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及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以下我从敢问、敢想、敢实践、敢探索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敢于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否可以把这句话中的“围成”说成“组成”?
生2:通过摆学具,画图形验证,“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不严密的。
师:为什么不严密呢?
生2:因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可以组成很多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只能说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三条线段按头尾顺序连结,形成封闭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才是三角形。
古人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精心引导学生开展热烈讨论,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勇于回答自己的问题。
二、让学生敢于想象
心理学家说:“想象是智力活动最见活力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必须善于想象。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都是在想象中展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力。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3只,白兔12只, ?”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师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短短几分钟,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大大地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三、让学生敢于实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操作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探寻新途径,发现新方法。放手让学生操作,还给学生自主尝试、选择的权利,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促進学生思维发展。如教学“测算”:让学生量一量圆柱形茶叶罐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面积。如何测量直径呢?
生1:我把茶叶罐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
生2:我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茶叶罐地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出的最长距离,就是直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操作,给学生自由操作与探寻发现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探索创造。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起学习的热情。
四、让学生敢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柱和圆锥体,进行倒沙实验。
生1:我们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
生2:我们组倒3次装不完。
生3:我们组倒了3次,刚好倒满。
师:让生3给演示一遍,与你们所做的实验比较。
生(齐声说):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
生: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生: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比圆柱体体积少。
……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得出答案,印象深刻,更能牢牢掌握它们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探索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是发现、研究、探索者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敢问、敢想、敢实践、敢探索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责编钟岚)
一、让学生敢于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否可以把这句话中的“围成”说成“组成”?
生2:通过摆学具,画图形验证,“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不严密的。
师:为什么不严密呢?
生2:因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可以组成很多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只能说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三条线段按头尾顺序连结,形成封闭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才是三角形。
古人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精心引导学生开展热烈讨论,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勇于回答自己的问题。
二、让学生敢于想象
心理学家说:“想象是智力活动最见活力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必须善于想象。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都是在想象中展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力。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3只,白兔12只, ?”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师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短短几分钟,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大大地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三、让学生敢于实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操作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探寻新途径,发现新方法。放手让学生操作,还给学生自主尝试、选择的权利,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促進学生思维发展。如教学“测算”:让学生量一量圆柱形茶叶罐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面积。如何测量直径呢?
生1:我把茶叶罐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
生2:我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茶叶罐地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出的最长距离,就是直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操作,给学生自由操作与探寻发现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探索创造。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起学习的热情。
四、让学生敢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柱和圆锥体,进行倒沙实验。
生1:我们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
生2:我们组倒3次装不完。
生3:我们组倒了3次,刚好倒满。
师:让生3给演示一遍,与你们所做的实验比较。
生(齐声说):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
生: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生: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比圆柱体体积少。
……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得出答案,印象深刻,更能牢牢掌握它们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探索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是发现、研究、探索者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敢问、敢想、敢实践、敢探索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