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并非是学生的第一母语,所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学校普遍存在汉语教学薄弱的问题。现如今伴随新课改的到来,双语教学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心,特别是对汉语的学习应该格外重视起来。本文就以我国彝族小学为例,探寻彝族民族小学中的低学段语文听说教学策略,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语文听说教学;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口语;课堂教学训练
双语课堂建设在彝族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进程中任重道远,这是因为彝族低学段小学生从小受到家庭语言环境影响,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汉语学习,因此针对他们的语文汉语启蒙教学就变得格外困难,特别是听说教学这种还融入了汉语思维的语文教学就变得格外困难。但是结合新课改要求,彝族民族小学的双语课堂建设还需要继续,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听说教学还需要继续思考新的发展出路。
一、 制约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基本因素
当前制约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基本因素很多,简单来讲这里就总结以下幾点。
(一) 母语习惯影响严重
任何语言都拥有特定思维与习惯,长此以往这种原因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会固化,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彝族低学段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接触除地方语言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在学习中也常常会出现语言交叉性干扰、母语与汉语混淆使用的情况,这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运用语法。所以说母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人的思考理解发挥,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也始终遵循着“母语习惯——汉语翻译——母语思维”这样一个固化过程,非常难以摆脱固有习惯牵制影响,这也使得彝族小学语文的听说教学训练进展缓慢。
(二) 缺少素质培训
客观讲彝族民族小学的传统教学意识依然占据着教育管理者的意识与内心,这使得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少培训、轻素养的教育倾向性,即缺少针对学生的汉语素质培训。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语音、语句和语言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缺失,学科特性无法有效发挥。所以从整体来讲,这也不利于彝族民族小学二语教学的开展。
(三) 古板的教学方式
彝族民族小学在双语教学行为方式方面落后,缺乏良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策略实施也不到位,采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极差,且未能提出针对民族地区语文的特殊教法。这些刻板传统的教法不但无法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无法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还无法构建听说教学健全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形成良性教学循环带来重重阻碍。
二、 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
本文认为,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应该围绕语文学习氛围创设和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展开,以下简单谈谈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 语言学习氛围有效创设
所谓语言学习氛围的有效创设其根本还在于构建语言环境。对于彝族民族小学来说,需要构建汉语语言环境熏陶当地小学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汉语环境中学习汉语,这样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学好汉语。为此,彝族民族小学应该加大“汉语校园”建设力度,例如在校园内的张贴汉语海报、标语、在告示栏中使用汉语。同时在广播操、学校大会上采用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展开会议和宣讲。同时也要鼓励师生在校内使用汉语交流,特别是教师要采用汉语讲课,在图书馆中设置汉语读书角,在学校里组织汉语联谊活动等等。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宣传普及汉语,保证学生能够处处听说汉语、处处使用汉语,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
(二) 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
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对于彝族民族小学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若希望为学校建设良性双语教学循环体系,下文就主要结合实际的课例教学展开分析。
在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借助插图展开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利用这一参照物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观察,最终完全融入教学环境中。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展示了“小蝌蚪”“青蛙”等等课文插图图片并为学生朗读课文。图片中小蝌蚪和青蛙完全不一样,学生在听到教师讲实际上两幅图片都是青蛙而感到疑惑,为什么完全不一样呢?这样的疑惑也和课文中的小蝌蚪一样。而教师就会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看,为什么大家都说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但是青蛙和小蝌蚪长得完全不同啊?”结合问题,教师就希望学生能够首先用汉语复述一遍课文,然后谈谈自己对于青蛙的理解,完成听说训练后,教师就希望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与理解转化为文字,用汉语写一篇小作文仿写《小蝌蚪找妈妈》,用自己的思维写作讲述这篇故事,拓展他们的联想思维空间。回到家中,教师还鼓励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共同交流,了解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认识自我的,进而训练他们的听、说、写思维能力,包括他们的选择性说话内容能力。这就是“作文 听说训练”综合教学模式。
同理,在课堂听说训练中,教师还应该结合简单的字词展开成语接龙小游戏,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了解汉语字词,并主动说出来,既锻炼他们的汉语语言听说能力,又锻炼他们的汉语思维反应。而且游戏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这对于低学段小学生学好汉语很有帮助。
三、 总结
在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针对彝族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培养方法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健全彝族地区小学的双语课堂,从低学段就为学生打好汉语学习基础,确保他们在进入中高学段就养成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在彝族地区实现汉语普及。
参考文献:
[1]陈鲁体.浅谈高山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中旬),2016,13(11):93.
[2]立读西尔.关于小学彝族语文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读书文摘,2016(28):276.
[3]魏玉红.谈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21.
作者简介:
李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槽元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听说教学;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口语;课堂教学训练
双语课堂建设在彝族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进程中任重道远,这是因为彝族低学段小学生从小受到家庭语言环境影响,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汉语学习,因此针对他们的语文汉语启蒙教学就变得格外困难,特别是听说教学这种还融入了汉语思维的语文教学就变得格外困难。但是结合新课改要求,彝族民族小学的双语课堂建设还需要继续,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听说教学还需要继续思考新的发展出路。
一、 制约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基本因素
当前制约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基本因素很多,简单来讲这里就总结以下幾点。
(一) 母语习惯影响严重
任何语言都拥有特定思维与习惯,长此以往这种原因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会固化,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彝族低学段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接触除地方语言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在学习中也常常会出现语言交叉性干扰、母语与汉语混淆使用的情况,这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运用语法。所以说母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人的思考理解发挥,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也始终遵循着“母语习惯——汉语翻译——母语思维”这样一个固化过程,非常难以摆脱固有习惯牵制影响,这也使得彝族小学语文的听说教学训练进展缓慢。
(二) 缺少素质培训
客观讲彝族民族小学的传统教学意识依然占据着教育管理者的意识与内心,这使得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少培训、轻素养的教育倾向性,即缺少针对学生的汉语素质培训。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语音、语句和语言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缺失,学科特性无法有效发挥。所以从整体来讲,这也不利于彝族民族小学二语教学的开展。
(三) 古板的教学方式
彝族民族小学在双语教学行为方式方面落后,缺乏良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策略实施也不到位,采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极差,且未能提出针对民族地区语文的特殊教法。这些刻板传统的教法不但无法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无法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还无法构建听说教学健全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形成良性教学循环带来重重阻碍。
二、 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
本文认为,彝族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应该围绕语文学习氛围创设和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展开,以下简单谈谈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 语言学习氛围有效创设
所谓语言学习氛围的有效创设其根本还在于构建语言环境。对于彝族民族小学来说,需要构建汉语语言环境熏陶当地小学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汉语环境中学习汉语,这样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学好汉语。为此,彝族民族小学应该加大“汉语校园”建设力度,例如在校园内的张贴汉语海报、标语、在告示栏中使用汉语。同时在广播操、学校大会上采用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展开会议和宣讲。同时也要鼓励师生在校内使用汉语交流,特别是教师要采用汉语讲课,在图书馆中设置汉语读书角,在学校里组织汉语联谊活动等等。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宣传普及汉语,保证学生能够处处听说汉语、处处使用汉语,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
(二) 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
双语口语听说教学优化对于彝族民族小学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若希望为学校建设良性双语教学循环体系,下文就主要结合实际的课例教学展开分析。
在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借助插图展开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利用这一参照物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观察,最终完全融入教学环境中。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展示了“小蝌蚪”“青蛙”等等课文插图图片并为学生朗读课文。图片中小蝌蚪和青蛙完全不一样,学生在听到教师讲实际上两幅图片都是青蛙而感到疑惑,为什么完全不一样呢?这样的疑惑也和课文中的小蝌蚪一样。而教师就会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看,为什么大家都说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但是青蛙和小蝌蚪长得完全不同啊?”结合问题,教师就希望学生能够首先用汉语复述一遍课文,然后谈谈自己对于青蛙的理解,完成听说训练后,教师就希望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与理解转化为文字,用汉语写一篇小作文仿写《小蝌蚪找妈妈》,用自己的思维写作讲述这篇故事,拓展他们的联想思维空间。回到家中,教师还鼓励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共同交流,了解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认识自我的,进而训练他们的听、说、写思维能力,包括他们的选择性说话内容能力。这就是“作文 听说训练”综合教学模式。
同理,在课堂听说训练中,教师还应该结合简单的字词展开成语接龙小游戏,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了解汉语字词,并主动说出来,既锻炼他们的汉语语言听说能力,又锻炼他们的汉语思维反应。而且游戏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这对于低学段小学生学好汉语很有帮助。
三、 总结
在彝族民族小学低学段,针对彝族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培养方法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健全彝族地区小学的双语课堂,从低学段就为学生打好汉语学习基础,确保他们在进入中高学段就养成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在彝族地区实现汉语普及。
参考文献:
[1]陈鲁体.浅谈高山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中旬),2016,13(11):93.
[2]立读西尔.关于小学彝族语文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读书文摘,2016(28):276.
[3]魏玉红.谈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21.
作者简介:
李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槽元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