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误区及改进策略探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数个年头,教师满堂课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见了,而从教师层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有了很多.从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模式来看,在诸多学习方式中“研究性学习”脱颖而出,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最为流行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研究性学习”流行的背后,我们不禁要反思“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所有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是否存在一些误区呢?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是什么?又将如何改进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提高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
  1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研究性学习”是比较适合高中物理学科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该研究方式注重研究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对问题猜想、实验设计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一节课就是一个“研究课题”,那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什么误区呢?
  1.1过于注重方法论,缺乏对学生本体的思考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研究的课题”是统一设置的,学生没有选择.学生在研究课题上都没有选择,自主更是无从谈起.另一个方面,学生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有些内容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探究的,也就是课题探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无法构成正向的联系,无从着手,或是在原有的经验水平上徘徊,无法实现创生与开发,最终还是回到了课程知识的传递.
  1.2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研究”
  高中物理教材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同时知识内容较为抽象,研究性学习并非适合教材中所有的章节进行教学,比如“电场线”、“磁感线”如何形象地表示电场和磁场,这些知识内容有很多“约定”的东西,如果放手让学生研究,学生可以“看到”形态,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理解形态的意义,更不要谈电场、磁场的方向如何表示,对于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需要老师讲授的知识,让学生研究是不合适的.
  1.3过于注重形式,为“研究”而“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推进,“研究性学习”方式被广泛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都要想方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设计中难免每节课都想着研究,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够很容易掌握或者已经掌握的,教师为了体现研究性学习而设计出问题进行研究,无法提升学生能力.
  1.4缺乏对“本质”的理解
  我们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有没有思考如下几点:
  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们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标准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注重研究过程的学习,研究未必能够得到结果,而更多地注重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考查方式不仅仅注重结果,还关注知识的应用,所以“研究性学习”并不是适合当前的高中阶段学习所有内容,也不适合所有学生.
  2研究性学习改进策略
  2.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种研究方案供学生选择
  “选择”是自主性发挥的第一个要素,对于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组织时,我们要有课前诊断的过程,发现学生的思维基点,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设计出多种学习方案供学生学习,比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笔者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2.2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整合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如何加工和处理信息,为此给学生提供足量的信息是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前提.笔者认为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大的背景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日异月新,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当前的教学观,科学地选择多元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借助于网络交互功能,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翻转的课堂形式来组织,提高教学的“实时性”、“个体性”,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生的思维需要定制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方案,与学生个体互动.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选择性,在学生无法进行探究时,或是不适合实验探究时,可以借助于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提高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层次,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认知更好、更深层次发展.
  2.3注重情感教学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而传统的教学目标过度地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知识很重要,不可否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获知过程.从物理知识内容是否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出发,找出适合研究的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寻找验证猜想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完整地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交流,主动与教师、其他学生合作和分享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给予学生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用武之地.如,渗透“STS”观念,用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思考,转变学习的方式.
  本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教师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要素,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物理教师要积极参与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改善,了解不同学习方式的优缺点,更好地进行组合、应用,在不断探索中找到适合高中物理的学法.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应用,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中考物理开放题除了常见的条件开放题、策略开放题和结论开放题之外,经常活跃在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的,还有问答题开放题、实验开放题、填空简述类开放题和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开放性题四类,为帮助初三师生熟悉这四类试题的解法,本文现以四道典型中考题为例分析、评析如下,供参考.  1问答开放题  例1(2012年惠州)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用具,如图1,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
[第一关] 一般现在时的定义  一般现在时主要表示经常性的或习惯性的动作,也可表示现在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状态。它常常与often(经常), usually(通常), sometimes(有时), every day,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等时间状语连用。例如:  I often go swimming at the weekend. 我周末经常去游泳
期刊
英语中this(这),that(那)和it(它)都是代词,这三个词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距离说话者较近的人或物体用this,距离说话者较远的人或物体用that;先说this,后说that。例如:  This is a chair and that is a desk. 这是一张椅子(指近处),那是一张课桌(指远处)。  This is a ruler and that is an erase
期刊
have to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态动词,它与其它的情态动词不同,它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其否定式和疑问式的构成方式也与其它情态动词不一样。同学们在使用时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就容易出错。情态动词have to主要有两大用法:  1 have to与其它情态动词一样,后接动词原形,它表示客观上的需要,强调被迫性,有“不得不”的含义。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提升.创新实验设计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调整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改变实验的观察方法等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  1调整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实验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对物理课的认识.在没有进行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初中力学部分通过对简单机械的介绍以及结合实例让学生观察讨论如何使用机械,使学生知道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效率的问题,在热学部分又让学生了解了热机的效率问题,除了机械效率和热机效率问题之外,生活中还存在其它形式的效率问题,其本质都是能量在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转移率或转化率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核心是明确哪些能量是总的,哪些能量是有用的,哪些能量是额外的.近年各地中考频繁出现此类问题,尤以计
一、动词be的形式  [口诀展示]:be动词三变化,am, is还有are,  “我”(I)用am。“你”(you)用are,is紧跟“他(he)、她(she)、它(it)”。  “我们(we)、你们(you)”和“他们(they)”,全用are来表达。  [友情释疑]:当主语为第一人称单数I 时,用am;当主语为第二人称单数you时,用are;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用is;当主语为复数时,不管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