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学生学得轻松吗?没有,因为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学生在课堂、学校、家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课业负担,严重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心理疾病,从而引发诸如出走、自杀、凶杀之类的恶性事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轻松、和谐、自然、怡人的心理成长环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学得好、玩得好、长得好。
一、更新育人观,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前提
针对应试教育及中小学阶段存在的各种弊端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校校长与教师必须转变只为升学和考试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提高民族素质的目标观;转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和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观。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增强减负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产生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
学生的心理负担,首先来自于教师,即师生关系决定了学生心理压力的大小。学生都是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宽松的有利氛围,从而使学生保持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情绪振奋的心理状态。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再以处罚代替教育。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站起来说“不”的机会,接受学生正确的建议,同时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容忍学生的过失,一视同仁,使每位学生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意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产生温暖、安全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反之,则易使学生滋生排斥、冷落的感觉,引起忧郁、恐慌、自卑、敌对等消极的情绪,自然而然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出发点和归宿
传统的学校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灌轻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课本怎样写,学生就怎样学……这样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即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1.要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就要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与自由度。充分信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如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自然会消失。
2.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仅凭教师“硬塞”和“恐吓”,使学生不敢不学,从而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反之,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思维空间,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心理压力就会消释,紧张情绪就会缓解。这样,学习就能成为内在需求,个性也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仍未摆脱唯考分和升学率的桎梏,仍以考分定学生的优劣,以升学率定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评价体系只重手段,不重目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表现,不重潜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颇具魔力的指挥棒,在它的指挥调度下,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的连锁反应。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则更大、更重。因此,学校教育应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建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1.既评学生,也评教师;既评结果,也评过程。2.评价的目标应是量化和非量化的统一,知识与能力并重。3.评价手段多样化,有笔试,也有口试;有考试,也有非考试性测评。4.评价主体可是学校、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总之,应以素质教育目标检验工作效果,禁止给学校、班级、学生排位定次。笔者认为,在这种评估模式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又何来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呢?
综上所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是学校教育减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健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而且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更新育人观,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前提
针对应试教育及中小学阶段存在的各种弊端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校校长与教师必须转变只为升学和考试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提高民族素质的目标观;转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和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观。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增强减负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产生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
学生的心理负担,首先来自于教师,即师生关系决定了学生心理压力的大小。学生都是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宽松的有利氛围,从而使学生保持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情绪振奋的心理状态。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再以处罚代替教育。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站起来说“不”的机会,接受学生正确的建议,同时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容忍学生的过失,一视同仁,使每位学生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意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产生温暖、安全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反之,则易使学生滋生排斥、冷落的感觉,引起忧郁、恐慌、自卑、敌对等消极的情绪,自然而然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出发点和归宿
传统的学校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灌轻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课本怎样写,学生就怎样学……这样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即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1.要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就要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与自由度。充分信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如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自然会消失。
2.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仅凭教师“硬塞”和“恐吓”,使学生不敢不学,从而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反之,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思维空间,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心理压力就会消释,紧张情绪就会缓解。这样,学习就能成为内在需求,个性也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仍未摆脱唯考分和升学率的桎梏,仍以考分定学生的优劣,以升学率定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评价体系只重手段,不重目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表现,不重潜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颇具魔力的指挥棒,在它的指挥调度下,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的连锁反应。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则更大、更重。因此,学校教育应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建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1.既评学生,也评教师;既评结果,也评过程。2.评价的目标应是量化和非量化的统一,知识与能力并重。3.评价手段多样化,有笔试,也有口试;有考试,也有非考试性测评。4.评价主体可是学校、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总之,应以素质教育目标检验工作效果,禁止给学校、班级、学生排位定次。笔者认为,在这种评估模式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又何来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呢?
综上所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是学校教育减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健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而且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