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法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的通信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提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通信工程就要不断的掌握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采取有效的方法乾通信网络优化,提高通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才是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通信工程;网络优化;GSM网络;方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就目前来看,GSM通信网络作为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我国的GSM通讯用户越来越多,这就对GSM网络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通讯运营商的角度来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的提高,数据量的不断扩大等问题,提高通讯网络的服务能力才是发展之本。
  1、GSM通讯网络优化概述
  所谓GSM通讯网络优化,指的是在对网络的日常维护与运营中,通过周期性地对网络的各类重要参数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从而抽取出对无线通讯网络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参数的调整修改,辅之以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使无线通讯网络重新恢复至较好的运行状态,从而将无线网络的收益率维持在最佳状态。GSM通讯网络优化最终可以达到以下目的:提升运营商的收益,降低运营成本,维持比较高的用户体验满意度,使网络系统合理配置,使网络资源得到尽可能大的利用。
  2、GSM通讯网络的质量优化
  2.1高话务密度区
  我国的GSM通信用户和业务从十年前开始就已经迅猛发展,由于业务量和用户的双增长,导致一些地区话务量在某些时段高度集中,这就引发了一些基站载频配置超过一般标准,进而引发了频率分配的一些问题,而不合理的频率分配则影响到了系统用户容量,因此,高话务密度区的网络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高话务密度区特点分析
  一个通讯基站覆盖区域作为高话务密度区,便会呈现出用户容量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高话务密度区有着如下的一些特點:首先是宏蜂窝基站之间的距离偏小,尤其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随着城市网络的建设,基站越来越多,基站之间的距离往往仅有几百米,如此小的间距一方面增大了投入新站的难度,另一方面则由于频率复用而导致频间干扰效应明显,容易出现网络质量恶化的问题。
  2.1.2高话务密度区GSM通讯优化策略
  经过分析高话务密度区特点,可知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对于单位区域内突然增长的话务量,二是为维持网络运行质量而降低基站配置。由此有以下的优化方案:
  (1)引入微蜂窝系统
  微蜂窝系统的特点在于发射功率比较小,系统占地面积不大,因此安装起来较为灵活,在一些话务量鞥张迅速的区域,通过配置一个微蜂窝层,能够有效均衡这些地区的话务量,如果将微蜂窝与宏蜂窝混合搭配使用,便能构成双层体系结构。然后通过对设备与网络的参数进行相关配置,把位置相对固定的系统用户保持于微蜂窝层,把移动速度较快的群体维持于宏蜂窝层。以这样的方案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
  (2)在室内设置独立信源
  这种优化模式适用于一些信号弱、用户多的环境,例如地下室、电梯、大型商场等。在室内设置独立信源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使用户密度大的区域,包括地下室、电梯、大型商场覆盖增强,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吸收话务量,分担负荷的作用。
  (3)基站增加小区个数
  当前,GSM通讯网络的基站基本配置为1个基站3个小区,而对于那些用户化物非常多的区域,这种方法会导致过大的小区配置,从而引发过多的频率干扰,影响到网络服务的质量。本文对在一些高配小区基站增加小区个数,先进行容量缩减,在对小区进行分裂。由于目前万维站间距较小,因此能够在1个基站之下,通过扩容小区的数量,并配置功率角适当的天线系统,一方面分流了用户话务,另一方面减少了系统干扰。
  2.2高层楼宇区
  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GSM通讯信号的强度和所处的高度成正比,因此高度越大,通话质量越差。
  2.2.1高层楼宇区特点分析
  当前影响高层用户通话质量的因素包括:一是在高层建筑内容易同时收到几个基站的信号,导致通话质量差,经常掉话,干扰严重;二是高层位置信号电平往往较高,导致频繁的切换,影响服务质量;三是乘坐电梯容易发生小区重选,引起掉话。
  2.2.2高层楼宇区GSM通讯优化策略
  (1)重选和切换问题的优化
  结合相关研究的测试数据,可以在高层楼宇构建主控小区。考虑到高层均配置有楼宇内信号覆盖系统,采用微蜂窝作为单独信源,因此,可以在室内覆盖强度上进行优化,使之通过增强室内信号来减低外围其他小区信号的干扰,从而维持用户服务质量。具体的方法例如加装室内定向天线等等。
  (2)网络干扰问题的优化
  只有高层建筑不被邻近小区所干扰,用户的通话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我们可以降低GSM通讯天线的倾角参数,并改良天线方向,达到强化本地基站覆盖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内部引入E频点,减轻相邻宏蜂窝基站干扰的程度,维持用户服务质量。
  (3)电梯覆盖问题的优化
  在电梯设备的低层,将其覆盖信号设置为与楼宇低层相同,此种设置可以方便地使用户在进入电梯时,顺利地占用底层楼宇信号,避免掉话。而在设备高层,则将其覆盖信号设置为与楼宇高层相同,此种设置同样可以方便地使用户在离开电梯时,顺利地占用高层楼宇信号,避免掉话现象的发生。在高层与底层的重叠区域,还可以使底层信号逐步降低,而高层信号逐渐增强,通过信号的顺利切换维持用户服务质量。
  2.3高等院校区
  当前的各大无线网络运营商均将高校学生用户作为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高校学生用户处于校区之中,用户分布密度非常集中,由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模式,也容易导致在课间以及晚间,话务突然激增,峰值话务量与数据流量往往回答道平均值的几十倍,这就为运营商的网络优化带来不小的挑战。
  2.3.1高等院校区特点分析
  结合笔者的运营维护经验,高等院校区往往由于以下的一些原因造成用户体验不佳,以及客户感知度下降:首先是现在的高校往往面积很大宿舍区和教学区紧凑分布,而各大楼宇又对无线通讯信号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屏蔽效应,导致一些楼宇之内信号较弱,影响了用户体验度。此外,校园内单位区域的业务使用者密度极大,忙时话务量远大于平均值,导致高校附近的无线设备承载能力偏低,影响了用户使用。
  2.3.2高等院校区GSM通讯优化策略
  经过分析高等院校区的网络和用户特点,笔者推荐以下的优化方案:
  (1)对现有的高校周边基站进行扩容
  这种优化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一部分问题,然而由于基站本身的配置问题,难以大幅度地提升用户容量,并且随着扩容,会直接影响到基站的覆盖能力。因此优势在于成本不高,劣势在于改善有限。
  (2)在高等院校里配置宏蜂窝基站
  这种优化模式可以明显改善高校用户服务质量,也能同时兼顾基站用户容量与基站覆盖的问题,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设计与建设,且一些院校并不愿意在校园之内设置基站,成本偏高。
  (3)引入智能GSM动态分配模式
  这种模式使用了GSM通讯智能控制技术,通过结合可控功分器的功能设置,在高等院校附近的无线通讯基站内,在话务量忙的小区与话务量闲的小区天线上配置一套功分器,实现对高等院校GSM通讯基站的调整,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进行GSM通讯资源的实时、智能分配,起到改善高等院校用户体验的目的。
  3、结束语
  随着GSM用户的持续增加和无线通讯业务的层出不穷,我国的GSM通讯网络规模必将不停增加,在网络的运营与维护之中,必将面临更多的网络优化内容,本文所涉及的GSM网络优化经验和成果,可以为运营商在日常维护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为GSM通信服务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浩.网络优化技术及其在阜新移动GSM网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18-21.
  [2]M/M18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培训手册[M].深圳: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培训中心,2010.
  [3]尤克,胡智娟,陈曦.现代数字移动通信原理及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6-12.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旨在介绍并比较超声、乳腺钼靶、乳腺CT、乳腺MRI、乳腺99Tcm-MIBI显像及PET、PET-CT等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建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传统、粗放、不可持续的工作方式,要实现住宅设计的精细化,不仅要在设计理念上不断更新,还必须依靠技术手段的改进,在工程实践中逐步加强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多专业的协同设计与管线综合,能够更精确、更经济、更快捷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住宅设计经验,对精细化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方式以及手段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是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摘要:混凝土的使用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就需要我们格外的关注,在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本文就主要针对在混凝土的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四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是调整浆骨比法、全计算法、高密实配合比方法和骨料拨开系数法。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