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调控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上的察颜观色、个别提问、课外作业、测验考试等,无一不是为了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对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坡度、深度和密度的控制。
  
  一、调控坡度
  教学过程是一种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是把外部知识转化为学生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教学时要巧设坡度,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尤其在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时,要及时补充中间的过渡题、过渡步骤,突出关键,从而削减坡度,降低难度,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顺利进行。如在《左右》教学中,对“上、下楼梯靠右行”的理解,单从字面理解,学生易误解为都靠右行上下楼梯会相撞。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感知自己的右边,再感知旋转180度后自己的右边。可请两组学生演示,一组靠石上楼梯,一组靠右下楼梯,会相撞吗?这样,教学的“坡度”得当,就能实现既不让学生“坐着摘桃子”,也不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而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二、调控深度
  控制并掌握好教学深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必须做到目标明确,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如《点与间隔的秘密》教学中,学生对于点与间隔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但以一系列的活动去探究感知,就不觉得深奥了。如教学中,以《剪塑料管》探讨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以“小兔跳石墩”、“围篱笆”等活动,让学生探究“在一条线上,点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在圆形水池边绿化种树”活动,探索“在封闭状态下,点与间隔数的关系”,学生也乐于在探究中,通过观察、引导、讨论、小结出点与间隔的秘密。
  
  三、调控密度
  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课堂密度,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张驰、强弱、快慢,事先应认真设计。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师拿出1平方厘米的物体,再出示1寸的照片让学生估计大约有几平方厘米,接着问:1平方厘米的格子,可以用它量什么?最后,请学生凭着对1平方厘米的认识剪一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继而再学习平方分米、平方米。这样的教学能迎合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张驰有度。
  的确,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极其丰富的创造力,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教学课堂的三维控制,在营造优质“动态”上下功夫,用好“跟进策略”,促使教学“动态”优化,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生成”,让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553000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联富村联富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已进行了近六年,最近,各级教研部门都在对课改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调研。调研中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课堂活跃问题。当谈到课堂活跃时,一线教师已不再是刚实行课改时的茫然和畏惧,而是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为什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怎样的活跃才是最有效的?课改伊始,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
期刊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窃以为,选好课眼,设好主问题,教好关键性细节,也就抓住了上好课的关键。    一、以文眼或情感的聚焦点为课眼    “眼”,即事物的关键所在。所谓“课眼”,就是指一堂课藉以展开的关键性内容。如果把一堂课比成一张网,“课眼”就是纲,纲举则目张。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不惜下功夫去寻找课眼,把选择课眼看成是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怎么选择课眼呢?
期刊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画图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调动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图画,空破重点和难点  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会让学生主动展开联想的翅膀。这不仅使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知道理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画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对物理课堂教学探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彻底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角色,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生学习的方法,不断获取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创新精神。    一、课堂教学探究模式    新课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核心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对我们在新形式下的教学探究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要
期刊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从美学角度来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粒火种呢?  首先,用精美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因此,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几年在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首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
期刊
“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是一位著名教育家说的话。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引导学生感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是我国学校体育重点发展的长期战略内容。可是,鉴于农村初中的自然条件及一些不合逻辑的措施,使农村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体育理论等与全国同龄城镇学生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要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而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向素质教育转化。为更切实
期刊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
期刊
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使思考方式呈立体型地向四面八方扩散,从而探索新的多样的结论,心理学上称之为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思维的流畅性就越好。灵活性指思想开阔,善于随机应变,能触类旁通。独创性指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