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是衡量他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品行道德育教学工作在取得了新的发展之际,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品行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效果有时也会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探讨了学生德育工作与我国高职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影响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其发展的方面各个因素,进而从我国高职学生管理的层面上推动我国高职学生管理,从我国高职学生管理的层面上深化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管理工作
前言
当前高职德育以及德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挑战。我国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倾向的加强对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一些西方的文化已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思想觉悟上的冲击,对他们的政治和道德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政治和道德意识和观念西式化,从而弱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在德育教育工作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了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更强的社会性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环境以及学生接收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故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考虑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高职学生由于思想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思想道德上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会其中的社会性所制约。在高职院校中,由于信息接收的方式更加自由,所以学生接收的社会信息比起以往的学生阶段更加丰富更加多。随着成长,学生会把信息的阳光投向社会,而不再局限于校园,故外在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着重关注这一方面。比如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于社会接轨,分析学生思想道德受社会影响的程度、因素等其他方面,极大程度地发挥学校的主导地位,因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再或者学校还可以将争取社会各领域的支持,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正面社会因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从而排除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中的障碍,保持教育积极影响的一致性,形成综合影响的正合力,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形成和不断深化。
(二)更高的自觉性
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发展,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追求,会向往外面世界。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学生正式处于一个青年 阶段,有极高的自我发展意识,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的控制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一些的特点都是有利于学生接收德育教育。管理者或者教师应该学生放置一个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诉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多在方向上和在方法上给予引导,创造更多条件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较鉴别中加深理论学习,加强品德修养。
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首先,传统的高职德育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新时期高职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一些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和学生如今实践知识、意识形态层面不相符,导致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模糊的说教层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信息选择和吸收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面对这些空洞的说教,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免会下降,最终影响德育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德育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熱情就会下降,甚至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仍以理论为主,实践活动相对缺乏,这使得一些学生觉得德育课程枯燥,降低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产生了重大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些负面的因素将对于高职院校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随着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发展,信息高速传播流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一些不雅图片、文字以及一些消极负面思想等都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造成了思想冲击,带来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组织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环境因素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如何运用这些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第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情况整体来看都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往往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开始“下海”或者校外兼职,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所谓教书育人,教师的这些职业道德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当今随着许多高职院校的职称、奖励制度,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注意力都集中在其职称的讲评、学术专著、科研项目上,而对于教师自身的育人功能也有所忽视等等,这些都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管理中选择、调节和控制教育影响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学校与社会一定的共通之处,故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的。与此同时,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的组成和实施过程一部分上是社会环境所促成的。学生的高职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学生阶段,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说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德育过程的社会性除了表现在它的思想品德规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以外,还表现在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影响因素的广泛性。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的,对学生来说,积极社会性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塑造正向积极的道德价值观,但是社会也有一些负面性的内容,学校应该正确把握这方面的内容,避免其引起的不良影响和可能地将其副作用转化为积极方面的内容。德育教育是一个自觉积极的影响过程,对学生来说,影响因素是教育者筛选过的和符合要求的,但是要使德育过程最佳化,教育者还是要充分把握德育过程可控性的特点,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要重视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积极地从各个环节着手,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道德观,用法律、条件等将师德的主要方面及其关键环节上明确规定。在政治思想上,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做到真正的授书育人。从评价体系上,高职院校需要规范高职院校教师德绩效评价体系,让教师不只是注重自己的学术作品和科研项目,而是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待遇上,尽量提高一些在校教师的待遇。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之所以越来越商业化许多都是迫于生活得到了压力,学校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工资和薪金待遇,使得这些教师更加坚定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一生的信念,而不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不足而被迫分散精力到校外进行兼职,从而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精力去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出奉献。
(三)适应时代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方式有所创新
培养一个具有积极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该在设定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以人为中心,促进人发展的原则,以及学校应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与先行作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引导整个社会道德进步。同时,德育内容要不断创新与充实,德育工作內容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还是国家随着时代发展所提出的一些观念以及道德要求。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从德育网络建设着手,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大环境;从新生教育入手,抓好养成教育;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竞争意识,加强创业教育。要敢于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把握教育的未来,开拓出学生工作的一个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怀瑞.高职学生管理中如何有效突出德育地位[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74-75.
[2]严霁虹.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德育量化管理[J].长江丛刊,2019,(2):181-182.
[3]魏琴琴.加强高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点看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6):88-89.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管理工作
前言
当前高职德育以及德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挑战。我国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倾向的加强对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一些西方的文化已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思想觉悟上的冲击,对他们的政治和道德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政治和道德意识和观念西式化,从而弱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在德育教育工作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了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更强的社会性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环境以及学生接收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故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考虑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高职学生由于思想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思想道德上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会其中的社会性所制约。在高职院校中,由于信息接收的方式更加自由,所以学生接收的社会信息比起以往的学生阶段更加丰富更加多。随着成长,学生会把信息的阳光投向社会,而不再局限于校园,故外在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着重关注这一方面。比如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于社会接轨,分析学生思想道德受社会影响的程度、因素等其他方面,极大程度地发挥学校的主导地位,因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再或者学校还可以将争取社会各领域的支持,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正面社会因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从而排除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中的障碍,保持教育积极影响的一致性,形成综合影响的正合力,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形成和不断深化。
(二)更高的自觉性
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发展,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追求,会向往外面世界。在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学生正式处于一个青年 阶段,有极高的自我发展意识,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的控制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一些的特点都是有利于学生接收德育教育。管理者或者教师应该学生放置一个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诉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多在方向上和在方法上给予引导,创造更多条件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较鉴别中加深理论学习,加强品德修养。
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首先,传统的高职德育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新时期高职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一些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和学生如今实践知识、意识形态层面不相符,导致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模糊的说教层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信息选择和吸收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面对这些空洞的说教,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免会下降,最终影响德育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德育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熱情就会下降,甚至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仍以理论为主,实践活动相对缺乏,这使得一些学生觉得德育课程枯燥,降低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产生了重大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些负面的因素将对于高职院校进行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随着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和发展,信息高速传播流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一些不雅图片、文字以及一些消极负面思想等都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造成了思想冲击,带来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组织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环境因素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如何运用这些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第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情况整体来看都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往往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开始“下海”或者校外兼职,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所谓教书育人,教师的这些职业道德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当今随着许多高职院校的职称、奖励制度,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注意力都集中在其职称的讲评、学术专著、科研项目上,而对于教师自身的育人功能也有所忽视等等,这些都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管理中选择、调节和控制教育影响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学校与社会一定的共通之处,故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的。与此同时,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的组成和实施过程一部分上是社会环境所促成的。学生的高职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学生阶段,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说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德育过程的社会性除了表现在它的思想品德规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以外,还表现在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影响因素的广泛性。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的,对学生来说,积极社会性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塑造正向积极的道德价值观,但是社会也有一些负面性的内容,学校应该正确把握这方面的内容,避免其引起的不良影响和可能地将其副作用转化为积极方面的内容。德育教育是一个自觉积极的影响过程,对学生来说,影响因素是教育者筛选过的和符合要求的,但是要使德育过程最佳化,教育者还是要充分把握德育过程可控性的特点,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要重视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积极地从各个环节着手,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道德观,用法律、条件等将师德的主要方面及其关键环节上明确规定。在政治思想上,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做到真正的授书育人。从评价体系上,高职院校需要规范高职院校教师德绩效评价体系,让教师不只是注重自己的学术作品和科研项目,而是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待遇上,尽量提高一些在校教师的待遇。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之所以越来越商业化许多都是迫于生活得到了压力,学校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工资和薪金待遇,使得这些教师更加坚定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一生的信念,而不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不足而被迫分散精力到校外进行兼职,从而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精力去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出奉献。
(三)适应时代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方式有所创新
培养一个具有积极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该在设定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以人为中心,促进人发展的原则,以及学校应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与先行作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引导整个社会道德进步。同时,德育内容要不断创新与充实,德育工作內容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还是国家随着时代发展所提出的一些观念以及道德要求。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从德育网络建设着手,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大环境;从新生教育入手,抓好养成教育;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竞争意识,加强创业教育。要敢于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把握教育的未来,开拓出学生工作的一个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怀瑞.高职学生管理中如何有效突出德育地位[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74-75.
[2]严霁虹.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德育量化管理[J].长江丛刊,2019,(2):181-182.
[3]魏琴琴.加强高职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点看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