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8-01
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稳定教育秩序,促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许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强化常规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但对如何充分发挥校长在常规管理中的作用,鲜有论述。本文试就此作如下思考。
一、思行结合:定好自己的职责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个组织(大至国家,小到单位)的兴衰成败,“领导是关键”。学校管理实践也告诉人们,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如果一名校长在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不能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岗位与职责,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就可能出现越位和空位现象,就会形成不合理的人员分布状况,各项常规也就难于有效实施。因此,校长抓常规管理理应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好自己的岗位与职责。
从角色规范看,在常规管理过程中,校长既是学校发展的决策人,又是实施计划的指挥员,还是目标达成的监管者。从管理流程看,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因而要对常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通过常规决策(制定常规)、常规指导、常规监督与常规考核等方式去实现。从工作空间看,“行则须动,思则宜静”。
综上可见,“动”“静”制宜、“行”“思”结合是有效避免常规管理“匆匆忙忙走错路,辛辛苦苦一场空”,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的重要保证。“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
二、先后得当:排好自己的时间
常规管理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头绪纷繁。校长要理清这些纷繁复杂的头绪,处理好纵横交错的关系,就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需要出发,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校长的工作都没有程序,整个学校的工作必然是一团糟,这样的学校根本无法搞好常规管理,更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风学风。科学安排时间,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定期分析时间使用的情况。导致校长无效劳动的重要因素往往是不能有效地支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因此,校长要定期回顾和记录自己耗用时间的状况,找出自己时间利用中的合理处和无效性,进而为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供依据。
2.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程序。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程序,除了要按年、学期、月作好宏观安排外,最主要的是要安排好每周、每日的工作计划。这样,就会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处理最重要的工作上面,而不会耗费在大量的普通事务上。
3.努力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一要专心致志,二要注意整合,三要善于穿插。需要指出的是,常规管理中校长不仅要重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还应该科学地安排学校中其他人员的时间。如果校长不能科学地安排学校内各类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样会造成学校工作的忙乱和无效。
三、活实相济:选好自己的方法
学校常规管理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校长、不同的学校教育发展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在学校常规管理方法的选用上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种是偏重制度、规则、条例而忽视对人的内部动力的激发。另一种是有制度、规则、条例,但并不认真执行,实行所谓的需者之治。这两种倾向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力求做到既实又活。
概而言之,“实”、“活”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既有分别,又相互联系,两者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体。由此可见,“实”是基础,“活”是关键。
四、权威并重:用好自己的权力
所谓权力,是指一个人由其领导职务和职位带来的实施领导活动的一种起控制、强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的校长大事小事都由他一人决定;另一些校长则大事小事都不表态,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一校之长应做到握权有度,用权有道。
1.大胆揽权。此校长对权力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既不滥用权力,也不忌言权力,敢于集中,勇于拍板,指挥若定。
2.合理授权。既可以使校长摆脱众多的繁杂事务,而让主要精力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又可以调动和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才干、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有效用权。校长在行使权力时,一要合法,二要合理,三要合情。只有做到法、理、情三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使广大教职工感到权力的使用,从职权规定上讲是对的,从道理上看是通的,从感情上说是好的,从而愿意服从领导,接受指挥。
所谓威信,简而言之,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是校长多重素养和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开展常规管理的重要基础。校长的威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几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化学意义上的诸多因素的有机融合,亦即系统中的整体效应。
要言之,一个不善用权的校长,必然会带来“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的局面;一个缺乏威信的校长,他的负面影响,必然是把人搞懒、把心搞散、把校搞垮。
五、主次分明:干好自己的事情
学校的一切事情都与校长有关,如果一名校长,不该自己干的事干了许多,而该自己干的事又有许多未干或未干好,这就会造成校长职责不明确,功过难分,学校工作过程中就会缺乏调控机制,出现失衡状态。因此,学校常规管理要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
在实行分级管理时,校长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校长要管校长的事。所谓“要管”是指该校领导办的事,校长要坚决承担起来及时处理。除此之外的大量具体工作,均应通过中层干部去完成。
2.校长只管校长的事。所谓“只管”是指不打乱管理层次,不打扰中层和基层干部的职责权限,使下级干部能主动地有权威地承担起学校大部分行政事务工作,及时处理其职责范围内应该处理的问题。
3.校长善管校长的事。所谓“善管”,是指校长不但要有清醒的领导意识,还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做到胸中有底、手中有法。
一句话,实行分层管理,既是保证集体领导,又是各行其权,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一项科学制度,同时也是提高领导效能和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益的重要措施。
总之,学校常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因素作用的系统工程,故需集思广益,通力协作,但校长居于常规管理的中心位置,因此充分发挥校长的决策作用、导向作用、组织作用、榜样作用、监管作用,是常规管理对校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校长强化常规管理的必然选择。
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稳定教育秩序,促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许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强化常规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但对如何充分发挥校长在常规管理中的作用,鲜有论述。本文试就此作如下思考。
一、思行结合:定好自己的职责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个组织(大至国家,小到单位)的兴衰成败,“领导是关键”。学校管理实践也告诉人们,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如果一名校长在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不能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岗位与职责,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就可能出现越位和空位现象,就会形成不合理的人员分布状况,各项常规也就难于有效实施。因此,校长抓常规管理理应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好自己的岗位与职责。
从角色规范看,在常规管理过程中,校长既是学校发展的决策人,又是实施计划的指挥员,还是目标达成的监管者。从管理流程看,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因而要对常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通过常规决策(制定常规)、常规指导、常规监督与常规考核等方式去实现。从工作空间看,“行则须动,思则宜静”。
综上可见,“动”“静”制宜、“行”“思”结合是有效避免常规管理“匆匆忙忙走错路,辛辛苦苦一场空”,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的重要保证。“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
二、先后得当:排好自己的时间
常规管理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头绪纷繁。校长要理清这些纷繁复杂的头绪,处理好纵横交错的关系,就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需要出发,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校长的工作都没有程序,整个学校的工作必然是一团糟,这样的学校根本无法搞好常规管理,更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风学风。科学安排时间,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定期分析时间使用的情况。导致校长无效劳动的重要因素往往是不能有效地支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因此,校长要定期回顾和记录自己耗用时间的状况,找出自己时间利用中的合理处和无效性,进而为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供依据。
2.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程序。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程序,除了要按年、学期、月作好宏观安排外,最主要的是要安排好每周、每日的工作计划。这样,就会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处理最重要的工作上面,而不会耗费在大量的普通事务上。
3.努力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一要专心致志,二要注意整合,三要善于穿插。需要指出的是,常规管理中校长不仅要重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还应该科学地安排学校中其他人员的时间。如果校长不能科学地安排学校内各类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样会造成学校工作的忙乱和无效。
三、活实相济:选好自己的方法
学校常规管理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校长、不同的学校教育发展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在学校常规管理方法的选用上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种是偏重制度、规则、条例而忽视对人的内部动力的激发。另一种是有制度、规则、条例,但并不认真执行,实行所谓的需者之治。这两种倾向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力求做到既实又活。
概而言之,“实”、“活”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既有分别,又相互联系,两者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体。由此可见,“实”是基础,“活”是关键。
四、权威并重:用好自己的权力
所谓权力,是指一个人由其领导职务和职位带来的实施领导活动的一种起控制、强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的校长大事小事都由他一人决定;另一些校长则大事小事都不表态,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一校之长应做到握权有度,用权有道。
1.大胆揽权。此校长对权力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既不滥用权力,也不忌言权力,敢于集中,勇于拍板,指挥若定。
2.合理授权。既可以使校长摆脱众多的繁杂事务,而让主要精力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又可以调动和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才干、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有效用权。校长在行使权力时,一要合法,二要合理,三要合情。只有做到法、理、情三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使广大教职工感到权力的使用,从职权规定上讲是对的,从道理上看是通的,从感情上说是好的,从而愿意服从领导,接受指挥。
所谓威信,简而言之,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是校长多重素养和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开展常规管理的重要基础。校长的威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几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化学意义上的诸多因素的有机融合,亦即系统中的整体效应。
要言之,一个不善用权的校长,必然会带来“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的局面;一个缺乏威信的校长,他的负面影响,必然是把人搞懒、把心搞散、把校搞垮。
五、主次分明:干好自己的事情
学校的一切事情都与校长有关,如果一名校长,不该自己干的事干了许多,而该自己干的事又有许多未干或未干好,这就会造成校长职责不明确,功过难分,学校工作过程中就会缺乏调控机制,出现失衡状态。因此,学校常规管理要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
在实行分级管理时,校长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校长要管校长的事。所谓“要管”是指该校领导办的事,校长要坚决承担起来及时处理。除此之外的大量具体工作,均应通过中层干部去完成。
2.校长只管校长的事。所谓“只管”是指不打乱管理层次,不打扰中层和基层干部的职责权限,使下级干部能主动地有权威地承担起学校大部分行政事务工作,及时处理其职责范围内应该处理的问题。
3.校长善管校长的事。所谓“善管”,是指校长不但要有清醒的领导意识,还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做到胸中有底、手中有法。
一句话,实行分层管理,既是保证集体领导,又是各行其权,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一项科学制度,同时也是提高领导效能和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益的重要措施。
总之,学校常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因素作用的系统工程,故需集思广益,通力协作,但校长居于常规管理的中心位置,因此充分发挥校长的决策作用、导向作用、组织作用、榜样作用、监管作用,是常规管理对校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校长强化常规管理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