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知道自己是谁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5岁那年,开始对自己感兴趣了。
  最初的时候,他只是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会儿捏捏鼻子,一会儿弄弄头发。妻子对他的这一行为,定性为“臭美”。这是妻子笑着偷偷和我说的。她认为,儿子之所以这样做,和我的言传身教分不开。可是,有一天,我却一下子醒悟过来,儿子根本就不是在欣赏自己。
  “为什么我叫张英豪,邻居姐姐也姓张,却叫张菁呢?” 那天,儿子郑重其事地站到我面前,严肃地问我,“我可不可以叫张菁?”
  “你的名字是我取的,”愣了好半天,我才支吾着说,“姐姐的名字,是……是她爸爸取的。”
  “为什么不给我取名叫张菁?”儿子皱着眉,“对啊,我叫张菁,就会很怪。”
  “怎么会怪啊?”我笑着抱过他,“如果我给你取名叫张菁,你就叫张菁了。”
  儿子一副什么都清楚了的表情,告诉我,其实,在他没出生时,就有一个名字在等着他了。所以,他出生后就叫张英豪,不可以叫张菁。每个人都有个名字在等着他,和他的样子,身材都有关系。就像爸爸的名字,叫张院,如果叫张英豪,就不对了。
  听了他的这一番解释,我哭笑不得。
  儿子已经把名字融入了自己的身体和血液,把它看成了与自己合二而一的一部分。这种解释,虽然并非完全如此,但面对孩子的想像力,我不能告诉他,其实名字只是个代号这么简单,因为,最少他还说对了一部分,那就是,在他出生之前,我就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张英豪”这个名字。
  儿子对自己名字的好奇心,不过是他对自己好奇的开始。他对自己的来历,越来越好奇了。
  终于,他问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好在,平时我会看一些育儿教子杂志,所以,我和妻子,找来了画报,轻而易举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儿子并没有就这个问题深究下去,他的视角开始向上仰视:“那么,爸爸又来自于哪里?爷爷呢?爷爷的爷爷……”天啊,我发现,儿子是想把问题一直追索到人类还在树上的时候。
  以我的知识范围,我只能告诉他,我们的祖籍是在东北。
  “东北是什么样的?”儿子又问,“我的祖籍也在东北,为什么我从没去过?”
  要让儿子对这个问题有个满意的答案,除非可以带他去趟东北,但这是我的经济情况所不允许的,所以,我只能让他自己去找相关的资料,具体了解自己的祖籍和爷爷的爷爷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先,我们做了约定,我能帮他做的,除了提供上网的搜索引擎,和他爷爷家的电话号码,就再也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东西了。
  我认为,儿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耐心是有限的,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但是我想错了,孩子只要把注意力放到了某一处地方,就会一直追索下去,除非他自己感到没兴趣。现在,儿子最感兴趣的,就是自己到底是谁。我想起那部成龙主演的电影,也许,这是每个孩子都想弄明白的一道难题。
  儿子很快发现,电脑的搜索引擎对他的帮助不大,就算搜到了资料,他也没办法通过上面的资料了解多少东西。不过,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识字是件挺重要的事儿,不然就永远弄不明白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在老家的爷爷可就成了受害者,儿子几乎每天一个电话,催着爷爷去学习上网,把网上搜到的东西讲给他听。
  为了让孙子能够得到相关知识,爷爷真是拼了老命,不但学会了上网搜索资料,把儿子想知道的讲给他听,还特意为他寄了一盘光碟。碟上是东北老家春夏秋冬的景色。看着那春绿夏红秋黄冬白的景色,儿子满脸羡慕。我坐在一边,怕他提出个马上回祖籍看看的要求,忙把他的好奇心又引回到了人类的起源。
  儿子果然又来劲儿了。
  过了几天,儿子带着从幼儿园小朋友那里借来的自然知识图册回来了,告诉我,人类是由猿猴,通过进化,学会了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这样说的时候,儿子做了个鬼脸,我相信,他是想到了动物园里的猴子。
  忽然,儿子把书本一合:“东北那么好……”
  我马上意识到了他想说什么,没让他把话说完,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儿子会姓张,可是,还会有别人也姓张呢?我偷偷地微笑了,因为,我看到儿子的小眉头皱了起来。
其他文献
晓凡4岁,是个漂亮的女生,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每个叔叔阿姨见了都忍不住抱抱她。不过,如果你和她玩上一会儿,就会发现晓凡总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着,大人把她的手指拿出来,但只要过个二三分钟,晓凡就又会把手指放进嘴里。   晓凡的家长平时工作很忙,等到发现女儿这个毛病后,就不停地把晓凡的手指从嘴里拿出来,但是晓凡还是会不停地放进去。家长急坏了,他们以为晓凡的身体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就带孩子去看医生
期刊
开讲专家:关鸿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市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市老教协家教会副理事长。著有《家庭教育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心理素质教育》等教育专著30余部。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
期刊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家长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家长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 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孩子的“武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4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家长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家长马上缴械
期刊
任性的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相似的:为达到目的,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有的家长打骂,不起作用;有的家长听之任之,孩子仍不罢休。家长唯有长叹:都是独生子女,太过于娇惯了,以前哪听说过这样的事。  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  苏苏5岁,平时蛮听话。可是,用她妈妈的话来说,就是那天不知发了什么疯,直闹到了午夜,才在极度疲倦中睡了过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那天,苏苏约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
期刊
小时候,除了和小伙伴们呼叫来去地玩游戏,最喜欢的,就是爸爸能带着我去看一场电影。对于我这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影碟、动画片可以看,所以惟一获得娱乐的,就是看电影了。  我还记得,爸爸和妈妈带我看第4场电影时的情景,那时,我只有四五岁。  当时看的好像是个战争片,我军向敌军的阵地发动攻击。敌人疯狂地负隅反抗。我军前进的道路,被两个暗堡构成的交叉火力所封锁。第一批战士冲上去,
期刊
培养兴趣,学习是种奖励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督促吧,怕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放手不管,又怕孩子放任自流。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们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找到一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捷径。对此,刘根正和王丽的办法非常简单:“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  刘晓琳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故事太好听了,大灰狼欺负3只小猪,3只小猪性格各不相同,第一只小猪建了个草房子,被大灰狼
期刊
故事   星期天,小羽的爸爸想带她去公园玩,可是,小羽却拒绝了。  “你不是早就想让我带你去公园玩的吗?”小羽爸爸感到很奇怪,“好不容易今天我有时间,你怎么又不去了?”  尽管爸爸的语气里,已经带有恼怒了,小羽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原来,小羽昨天答应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来家里一起玩游戏。虽然,她的确想和爸爸去公园玩,虽然,小朋友可能不会来,但是,她不能对小朋友失信。  “我约了朋友,”小羽说,“
期刊
广播电台  玩法:家庭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如:奶奶广播电台、爸爸广播电台,孩子电台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位家长打电话,当拨到豆豆电台时,豆豆电台就播放歌曲、相声、讲新闻等节目。这样每天练习,可促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益处:培养孩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和朗诵诗歌。    传电报  玩法: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
期刊
面对说“不”的孩子    艾 子:  儿子才4岁,逆反心理已经很严重:让他午睡,他说“不”;让他把玩具收拾好,他说“不”;让他关掉电视,他说“不”;甚至台风过后天气有点凉,让他穿长裤,他也说“不”……我一心想培养他成为驯服的、不用大人操心的孩子,他却凡事都与我作对,真让人精疲力竭!   广州钱莉莉  钱莉莉读者:  儿童的2岁、4岁、6岁和8岁,正处于“不合作期”,这一阶段他们本来就容易说“不”,
期刊
那天,闲着没事,在家里坐着。忽然,隐隐地听到有敲门声,开门却又没有人。就这样,从下午4点钟到4点半,一共发生了两三次。我先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确定不是后,我决定弄个清楚。  我悄悄地站在门后,透过门上的“猫眼”观察外面的情况。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向门前走了过来。这个小男孩我是认识的,他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平时比较害羞,见了面也不会和邻居打招呼。不过,我知道,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有时,为一些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