要求所有的生活体验都具有人的含义,都被注入自由的精神。在真正讲道德的性关系中,有一种欲望和快感的自由表现,或至少在性交当中进行一种旨在恢复自由的动人斗争。但是,只有在承认对方是一个个别的人(as an individual)时,这在爱情中或欲望中才可以实现。如果性生活不应当被个人赎救,而应当被上帝或社会释罪,那么两个性伙伴的关系就只能是一种动物的关系。”②在吴东对萧晓的性暴力中,萧晓是被当作妓女来对待的:被践踏、被蹂躏,没有性爱应有的欢愉,更没有作为人的尊严。吴东对萧晓的性暴力撕毁了萧晓作为妻子的尊严,同时也毁坏了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
因为丈夫在乎自己的纯洁,所以萧晓才拼命保护自己的“纯洁”,但她对“纯洁”的保护却换来了丈夫对自己“放荡”的定性。多么具有反讽意味!如果说陌生人的强奸主要是基于肉体方面的话,那么丈夫吴东就“雨衣”细节而对灾难事件由强奸到通奸的改判,对萧晓由“烈女”到“荡妇”的改判,则是在精神上对萧晓的强奸。曾经美满幸福的婚姻航船的倾覆告诉我们:较之于肉体上的被强奸,精神上的被强奸是更为致命的,因为,这种强奸,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被强奸者,还有强奸者自身。
二、由“纯洁”到“肮脏”:
幸福航船是如何倾覆的?
作为婚姻城堡中的女人,萧晓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是以强奸事件为分水岭的。强奸事件之前,她作为一个婚内女人的幸福生活几近完美:丈夫疼爱,婆婆体贴,她和吴东的日子安静祥和温馨浪漫,如果不是有孩子,“萧晓感觉自己和三年前跟吴东谈恋爱时没有任何区别。”萧晓之所以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一是萧晓身体的“纯洁”,以女儿身嫁给吴东。
“身体的纯洁可以获得爱人一生的尊重。”“你想得到你的爱人一生的尊重吗,就保护好自己身体的纯洁。”萧晓相信作为过来人的母亲教导的这一婚姻生活的“真理”,所以,“她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敬畏,别说是外人,就是自己也总是小心谨慎到事无巨细,来月事时的保养,体育运动时的适度,这些她都上网查过资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母亲关于“纯洁”的告诫,萧晓对自身“纯洁”的呵护,在新婚之夜就得到了最初的应验:“虽然吴东说他没有想到萧晓是处女,他甚至说在大学时谈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是惊世骇俗之举,过了那个时辰就再也不是那个味儿了,但他还是禁不住在搂着萧晓脉脉血丝的身体时无法抑制住陶醉的颤抖。”——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细节:吴东面对萧晓的处女之身的颤抖传达出他对“纯洁”的在乎——深层男权意识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恩格斯指出,“家庭是建立在男性对女性的占有基础之上的”③,这种占有首先是身体上的占有。“在男权制社会里,财产这个概念从最初的把妇女作为有形财产发展到了货物、土地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④家庭产生的最初,女性是作为与货物、土地和资本等并列的一种有形财产“嫁给”男性的。因而,对女性“纯洁”的要求至少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男性对女性性的独占权的标志;另一方面,它也是女性对男性“忠贞”的标志。因而,古往今来,在中国这个有着深厚的男权传统的国度,男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处女情结”。虽然社会时代的变迁带来一定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关于女性“纯洁”的意识却似一道顽固的矿脉,基本未有变化。所以,每一个做丈夫的男人最害怕的就是妻子“红杏出墙”;虽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着“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
因为有“纯洁”这一重大资本,萧晓才得到吴东的尊重与关爱。这种爱特别地体现在他们的性生活中。“吴东为了让她免受带环的副作用,竟然自己坚持用避孕套。她在书上看过,男人在做爱的时候戴避孕套会影响快感,就像套上一件雨衣,是他们最不喜欢的一种避孕方式,而且吴东害怕避孕套也不百分百保险,竟然又涂上了杀精液。吴东为了她,什么都可以做到,而且从未偷懒过一次。”
强奸事件发生后,吴东的确对妻子体贴备至,这的确是爱的体现;但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感觉大概是吴东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而不愿意承认的:妻子被玷污了,不再“纯洁”了。虽然,萧晓问吴东是否还相信自己是纯洁的时,吴东说的是“当然”。这“当然”的答复,应该说,更多地是为了安慰。在吴东的心里,其实已经埋下了一道永难消除的阴影,萧晓不再“纯洁”的阴影,自己的“有形财产”被侵犯过从而自己的尊严被侵犯的阴影。这道潜隐于内心深处的阴影,终于借着“雨衣”细节的道出这一“契机”清晰地呈现出来。于是,先前的风平浪静风和日丽立马变成巨浪滔天暴风骤雨,一艘幸福的婚姻航船终于在风雨与浪涛的击打下倾覆。
三、由温柔体贴到冷酷残暴:
爱的柔韧性有多大?
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强奸事件,因为强奸事件中“雨衣”这一细节的道出,一桩美满的婚姻崩毁,一艘幸福的航船倾覆,曾经的温馨与浪漫沉于汪洋。——这残酷的存在的真实让我们无法不质疑:爱是宽广無边的吗?爱可以包容一切吗?爱可以战胜人性吗?(这里的人性指,妻子被强奸之后,作为丈夫的男人那种被侵犯的感觉。)小说的结尾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看着邮寄光碟的盒子上面熟悉的淑静而灵秀的字迹,“吴东感觉有什么从他的身体里轰然坠落。”——萧晓是想让吴东知道,他撕扯自己的心,正如医生撕扯自己子宫内的婴儿一般。她要让吴东知道被撕碎的感觉。等吴东明白过来时,一切已晚。
或者,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用人性中的意识与无意识来分析吴东和萧晓的悲剧:意识告诉男人,妻子遭人强奸,是妻子遭受到了伤害,应该给予抚慰,用最大的努力去消弭女人的伤痛,就像吴东最初所做的那样;但是,被压抑的无意识却像一个不倒翁,顽固地站起来说话:妻子被强奸,对妻子而言的确是一种伤害,但对丈夫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她是我的女人,她怎么可以和别的男人有肉体的亲密关系?无论这种关系的产生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只要发生了,就是背叛。因为,爱是自私的,爱是专有的,你是属于我的。当你有那么一次属于了别的男人,还怎么证明你是爱我的?或者,即使是爱,这爱也是打了折扣的。——作为男人的丈夫,之所以感到愤怒,感到受了伤害,仅仅因为,男人爱着女人。但具有悖论意味的是,看似合理的男人方面的逻辑,对女人来说,无疑是遭受强奸之外的另一重伤害,并且很可能是更深的一种伤害。 我们也许会想起苔丝和安琪儿的悲剧。正如安琪儿的头脑中有一种“生硬的逻辑积淀物”阻碍他接受新婚之夜坦诚自己历史之后的苔丝一样,吴东的头脑中也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阻止他接受“雨衣”细节道出之后的萧晓。而与苔丝相比,萧晓的悲剧或许更为深重:苔丝以自己的性命,换得了爱人的完全接受——肉体毁灭了,灵魂却获得了拯救;所以,在杀死德贝维尔之后与安琪儿一起逃亡的路上,她并不匆忙,因为她的心是安宁的,她知道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也就不逃了——她是坦然走向死亡的。而萧晓,她的肉体存活着,灵魂却被吴东抛入地狱的深渊。她试图用自己一向的“安静”用自己的宽容唤回曾经的恩爱丈夫,但获得的“回报”却是丈夫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尊严的亵渎与心灵的撕扯。
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什么人有道德?更确切地说,什么女人有道德?一个性格之为美为丑不光在它的成就,也还在它的目的和动机。性格的真正历史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决心要做什么。”⑤在这个问题上,萧晓的悲哀在于:她无法更改她“做了什么”的历史(而这历史并非她本人所想要的,也不是她本人造成的,她的本意正是想要保护自己的“纯洁”);吴东的悲哀在于,他只在乎萧晓过去“做了什么”,却不看重她那样做时的动机。所以,吴东才由温柔的丈夫变成了冷酷的暴君:“那天晚上吴东回来,醉醺醺地抓起迷糊中的萧晓,竟然大声地冲萧晓喊,你们是不是早就认识。你不是被强暴,你们是通奸。你还装得那么像,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一个坏女人,说完他像一个孩子似的跪在床上呜呜大哭。萧晓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法救赎的人。”
萧晓拼尽全力试图挽救这桩原本幸福、现在却立于悬崖之上的婚姻:她用自己一如既往的“安静”包容了吴东的性暴力,用一个妻子的柔情试图唤回先前同样柔情的吴东,但事实却给萧晓以沉重的打击:吴东将嫖娼染上的性病传给了萧晓。“她从来没有想到吴东有一天会去做那么肮脏的事情,良好的家世和教育,他怎么可以。她甚至开始怀疑生命善与恶的长度和宽度的外延到底有没有界限。当跨过了底线的极限之后,是会弹回来,还是会折断,还是终有一天变得温和。”如果说,练瑜伽时,肌肉的韧性可以使训练一点点进步;那么,情感的韧性就未必有这么强大了。萧晓受虐狂一般特地坚持让胎儿在自己体内生长了三个多月才去做引产手术,她想让自己的“受罪”来告诉吴东,正如医生撕扯她体内的胎儿一样,他在无情地撕扯她的心,她的心已经被他撕碎。
结语:男权意识之“纯洁”,幸福婚姻之杀手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开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道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对于男权意识的批判。而批判的深度与力度不仅仅在于揭示出男性身上所存在的男权意识,更在于揭示出女性身上的男权意识:男权意识是如何内化为女性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外显为女性的行为方式。
“男权制根深蒂固,它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形成的性格结构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某种政治制度。”⑥就此而言,以一个小小的短篇来说,《雨衣》也许不如《一个人的战争》那般具有女权主义色彩,也不如《在同一地平线上》旗帜鲜明地要求女性与男性的平等,但它绝对是一个犀利尖锐富有力度的文本。小說以强奸事件为切入点,以强奸事件中“雨衣”细节为核心,以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的最终崩毁为载体,揭示出“纯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男权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如何内化成为女性自身的思想行为。在这个揭示的过程中,“雨衣”细节犹如生活海洋中的一滴水,映照出积淀于男女两性内心深层的男权意识:男人是基于对女性“性财产”的独占权与女性对自己的忠贞而要求女性“纯洁”;而女性则将这种由男人制造出来的“纯洁”意识嵌入自己的大脑,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外显于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特定处境下的行为举动。如果说,男权意识在男性身上显现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男权意识为女性所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则是莫大的悲哀:女性受着来自男性的男权意识的禁锢的同时,还受着自身的男权意识的束缚!
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就这样被“纯洁”杀死!这是小说最为犀利的一笔,也是最让人痛心之处!而在这痛心之外,作家还想提醒我们的应该是: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
【注释】
①一一:《雨衣》,载《钟山》2008年第2期。
②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503页,中国书籍出版社。
③④凯特·米利特:《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资料来源:搜狐读书: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7650&volume=4&chapter=9。
⑤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371页,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
⑥凯特·米利特:《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资料来源:搜狐读书: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7650&volume=3&chapter=2。
(肖小云,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作为情爱生活的工具,“雨衣”见证了萧晓和吴东情感的流变。强奸事件发生之前,“雨衣”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见证,更是吴东对妻子深深疼爱的体现。强奸事件中,“雨衣”则成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现场的物证。强奸事件发生后,最初一段日子,吴东对萧晓极尽体贴温柔,为的是抚慰妻子身与心的双重创伤。但,深具反讽意味的是,萧晓带有深深爱意的对“雨衣”细节的道出,非但没能证明自己的“纯洁”,反倒证明了自己的“放荡”——在吴东的眼里,整个事件由“强奸”变成了“通奸”,萧晓也由忠贞的“烈女”变成了放荡的“淫妇”。由此,两人关系急转直下:吴东由一个温柔体贴的呵护者变成了一个凶狠残暴的报复者,虽然萧晓竭尽全力去安抚吴东这匹极度受伤的小兽,却依然不能扭转吴东内心被欺骗、被背叛的感觉,她只能徒然地看着吴东的“自觉”堕落,看着这艘曾经坚固无比幸福无比的婚姻航船滑入相互忌恨的深渊,最终沉没。这是这出婚姻悲喜剧的全部玄妙所在,也是整个小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考察强奸事件中“雨衣”细节的道出何以成了吴东和萧晓情感转变的关键,是本文的兴趣所在。而要理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对相关问题一一探询。
一、由强奸到“通奸”:
事件性质是如何被改判的?
强奸事件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日子,为了抚慰妻子身与心的双重创伤,吴东极尽体贴与温柔,几乎尽了一个丈夫所能做的一切。事发当天晚上,“吴东一宿没合眼,他照顾着完全失去主张的萧晓,他知道这个时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萧晓,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萧晓从那种惊吓和恐怖当中温暖过来。”在萧晓走出家门之前,吴东清理了事发现场;还张罗着换房子;带萧晓出去旅行。吴东的种种努力,让萧晓无比感动。“她感觉吴东就像是她的救世主,把她从那种深渊中一点点地抱向岸……她在他宽阔踏实美好的胸怀里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爱情的滋味和力量,那就是让人可以小觑磨难,勇敢地面对真实的生活。”与随后萧晓将遭遇的来自吴东的“暴风骤雨”相比,这最初的“阳光清风”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萧晓正是在吴东的极度温情中完全打开了自己,说出了事发时“雨衣”的细节,但吴东的反应却让萧晓无比惊讶,“萧晓张大了嘴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一直深深疼爱自己的丈夫,他突然变得那么冷酷尖刻锐利,好像要把她一下子捅死在地。”
“事情早已过去了,吴东也从来没有向她询问过细节,她怎么就头脑一热告诉了他呢”?对自己三十二岁生命中的第一次充满恐怖色彩的人生劫难,萧晓难道愿意去回味?“其实她是想让吴东感觉到她还是纯洁的,那个人并没有真正地接触到自己的深处,她万万没有想到,吴东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她想她有什么错呢,当生命和尊严发生对峙的时候,难道生命不比尊严更重要吗,难道那个丑陋的器官向她现出专横的表情,她把它和自己隔开是错误的吗。”这是作为女人的萧晓的逻辑,可是作为男人的吴东,他不看萧晓在當时的特定情境下给强奸者戴上“雨衣”的深层动机,而只看这个动作所体现的表层意味:是妻子主动给那个男人戴上避孕套的!主动意味着愿意,愿意就是同谋,同谋就是通奸。—— 一场强奸就这样被改判!
或许,只有萧晓这样有着“多年积累的宁静气息”的女子,这样一个哪怕生气时“愠怒的眼神竟然也是那么的宁静”的萧晓,才可能在被劫持强奸这样的突发事件中由最初的惊惧到随后的平静,并在平静中让强奸者戴上避孕套,把“那个丑陋的器官”和自己的身体隔开,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保护了自己的“纯洁”。可是,萧晓这一对“纯洁”的保护举动,到了吴东这里,却成了通奸的证明。在情绪的风暴中,吴东似乎完全忘了事发当天晚上萧晓回家之后的情形,忘了她在家门口就瘫倒,忘了萧晓身上撕扯时留下的瘀痕,忘了萧晓不停地流泪,忘了萧晓在迷乱中沉沉睡去时不停盗汗、高烧不止、梦中抽搐的身体。吴东似乎忘了所有这一切被强奸的证明,他“义愤填膺”地控诉着萧晓的罪行:“你们是不是早就认识。你不是被强暴,你们是通奸。你还装得那么像,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一个坏女人。”
“雨衣”细节的道出,事件的性质由强奸变成通奸,而吴东最初的怜惜抚慰也变成冷漠与暴力。“那天晚上,吴东第一次没有为萧晓戴上避孕套,而且动作异常地凶猛,萧晓没有出声,她感觉她和吴东已经不是做爱了,而是两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被狂风暴雨袭击得失去了站立的能力,随时都有被掀掉下去的可能。萧晓使出全身的力气推开吴东,用满是泪的脸对着吴东喝得通红的眼睛,吴东没有想到萧晓会突然把他掀倒在床上,他扬起手一记重重的耳光落在了萧晓细嫩的脸上,然后重重地倒在床上呼呼睡去。如此相似的耳光,发生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身上。”
“雨衣”细节的道出,竟然使一个温柔体贴的救世主变成一个冷酷残暴的魔鬼,这的确是萧晓没有想到的。这似乎很有些匪夷所思。吴东真的忘了那天晚上萧晓惊魂未定的情形吗?事实应该是没有的。但他为何偏执地认为萧晓是通奸?妻子的肉体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自己的“性财产”。所以,萧晓和别的男人有了性关系,就是不忠,就是背叛,而不管这性关系的产生是基于何种情形,是自愿还是被迫。这就是吴东给萧晓定罪的缘由。——妻子是自己的私有“性财产”,正是这样一种深层的男权意识使吴东变得像一个魔鬼。有一个事实也许吴东自己也没有清晰意识到:其实,在得知妻子萧晓被强奸的最初,吴东就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自己的“私有财产”被侵犯的感觉。这种潜隐的被侵犯感犹如一支火药,随着时日的推移,火药棒变成了火药桶,而“雨衣”细节的道出则成为点燃这火药桶的引信。于是,先是一顿噼里啪啦的曲解词义、强词夺理,将强奸生生改判成通奸;而后又是一连串的性暴力惩罚。 “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会要求所有的生活体验都具有人的含义,都被注入自由的精神。在真正讲道德的性关系中,有一种欲望和快感的自由表现,或至少在性交当中进行一种旨在恢复自由的动人斗争。但是,只有在承认对方是一个个别的人(as an individual)时,这在爱情中或欲望中才可以实现。如果性生活不应当被个人赎救,而应当被上帝或社会释罪,那么两个性伙伴的关系就只能是一种动物的关系。”②在吴东对萧晓的性暴力中,萧晓是被当作妓女来对待的:被践踏、被蹂躏,没有性爱应有的欢愉,更没有作为人的尊严。吴东对萧晓的性暴力撕毁了萧晓作为妻子的尊严,同时也毁坏了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
因为丈夫在乎自己的纯洁,所以萧晓才拼命保护自己的“纯洁”,但她对“纯洁”的保护却换来了丈夫对自己“放荡”的定性。多么具有反讽意味!如果说陌生人的强奸主要是基于肉体方面的话,那么丈夫吴东就“雨衣”细节而对灾难事件由强奸到通奸的改判,对萧晓由“烈女”到“荡妇”的改判,则是在精神上对萧晓的强奸。曾经美满幸福的婚姻航船的倾覆告诉我们:较之于肉体上的被强奸,精神上的被强奸是更为致命的,因为,这种强奸,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被强奸者,还有强奸者自身。
二、由“纯洁”到“肮脏”:
幸福航船是如何倾覆的?
作为婚姻城堡中的女人,萧晓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是以强奸事件为分水岭的。强奸事件之前,她作为一个婚内女人的幸福生活几近完美:丈夫疼爱,婆婆体贴,她和吴东的日子安静祥和温馨浪漫,如果不是有孩子,“萧晓感觉自己和三年前跟吴东谈恋爱时没有任何区别。”萧晓之所以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一是萧晓身体的“纯洁”,以女儿身嫁给吴东。
“身体的纯洁可以获得爱人一生的尊重。”“你想得到你的爱人一生的尊重吗,就保护好自己身体的纯洁。”萧晓相信作为过来人的母亲教导的这一婚姻生活的“真理”,所以,“她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敬畏,别说是外人,就是自己也总是小心谨慎到事无巨细,来月事时的保养,体育运动时的适度,这些她都上网查过资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母亲关于“纯洁”的告诫,萧晓对自身“纯洁”的呵护,在新婚之夜就得到了最初的应验:“虽然吴东说他没有想到萧晓是处女,他甚至说在大学时谈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是惊世骇俗之举,过了那个时辰就再也不是那个味儿了,但他还是禁不住在搂着萧晓脉脉血丝的身体时无法抑制住陶醉的颤抖。”——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细节:吴东面对萧晓的处女之身的颤抖传达出他对“纯洁”的在乎——深层男权意识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恩格斯指出,“家庭是建立在男性对女性的占有基础之上的”③,这种占有首先是身体上的占有。“在男权制社会里,财产这个概念从最初的把妇女作为有形财产发展到了货物、土地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④家庭产生的最初,女性是作为与货物、土地和资本等并列的一种有形财产“嫁给”男性的。因而,对女性“纯洁”的要求至少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男性对女性性的独占权的标志;另一方面,它也是女性对男性“忠贞”的标志。因而,古往今来,在中国这个有着深厚的男权传统的国度,男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处女情结”。虽然社会时代的变迁带来一定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关于女性“纯洁”的意识却似一道顽固的矿脉,基本未有变化。所以,每一个做丈夫的男人最害怕的就是妻子“红杏出墙”;虽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着“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
因为有“纯洁”这一重大资本,萧晓才得到吴东的尊重与关爱。这种爱特别地体现在他们的性生活中。“吴东为了让她免受带环的副作用,竟然自己坚持用避孕套。她在书上看过,男人在做爱的时候戴避孕套会影响快感,就像套上一件雨衣,是他们最不喜欢的一种避孕方式,而且吴东害怕避孕套也不百分百保险,竟然又涂上了杀精液。吴东为了她,什么都可以做到,而且从未偷懒过一次。”
强奸事件发生后,吴东的确对妻子体贴备至,这的确是爱的体现;但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感觉大概是吴东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而不愿意承认的:妻子被玷污了,不再“纯洁”了。虽然,萧晓问吴东是否还相信自己是纯洁的时,吴东说的是“当然”。这“当然”的答复,应该说,更多地是为了安慰。在吴东的心里,其实已经埋下了一道永难消除的阴影,萧晓不再“纯洁”的阴影,自己的“有形财产”被侵犯过从而自己的尊严被侵犯的阴影。这道潜隐于内心深处的阴影,终于借着“雨衣”细节的道出这一“契机”清晰地呈现出来。于是,先前的风平浪静风和日丽立马变成巨浪滔天暴风骤雨,一艘幸福的婚姻航船终于在风雨与浪涛的击打下倾覆。
三、由温柔体贴到冷酷残暴:
爱的柔韧性有多大?
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强奸事件,因为强奸事件中“雨衣”这一细节的道出,一桩美满的婚姻崩毁,一艘幸福的航船倾覆,曾经的温馨与浪漫沉于汪洋。——这残酷的存在的真实让我们无法不质疑:爱是宽广無边的吗?爱可以包容一切吗?爱可以战胜人性吗?(这里的人性指,妻子被强奸之后,作为丈夫的男人那种被侵犯的感觉。)小说的结尾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看着邮寄光碟的盒子上面熟悉的淑静而灵秀的字迹,“吴东感觉有什么从他的身体里轰然坠落。”——萧晓是想让吴东知道,他撕扯自己的心,正如医生撕扯自己子宫内的婴儿一般。她要让吴东知道被撕碎的感觉。等吴东明白过来时,一切已晚。
或者,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用人性中的意识与无意识来分析吴东和萧晓的悲剧:意识告诉男人,妻子遭人强奸,是妻子遭受到了伤害,应该给予抚慰,用最大的努力去消弭女人的伤痛,就像吴东最初所做的那样;但是,被压抑的无意识却像一个不倒翁,顽固地站起来说话:妻子被强奸,对妻子而言的确是一种伤害,但对丈夫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她是我的女人,她怎么可以和别的男人有肉体的亲密关系?无论这种关系的产生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只要发生了,就是背叛。因为,爱是自私的,爱是专有的,你是属于我的。当你有那么一次属于了别的男人,还怎么证明你是爱我的?或者,即使是爱,这爱也是打了折扣的。——作为男人的丈夫,之所以感到愤怒,感到受了伤害,仅仅因为,男人爱着女人。但具有悖论意味的是,看似合理的男人方面的逻辑,对女人来说,无疑是遭受强奸之外的另一重伤害,并且很可能是更深的一种伤害。 我们也许会想起苔丝和安琪儿的悲剧。正如安琪儿的头脑中有一种“生硬的逻辑积淀物”阻碍他接受新婚之夜坦诚自己历史之后的苔丝一样,吴东的头脑中也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阻止他接受“雨衣”细节道出之后的萧晓。而与苔丝相比,萧晓的悲剧或许更为深重:苔丝以自己的性命,换得了爱人的完全接受——肉体毁灭了,灵魂却获得了拯救;所以,在杀死德贝维尔之后与安琪儿一起逃亡的路上,她并不匆忙,因为她的心是安宁的,她知道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也就不逃了——她是坦然走向死亡的。而萧晓,她的肉体存活着,灵魂却被吴东抛入地狱的深渊。她试图用自己一向的“安静”用自己的宽容唤回曾经的恩爱丈夫,但获得的“回报”却是丈夫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尊严的亵渎与心灵的撕扯。
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什么人有道德?更确切地说,什么女人有道德?一个性格之为美为丑不光在它的成就,也还在它的目的和动机。性格的真正历史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决心要做什么。”⑤在这个问题上,萧晓的悲哀在于:她无法更改她“做了什么”的历史(而这历史并非她本人所想要的,也不是她本人造成的,她的本意正是想要保护自己的“纯洁”);吴东的悲哀在于,他只在乎萧晓过去“做了什么”,却不看重她那样做时的动机。所以,吴东才由温柔的丈夫变成了冷酷的暴君:“那天晚上吴东回来,醉醺醺地抓起迷糊中的萧晓,竟然大声地冲萧晓喊,你们是不是早就认识。你不是被强暴,你们是通奸。你还装得那么像,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一个坏女人,说完他像一个孩子似的跪在床上呜呜大哭。萧晓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法救赎的人。”
萧晓拼尽全力试图挽救这桩原本幸福、现在却立于悬崖之上的婚姻:她用自己一如既往的“安静”包容了吴东的性暴力,用一个妻子的柔情试图唤回先前同样柔情的吴东,但事实却给萧晓以沉重的打击:吴东将嫖娼染上的性病传给了萧晓。“她从来没有想到吴东有一天会去做那么肮脏的事情,良好的家世和教育,他怎么可以。她甚至开始怀疑生命善与恶的长度和宽度的外延到底有没有界限。当跨过了底线的极限之后,是会弹回来,还是会折断,还是终有一天变得温和。”如果说,练瑜伽时,肌肉的韧性可以使训练一点点进步;那么,情感的韧性就未必有这么强大了。萧晓受虐狂一般特地坚持让胎儿在自己体内生长了三个多月才去做引产手术,她想让自己的“受罪”来告诉吴东,正如医生撕扯她体内的胎儿一样,他在无情地撕扯她的心,她的心已经被他撕碎。
结语:男权意识之“纯洁”,幸福婚姻之杀手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开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道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对于男权意识的批判。而批判的深度与力度不仅仅在于揭示出男性身上所存在的男权意识,更在于揭示出女性身上的男权意识:男权意识是如何内化为女性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外显为女性的行为方式。
“男权制根深蒂固,它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形成的性格结构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某种政治制度。”⑥就此而言,以一个小小的短篇来说,《雨衣》也许不如《一个人的战争》那般具有女权主义色彩,也不如《在同一地平线上》旗帜鲜明地要求女性与男性的平等,但它绝对是一个犀利尖锐富有力度的文本。小說以强奸事件为切入点,以强奸事件中“雨衣”细节为核心,以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的最终崩毁为载体,揭示出“纯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男权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如何内化成为女性自身的思想行为。在这个揭示的过程中,“雨衣”细节犹如生活海洋中的一滴水,映照出积淀于男女两性内心深层的男权意识:男人是基于对女性“性财产”的独占权与女性对自己的忠贞而要求女性“纯洁”;而女性则将这种由男人制造出来的“纯洁”意识嵌入自己的大脑,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外显于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特定处境下的行为举动。如果说,男权意识在男性身上显现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男权意识为女性所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则是莫大的悲哀:女性受着来自男性的男权意识的禁锢的同时,还受着自身的男权意识的束缚!
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就这样被“纯洁”杀死!这是小说最为犀利的一笔,也是最让人痛心之处!而在这痛心之外,作家还想提醒我们的应该是: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
【注释】
①一一:《雨衣》,载《钟山》2008年第2期。
②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503页,中国书籍出版社。
③④凯特·米利特:《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资料来源:搜狐读书: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7650&volume=4&chapter=9。
⑤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371页,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
⑥凯特·米利特:《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资料来源:搜狐读书: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7650&volume=3&chapter=2。
(肖小云,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