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lan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本文阐述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四个切入口,即从题目入手、从中心句入手、从重点词句段入手、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入手。在阅读中正确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章 切入口 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通过对人或事的记叙,表达自己的观点、心情或感想。《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第三学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之一。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深深地感到让学生真正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根本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突破这一重点、难点最好的途径,就是教给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从题目入手体会思想感情
  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句,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文章的课题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
  1.围绕略读提示,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认真读读课文,找找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
  师:说这句话时又分别有什么样的用意呢?
  生:第一次是青年想免去“我”寻找马草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第三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2.明真相,感悟人物品质
  师: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那匹马真的存在吗?
  生:没有那匹马,那是青年善意的谎言。
  师:从这个善意的谎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就是从课题入手,围绕题目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题目分析揣摩,感受到了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收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二、从中心句入手体会思想感情
  例如《青山不老》一课,文章的结尾这句话是统领全文的中心句:“作为一个山野老人,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了能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由句达文,牵一句而动全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人,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师:学贵有疑,在学习中能产生问题,那才叫真水平!读者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生1:“另一種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2:“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2.师:问得好!对于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3.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1:我觉得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2: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4.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含义,理解了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从重点词、句、段入手体会思想感情
  例如在上《凡卡》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体会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凡卡命运的悲惨,我在第八自然段的教学时就运用了“集中扫描动词,体会作者感情”的方法。
  1.搜索动词,走近画面
  师:请同学们一字一句地读读凡卡挨打的部分。读着读着,你觉得哪几个字特别刺眼,特别令你心痛的,就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出自己内心的话。
  2.扫描动词,走进画面
  全班交流反馈后出示几个动词:揪、拖、揍、捞、戳。
  师:请你们静静地盯着这几个或者其中的一个字,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又听到了什么?
  3.透视动词,诉说画面
  生:我看到老板冲到凡卡面前,一把揪起凡卡的头发往院子里拖。我听到凡卡痛苦地叫着:老板,放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睡着了。老板把凡卡拖到院子里,就拿起皮带狠狠地抽打。
  ……
  师:能不能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画面?
  生:一次,凡卡在摇摇篮,可老板的儿子还是哇哇直哭,老板娘龇牙咧嘴,揪起凡卡的耳朵直甩,耳朵都流出血了。
  ……
  师:除了鞭子、皮带的抽打,凡卡还会受到怎样的虐待?结合“随手”、“捞”来说一说。   生:有时,老板自己在大吃大喝,却仍会找凡卡的茬儿,随手拿起筷子就戳、拿起碗就扔;有时,老板生意没做成,就拿起算盘朝凡卡头上砸,操起扫把劈头就朝凡卡打去。
  ……
  4.内心独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看到这一幅幅画面,听到这一声声惨叫,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凡卡生活的哪个社会太黑暗了,富人生活在天堂,穷人生活在地狱,真是不公平啊!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紧紧地抓住体现凡卡悲惨生活的动词,一步步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心靈撞击,对老板、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以及对凡卡的同情油然而生。
  四、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入手体会思想感情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第一部分通过描写老人的外貌、神态和语言,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下面我就选取老人的外貌描写部分,谈谈我是如何引导“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的。
  出示句子: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位老人。
  师:自由读读这段文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从三个“褪色”感受到了老人十分勤俭朴素。
  生2:我深受感动,老人宁可自己穿得朴素一些,也要喂海鸥好吃的,老人给予了海鸥无私的爱。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自己静静地默读一下——【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师:读了这份资料,你对三个“褪色”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老人非常节省,他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但是他却乐意买4元5角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吃,老人爱海鸥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老人的外貌描写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抓住三个“褪色”感受到了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老人对海鸥的爱还体现在“老人喂海鸥”的动作中,体现在“老人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中。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再加以引导。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上述方法对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行之有效的。在阅读教学中,能正确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其情感体验、提高其语文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沔尊 叶圣陶 文章说话[M].中华书局,2013。
  [3]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窦桂梅 编写 为生命奠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曾有人抽样调查过许多中、小学生,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其中不乏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假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就可以使教学进入“化境”,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
期刊
刘禹锡(772年—842年),蘇州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刘禹锡少年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积极进取,勇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论在朝还是被贬,他都丝毫不与权贵妥协。他入仕后,努力为革新出力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境 情感 学生特点  兴趣是人们为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是站在教与学这一块翘翘板上,需要自己根据学生的能力来把握平衡,寻找合适的平衡的支撑点。算理与算法就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组“翘翘板”。理,就是道理、算理,也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我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的一个理由,一个思维过程的体现;法,法则,算法,也就是在计算过程中的方法,思维过程后的一个浓缩的可以遵循的计算方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做到
期刊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學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如果教师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结合,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  第一,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课外活动作为活动
期刊
摘 要: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分析:1.什么是讨论式教学及其作用;2.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闪光点;3.现今讨论式教学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讨论式教学 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少语文教师一改往日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方式引入了课堂。讨论、探究、表演、朗诵、唱歌、影视的运用,改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
期刊
时政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版块,它的利用价值已被任课教师重视并以各种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呢?我和其他政治老师一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我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突出,他们对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提供合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么学校作为教育重地怎樣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时事,形成正确的
期刊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无论是教生字还是读课文,大多喜欢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进行。其现场效果好,而实际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时间一长,我们就会发现:每当教师手一挥,学生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开火车”,声音响亮,语速快,课堂节奏也很紧凑,气氛热烈,感觉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得非常好,似乎不需要再教下去了。  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头读,却发现学生读得磕磕绊绊;跟随读,也只是亦步亦趋。在之后的课堂上,我仔细观察学生
期刊
数学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多年来,我以自身的教学体验,结合同仁们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