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阳市许多村庄周围坑塘遍布,砖瓦窑场和挖沙以及高速公路两侧废弃坑到处可见,特别是随着《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豫政办〔2005〕86号)及《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通告》的落实 ,农村砖瓦场逐步关闭,将有更多的废弃坑塘。据统计,全市可开发利用的废弃坑达6万余亩,已相当于全市现有的可养殖水面,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市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2006年,市水产站在滑县城关镇董西北村和井庄村废弃的砖瓦窑场建立示范试验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试验,经过这几年的试验,使每亩水面产量达1500-1750公斤,亩年产值达9000-10500元,产值是一般种植业的5倍左右,效益是一般种植业的2-3倍,迅速调动了周边群众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立池塘
就地取材,利用滑县董西北村和井庄村砖瓦窑场废弃坑建塘,根据坑的大小建立了7个2—10亩不等的池塘,由于当地土质好不易渗漏水,平整和夯实池塘斜坡和坝脚,即可防止渗漏水,无需硬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前期投资。
二、池塘管理
1彻底清塘消毒。在放养鱼苗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即将准备养鱼的新挖塘灌满清水,浸泡数天后排掉,曝晒数日后再重复浸洗一次。这样可以清除危害鱼体的重金属盐和有毒物质。在放养苗种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以改良池塘底质。一般干泥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匀洒,或带水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
2保证足量基肥。当浸泡塘第三次灌水时应同时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天然饵料。基肥应以猪、牛等畜禽粪肥为主,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5天施下,亩施300~500公斤。具体施肥量还应视鱼塘底质,以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
3经常泼洒石灰。新挖池塘养鱼普遍泥水浑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用量是每亩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洒全池。
4适时加水。把握好加水时间,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7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三、试验品种
以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养品种,搭配混养鲢、鳙、鲫鱼的混养模式。该模式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利用鲫鱼摄食残饵,通过鲢、鳙控制水体肥度,从而保证了饵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的污染,减慢了水体的老化速度,同时,减少化学品的投入,保证了水产品养殖在较为接近生态条件下安全生产。这些品种具有养殖技术便于掌握、对本地的水质气候适应、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四、成鱼饲养
1科学放养。科学放养要按不同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合理放养模式与密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养殖效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实践,我们直接从良种场引进规格在50——100g鲤鱼苗种,并与良种场签有质量保证书,保证苗种的质量安全。每亩投放2000尾左右,同时适量搭配混养鲢、鳙、鲫鱼(每亩200尾左右,全从正规良种场引进)。投放时间为每年春季的4——5月份。这样的投放密度能够在保证健康养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达到高产高效益。
2科学用水。本试验场水源全部采用地下水,因周围数十公里内无任何企业,保证了水源无污染。水源的理化指标如:pH值、溶解氧、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等适宜于养殖品种。养殖池塘进排水系完全独立,排出的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不再重复利用,在位置稍高的地方备有2个蓄水池,将井水先抽入蓄水池内,经过晾晒、处理达到养殖标准后再引入养殖池内使用。
3科学搭配饲料。从正规的饲料场购买完全符合健康养殖条件的专用饲料,并与饲料场签有质量保证书,如因饲料引起鱼的质量问题,完全有场家承担责任,这样从源头上保证了健康养殖的条件。
4科学施用渔药。 科学施用渔药的目的,是提高鱼类疾病的防治效果与鱼类的品质。注重科学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鱼类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出发。我们完全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及水产健康养殖的要求落实在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坚决堵绝使用违规药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效果。在养殖过程中把工作重点放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上,从而使健康养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 日常管理。除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外,要加强巡塘,时刻注意池塘内任何可疑变化,把一切不利于鱼苗生长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饲料投喂时,要勤检查,及时清除投饲点的残饵,并经常对投饲点消毒。投饵量要根据不同规格,养殖季节、气象、环境条件及生长的状况来确定,既要防止摄食过饱,又不要使其因摄食不足而影响生长。
6综合防病。
(1)强化疫病检测。我们充分发挥水产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检测,突出对其疾病病原体的检查,目的是掌握病原的种类和区系,了解病原体对养殖动物感染、侵害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危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好对养殖动物输入和运出的疫病监测工作,防止病原的传播和流行。
(2)建立隔离制度。养殖动物疫病一旦发生,我们首先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已发病的池塘实行封闭,发病池塘中的养殖动物不得向其它池塘和地区转移,不得排放池水,工具未经消毒不在其它池塘使用。与此同时,专业人员勤于清除发病死亡尸体,及时掩埋或销毁,对发病动物及时做出诊断,确定防治措施。
(3)实施消毒。
① 苗种消毒。根据苗种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选择不同的药物和使用剂量。鱼苗可用5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10~20 毫克/升的高锰酸钾等药浴10~30分钟。
② 工具消毒。各种养殖用具如网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常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特别是在疾病流行季节,应该一池专用。如果工具数量不足,可用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或200毫克/升的漂白粉等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也可在每次使用完在太阳下暴晒后再使用。
③ 饵料消毒。投喂的商品配合饵料可以不进行消毒。如投喂鲜活饵料(包括冷冻保存的),均要用30毫克/升高锰酸钾或100~20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4)药物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4~10月这段时间内流行,因此可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养殖用水可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每月两次。
五、成鱼上市
一般选择双节及舂节期间上市,能卖上好价钱,部分鲢、鳙鱼要喂养2——3年,规格大些再上市,因为这些鱼体格越大价位越高,达到收入最大化。
六、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养殖,技术已成熟,行成了一套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已为部分农民带来了实惠,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要开展名、特、优产品的试验养殖,为农民增产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一、建立池塘
就地取材,利用滑县董西北村和井庄村砖瓦窑场废弃坑建塘,根据坑的大小建立了7个2—10亩不等的池塘,由于当地土质好不易渗漏水,平整和夯实池塘斜坡和坝脚,即可防止渗漏水,无需硬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前期投资。
二、池塘管理
1彻底清塘消毒。在放养鱼苗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即将准备养鱼的新挖塘灌满清水,浸泡数天后排掉,曝晒数日后再重复浸洗一次。这样可以清除危害鱼体的重金属盐和有毒物质。在放养苗种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以改良池塘底质。一般干泥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匀洒,或带水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
2保证足量基肥。当浸泡塘第三次灌水时应同时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天然饵料。基肥应以猪、牛等畜禽粪肥为主,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5天施下,亩施300~500公斤。具体施肥量还应视鱼塘底质,以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
3经常泼洒石灰。新挖池塘养鱼普遍泥水浑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用量是每亩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洒全池。
4适时加水。把握好加水时间,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7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三、试验品种
以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养品种,搭配混养鲢、鳙、鲫鱼的混养模式。该模式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利用鲫鱼摄食残饵,通过鲢、鳙控制水体肥度,从而保证了饵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的污染,减慢了水体的老化速度,同时,减少化学品的投入,保证了水产品养殖在较为接近生态条件下安全生产。这些品种具有养殖技术便于掌握、对本地的水质气候适应、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四、成鱼饲养
1科学放养。科学放养要按不同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合理放养模式与密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养殖效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实践,我们直接从良种场引进规格在50——100g鲤鱼苗种,并与良种场签有质量保证书,保证苗种的质量安全。每亩投放2000尾左右,同时适量搭配混养鲢、鳙、鲫鱼(每亩200尾左右,全从正规良种场引进)。投放时间为每年春季的4——5月份。这样的投放密度能够在保证健康养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达到高产高效益。
2科学用水。本试验场水源全部采用地下水,因周围数十公里内无任何企业,保证了水源无污染。水源的理化指标如:pH值、溶解氧、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等适宜于养殖品种。养殖池塘进排水系完全独立,排出的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不再重复利用,在位置稍高的地方备有2个蓄水池,将井水先抽入蓄水池内,经过晾晒、处理达到养殖标准后再引入养殖池内使用。
3科学搭配饲料。从正规的饲料场购买完全符合健康养殖条件的专用饲料,并与饲料场签有质量保证书,如因饲料引起鱼的质量问题,完全有场家承担责任,这样从源头上保证了健康养殖的条件。
4科学施用渔药。 科学施用渔药的目的,是提高鱼类疾病的防治效果与鱼类的品质。注重科学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鱼类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出发。我们完全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及水产健康养殖的要求落实在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坚决堵绝使用违规药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效果。在养殖过程中把工作重点放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上,从而使健康养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 日常管理。除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外,要加强巡塘,时刻注意池塘内任何可疑变化,把一切不利于鱼苗生长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饲料投喂时,要勤检查,及时清除投饲点的残饵,并经常对投饲点消毒。投饵量要根据不同规格,养殖季节、气象、环境条件及生长的状况来确定,既要防止摄食过饱,又不要使其因摄食不足而影响生长。
6综合防病。
(1)强化疫病检测。我们充分发挥水产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检测,突出对其疾病病原体的检查,目的是掌握病原的种类和区系,了解病原体对养殖动物感染、侵害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危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好对养殖动物输入和运出的疫病监测工作,防止病原的传播和流行。
(2)建立隔离制度。养殖动物疫病一旦发生,我们首先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已发病的池塘实行封闭,发病池塘中的养殖动物不得向其它池塘和地区转移,不得排放池水,工具未经消毒不在其它池塘使用。与此同时,专业人员勤于清除发病死亡尸体,及时掩埋或销毁,对发病动物及时做出诊断,确定防治措施。
(3)实施消毒。
① 苗种消毒。根据苗种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选择不同的药物和使用剂量。鱼苗可用5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10~20 毫克/升的高锰酸钾等药浴10~30分钟。
② 工具消毒。各种养殖用具如网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常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特别是在疾病流行季节,应该一池专用。如果工具数量不足,可用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或200毫克/升的漂白粉等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也可在每次使用完在太阳下暴晒后再使用。
③ 饵料消毒。投喂的商品配合饵料可以不进行消毒。如投喂鲜活饵料(包括冷冻保存的),均要用30毫克/升高锰酸钾或100~20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4)药物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4~10月这段时间内流行,因此可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养殖用水可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每月两次。
五、成鱼上市
一般选择双节及舂节期间上市,能卖上好价钱,部分鲢、鳙鱼要喂养2——3年,规格大些再上市,因为这些鱼体格越大价位越高,达到收入最大化。
六、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养殖,技术已成熟,行成了一套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已为部分农民带来了实惠,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要开展名、特、优产品的试验养殖,为农民增产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