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大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进行大学生伤害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2013年青海省三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青海省3所大学805名学生,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大学生伤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行为特征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学生在校生活压力紧张、课余时间经常运动、A型行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走读、营养不良、近视、饮酒、无安全教育等的伤害发生率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低年级、运动等22个因素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海省大学生伤害的主要形式为跌倒/坠落/扭伤,男生、低年级学生、经常运动的学生伤害发生的风险较大,学校和家庭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关键词】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3-04傷害引发的死亡和疾病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每一例死亡的发生,都伴随着大量严重的终生残疾以及更多轻度而短暂的失能,不仅仅是损失大量的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痛苦。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常见性、多发性、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本研究旨在了解青海省大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大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4月,以青海省三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80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725份。
1.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各个学校中先以年级为单位,分为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
1.3调查标准在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大学生伤害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定稿,调查内容主要有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②不同行为特征的学生伤害发生情况;③致伤对象及主要受伤部位;④伤害发生时的意图、受伤后的处理情况、严重程度、恢复情况。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1]。伤害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根据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或性质进行分类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分为交通伤害,心理伤害等18种伤害。我国伤害的操作性定义是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可判定为伤害: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做紧急处置或看护;因伤请假半天以上[1]。
1.4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21.0软件对大学生伤害的行为特征等的分布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查主要危险因素。2结果
2.1伤害的人群间分布
2.1.1一般情况调查的725名大学生中,平均年龄21.10±1.65岁。有效应答率为90.1%,其中女生382人,男生343人,男女比例为1:1.11。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1日的时间内,发生伤害的人数为347人,伤害发生率为47.9%。
2.1.2不同行为特征的学生伤害发生率学生在校生活压力紧张、课余时间经常运动、A型行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走读、营养不良、近视、饮酒、无安全教育等的伤害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1。
【关键词】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3-04傷害引发的死亡和疾病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每一例死亡的发生,都伴随着大量严重的终生残疾以及更多轻度而短暂的失能,不仅仅是损失大量的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痛苦。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常见性、多发性、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本研究旨在了解青海省大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大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4月,以青海省三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80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725份。
1.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各个学校中先以年级为单位,分为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
1.3调查标准在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大学生伤害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定稿,调查内容主要有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②不同行为特征的学生伤害发生情况;③致伤对象及主要受伤部位;④伤害发生时的意图、受伤后的处理情况、严重程度、恢复情况。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1]。伤害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根据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或性质进行分类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分为交通伤害,心理伤害等18种伤害。我国伤害的操作性定义是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可判定为伤害: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做紧急处置或看护;因伤请假半天以上[1]。
1.4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21.0软件对大学生伤害的行为特征等的分布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查主要危险因素。2结果
2.1伤害的人群间分布
2.1.1一般情况调查的725名大学生中,平均年龄21.10±1.65岁。有效应答率为90.1%,其中女生382人,男生343人,男女比例为1:1.11。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1日的时间内,发生伤害的人数为347人,伤害发生率为47.9%。
2.1.2不同行为特征的学生伤害发生率学生在校生活压力紧张、课余时间经常运动、A型行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走读、营养不良、近视、饮酒、无安全教育等的伤害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