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建设的重点已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就是一种特色发展,这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其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是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开发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实现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校园,大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兴东小学独具匠心的校园布置使校园的各种景观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着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着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1.“坚持传统”的门楼
沿着兴东镇人民路向东,兴东小学的校门安静地伫立在街道的一侧,显得朴实、亲切。在追求时尚的今天,传统的校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兴东小学对自身办学内涵的自信和坚持。在兴东人看来,校门的样式时尚一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传统一点也有传统的价值,校园是孩子们构建精神家园的第一片沃土,从这扇大门里进进出出的孩子们已经成千上万,校门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甚至成为母校的一种象征,轻易改变校门的设计,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2.“童趣盎然”的花园
校门的西侧是一片小花园,那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经常看到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围在花园的一角玩耍,有时还有老师的身影。花园栽种的花草树木虽说没有多少名贵的品种,但都是自然课、语文课所能涉及到的品种。老师带着孩子们亲密接触并认识了解这些花草树木,身临其境的经历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校园的东围墙下是绿草铺地的“童趣园”,园内蘑菇亭、小假山、喷水池、模型小动物错落有致地布陈在茵茵的绿草地上,一条弯弯的石板小路绕行其间。行走在“童趣园”里,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生活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每天与这些美丽的景致相伴,与美好的童话故事相伴;生活在校园里的老师,每天在“童趣园”边走过,他们的心境也因此变得年轻,变得更加贴近儿童。
3.“魅力无穷”的科技馆
在兴东小学,最让孩子们骄傲的要算是“科技馆”了,被孩子们称为“科技馆”的是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比普通教室稍大一些的房间。走进“科技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琳琅满目的科技实验器材:在“七色音架”上敲打出美妙的歌,在“地震演示仪”上感受一下地震,打一打“电磁炮”感受电磁场的魅力……每当上科技活动课,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实验中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熏陶,科学探索的精神得到培养。由此,我校在全市航模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市“智力七巧板”竞赛中获优秀团体奖,在金钥匙比赛中多次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二、小活动,大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把“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兴东小学,我们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童稚的快乐。这些活动往往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春雨无声之间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1.我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
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一直坚持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我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就是活动的主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中队活动,发出了倡议书,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关心自己的父母,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于是,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家长们惊喜地感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有的家长回到家,发现孩子已经给她泡好了一杯热茶;有的家长准备洗脚时,孩子她递上了毛巾;有的家长看电视时,孩子给她捶背……亲子感情就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中间更加融洽,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也有了新的感受,有了新的深度。
2.学会穿衣和扫地
穿衣、扫地,这些看起来极其简单平常的自我服务劳动似乎没有学习的必要,但是在我们学校却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提上了重要的工作日程。这些看起来极其简单的事情,里面包含的教育元素却是很丰富的。我们在各年级、各班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围绕“学会穿衣、学会扫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在“学会穿衣、学会扫地”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许多班级还自发地拓展了教育活动的外延,如,“学会吃饭———不浪费粮食”“学会走路———文明礼貌”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小处着手,立意相当深远,教育效果实实在在。
3.每日一成语、每周一古诗
每天学习一条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这是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每一个年级、班级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活动,早读课成为学校着意开发的重要校本课程。“每天学习一条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这个要求看起来不算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能做到,但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教育效应不容小视,有许多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爱上了语文学习,爱上了读书,不少孩子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不少读书氛围浓郁、效果明显的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我们抓教育就要善于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从这些看起来简单却富有实际内涵的事情抓起。
三、小教师,大追求
我们的教师群体,看起来很普通,似乎与一般的农村小学教师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旦深入到他们中间,感受他们的思想,体察他们的情感,你就会感到这是一个有精神、有思想、有能力的团队。
1.“没有任何借口”
我校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一流的努力。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向西点军校学习的专题活动。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成功就在于不找任何借口、尽全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于是,我们响亮地喊出了“没有任何借口”的口号,一种正视现实、敬业进取的工作氛围在校园里形成。老师们将目标瞄准了全区一流,再苦再累,困难再多,他们也没有怨言。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把事情做“慢”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已经被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同化。然而,我们的老师却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高速度不等于高效率,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过分强调“快”字,常常欲速不达。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不但不强调“快”,反而常常提倡“慢”。因为他们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说,“慢”更适合他们成长的节奏,“慢”会留给孩子们更多的发展空间,“慢”会给孩子们更加从容的心态。
3.问题就是课题
书越来越难教,孩子越来越难管,这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感叹。兴东小学与其他学校一样,每天也会面对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时,我们强调“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越是不容易解决的矛盾,越具有普遍意义;越是棘手的问题,越有研究的价值。于是,老师们面对矛盾和问题,就有了积极的心态,有了研究的热情。由此催生的许多研究成果,成了我校老师们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最生动的注脚,《激励:班级软管理的妙招》《“问题解决”教学,路在何方?》《开发课程资源,创生品德教育新课题》等,一篇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在各种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老师们在教育科研中收获着职业的幸福。
把小事做平实,做好,做出成效,并持之以恒,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能在创特升格的形成过程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我们能把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做细致,做扎实,做长久,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一、小校园,大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兴东小学独具匠心的校园布置使校园的各种景观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着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着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1.“坚持传统”的门楼
沿着兴东镇人民路向东,兴东小学的校门安静地伫立在街道的一侧,显得朴实、亲切。在追求时尚的今天,传统的校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兴东小学对自身办学内涵的自信和坚持。在兴东人看来,校门的样式时尚一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传统一点也有传统的价值,校园是孩子们构建精神家园的第一片沃土,从这扇大门里进进出出的孩子们已经成千上万,校门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甚至成为母校的一种象征,轻易改变校门的设计,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2.“童趣盎然”的花园
校门的西侧是一片小花园,那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经常看到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围在花园的一角玩耍,有时还有老师的身影。花园栽种的花草树木虽说没有多少名贵的品种,但都是自然课、语文课所能涉及到的品种。老师带着孩子们亲密接触并认识了解这些花草树木,身临其境的经历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校园的东围墙下是绿草铺地的“童趣园”,园内蘑菇亭、小假山、喷水池、模型小动物错落有致地布陈在茵茵的绿草地上,一条弯弯的石板小路绕行其间。行走在“童趣园”里,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生活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每天与这些美丽的景致相伴,与美好的童话故事相伴;生活在校园里的老师,每天在“童趣园”边走过,他们的心境也因此变得年轻,变得更加贴近儿童。
3.“魅力无穷”的科技馆
在兴东小学,最让孩子们骄傲的要算是“科技馆”了,被孩子们称为“科技馆”的是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比普通教室稍大一些的房间。走进“科技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琳琅满目的科技实验器材:在“七色音架”上敲打出美妙的歌,在“地震演示仪”上感受一下地震,打一打“电磁炮”感受电磁场的魅力……每当上科技活动课,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实验中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熏陶,科学探索的精神得到培养。由此,我校在全市航模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市“智力七巧板”竞赛中获优秀团体奖,在金钥匙比赛中多次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二、小活动,大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把“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兴东小学,我们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童稚的快乐。这些活动往往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春雨无声之间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1.我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
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一直坚持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我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就是活动的主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中队活动,发出了倡议书,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关心自己的父母,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于是,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家长们惊喜地感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有的家长回到家,发现孩子已经给她泡好了一杯热茶;有的家长准备洗脚时,孩子她递上了毛巾;有的家长看电视时,孩子给她捶背……亲子感情就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中间更加融洽,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也有了新的感受,有了新的深度。
2.学会穿衣和扫地
穿衣、扫地,这些看起来极其简单平常的自我服务劳动似乎没有学习的必要,但是在我们学校却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提上了重要的工作日程。这些看起来极其简单的事情,里面包含的教育元素却是很丰富的。我们在各年级、各班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围绕“学会穿衣、学会扫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在“学会穿衣、学会扫地”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许多班级还自发地拓展了教育活动的外延,如,“学会吃饭———不浪费粮食”“学会走路———文明礼貌”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小处着手,立意相当深远,教育效果实实在在。
3.每日一成语、每周一古诗
每天学习一条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这是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每一个年级、班级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活动,早读课成为学校着意开发的重要校本课程。“每天学习一条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这个要求看起来不算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能做到,但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教育效应不容小视,有许多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爱上了语文学习,爱上了读书,不少孩子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不少读书氛围浓郁、效果明显的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我们抓教育就要善于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从这些看起来简单却富有实际内涵的事情抓起。
三、小教师,大追求
我们的教师群体,看起来很普通,似乎与一般的农村小学教师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旦深入到他们中间,感受他们的思想,体察他们的情感,你就会感到这是一个有精神、有思想、有能力的团队。
1.“没有任何借口”
我校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一流的努力。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向西点军校学习的专题活动。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成功就在于不找任何借口、尽全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于是,我们响亮地喊出了“没有任何借口”的口号,一种正视现实、敬业进取的工作氛围在校园里形成。老师们将目标瞄准了全区一流,再苦再累,困难再多,他们也没有怨言。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把事情做“慢”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已经被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同化。然而,我们的老师却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高速度不等于高效率,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过分强调“快”字,常常欲速不达。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不但不强调“快”,反而常常提倡“慢”。因为他们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说,“慢”更适合他们成长的节奏,“慢”会留给孩子们更多的发展空间,“慢”会给孩子们更加从容的心态。
3.问题就是课题
书越来越难教,孩子越来越难管,这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感叹。兴东小学与其他学校一样,每天也会面对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时,我们强调“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越是不容易解决的矛盾,越具有普遍意义;越是棘手的问题,越有研究的价值。于是,老师们面对矛盾和问题,就有了积极的心态,有了研究的热情。由此催生的许多研究成果,成了我校老师们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最生动的注脚,《激励:班级软管理的妙招》《“问题解决”教学,路在何方?》《开发课程资源,创生品德教育新课题》等,一篇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在各种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老师们在教育科研中收获着职业的幸福。
把小事做平实,做好,做出成效,并持之以恒,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能在创特升格的形成过程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我们能把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做细致,做扎实,做长久,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