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尝试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数学课堂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创设知识情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52-0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与学会基本技能,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彻底根除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潜移默化,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在培养学生自学方面,我们注重开展数学阅读,注重学生知识生成过程。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教学中注重知识生成过程
  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1)(a+b)(a+b)=
  2)(m+n)(m+n)=
  3)(x+y)(x+y)=
  4)(c-d)(c-d)=
  (3)引导学生发现
  1)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2)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以教材教教材,学生以课本学课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新生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新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开发思维。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机械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3(1+x)<x+9。
  解:去括号,得:
  3+3x<x+9移项,得:
  3x-x<9-3合并同类项,得:
  2x<6,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2)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3)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①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②设计开放题(题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需要学生通过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必须做到的。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是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变得十分重要。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物理教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了一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鼓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建筑行业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绿色建筑更是悄然兴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环保节能理念在社会上的持续推广,使绿色建筑得到公众的认可。要想达到当今社会的节能需求,需在建筑物设计时,遵守不破坏总体功用价值的基本原则,使每种资源均可实现最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此,首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予以介绍,并指出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希望可以使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更上
本研究结合作者的工作事情情况,针对正泰PDM 1KW-Ⅲ型中波发射机在运行过程中维修护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14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下发《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把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到非羁押诉讼机制之中,可以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与非羁押诉讼机制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又一次把“学习的革命”推向了另一个制高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化政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们近几年摸索和尝试的课题,现以高一《世界性的贸易与金融组织》网络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教学准备尽可能充分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收集充分的教学资料,是网页课件制作的前提条件。  教学资源的收集有两个途径:一是可以从书本、报刊、杂
作预测的人很多,我们的预测一般都比较严肃,比较端庄,比较均衡,比较注重形成一个互相配合、面面俱到的完整的整体.而外国的一些预测风格不大一样,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