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会展》:新加坡MP Interna-tional集团与上海中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此次合作的初衷是什么?双方在此次合作中分别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潘美华:中国是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寻求对外合作道路上的第一站,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展览业市场无限的潜力,13亿人口拥有无数的潜在观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展览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组展企业过于保守,导致中国大多数展会国际化程度偏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本土”展览国家。而新加坡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恰恰在国际网络方面见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向称“东方十字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对外交流、贸易,文化融合方面占尽了先机。
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展会是由参展商、专业观众、媒体及其他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应该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等特质,一个展会如果要继续在其所涉及的行业中保持“平台”的地位,就必须把“品牌树立”与“国际化”等要素列为其重要发展战略。而作为贸易平台,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展会主办方必须为展会参与者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这些参与者包括买家,卖家和行业团体等。
《中外会展》:为什么选择与“上海中贸”合资,它有哪些独特的优点吸引了你?新加坡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寻求合作伙伴时的标准是什么?
潘美华:之所以选择与“上海中贸”合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展览组织企业。其领导人江刚先生是一位对会展行业怀有极大热忱的企业家,他拥有远大的目光和强烈的责任心,他认同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的展会需要走出国门,而且很多展会已经具备吸引更多国际展商和观众的实力,因此他致力于让全世界都了解并参与中国的展览,这是我们欣赏他的重点。
新加坡MP International集团致力于为不同行业和团体策划和组织专业的展览、会议和特殊活动,集团成立于1987年,已经成功举办了300多个国家级、区域性及国际性活动。借着集团的母公司——笔克集团的国际网络,MP InternationaI集团已经成功拓展了亚洲及中东主要城市的市场。集团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们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商业惯例,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使合作伙伴、客户和组织机构能够迅速在当地市场寻找到万千商机。
为了展会进一步的发展,从行业中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而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双方在知识方面的交流和交换可以互补,这样合资后的企业才能在展会中增强提供给参与者的价值其次,要求对方有一定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新企业竞争力的稳步提高,并为合作的展会挖掘未来的潜力。集团拥有很丰富的关系网,在与上海中贸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将把这个关系网派上用场,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此次合作,双方是按照“合作分工”的模式进行的,合资的比例平等。MP Inter-national集团与上海中贸基于互补的关系进行协作。MP International集团主要负责国外市场的开发,而上海中贸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维护和进一步拓展,双方“内外结合”,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张大网,有型有力!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2008年的“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展会和企业的各方面水准,与世界共进。
《中外会展》:请从您的立场谈一谈对中国本土展会的印象,这些展会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办展水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作为新加坡企业,您怎么看待近年来国际展览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并购现象?
潘美华:我参观过不少中国的展会,总体上感觉这些展会都很大、很气派,但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提升办展水准,首先要从最根本的问题——即展会的规模着手,争取把展会的范围扩大并推向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展商和观众来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其次要进一步提升展会的专业化程度,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看他们是如何把展会策划做到如此精细,乃至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有非常及时的补救措施,在实现最初的办展预想效果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事半功倍。
其实中国的很多现存展会具备这个实力和潜力,相信用5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办展水平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不但展会国际化、专业化程度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少项目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领头羊”。
合资、并购是近年来中国展览界的热门话题,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外资巨头的涌入对本土展览业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众多的国际展览巨头抢滩中国,给中国本国的会展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展览企业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必须不断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会展品牌,以此来迎接挑战。
但更重要的是,外资巨鳄的进入给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遇。广大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向国际会展公司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提高办展水平,争取把更具吸引力的展会和更优质的服务奉献给展会参与者。
《中外会展》:上海新中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除了管理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之外,近期是否有拓展新的展览项目的计划?新合资公司的运营目标是什么?
潘美华:新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运营China EPower,即“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该展会历经7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合资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在展会的形象和内容方面进一步提升China EPower。
在China EPower稳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为展览的长期发展想对策,新合资公司的目标不光是办好2008年的第八届,更重要的是要为china EPower寻求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更多海内外的电力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受益,真正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旗舰展会。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China EPower重新定位后的第一个五年战略发展计划,即从2008年到2012年,要分三步提升china EPower。
首先,2008年是China EPower的实践期,我们的目标是完成China EPower的重新定位,建立初步国际化发展框架,并与海外权威机构建立联系。第二步,正式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与海外权威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申办世界型电力行业会议。这是China EPower巩固期的发展目标,时间是从2009年到2010年。第三步的目标是与相关行业展览或会议进行深入合作,参与收购其他同类展会以扩大发展,最终实现成为“中国电力第一展”的目标。这是China EPower的快速发展期计划,规划时间为从2011年到2012年。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继续拓展新的项目计划,当然拓展是有选择的。比如,展会的内容是不是被世界所关注等等。当然还要看展会创办人的潜力及其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展会创办人的看法,做法和想法将直接影响这个展会的成功与否。
潘美华:中国是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寻求对外合作道路上的第一站,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展览业市场无限的潜力,13亿人口拥有无数的潜在观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展览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组展企业过于保守,导致中国大多数展会国际化程度偏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本土”展览国家。而新加坡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恰恰在国际网络方面见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向称“东方十字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对外交流、贸易,文化融合方面占尽了先机。
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展会是由参展商、专业观众、媒体及其他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应该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等特质,一个展会如果要继续在其所涉及的行业中保持“平台”的地位,就必须把“品牌树立”与“国际化”等要素列为其重要发展战略。而作为贸易平台,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展会主办方必须为展会参与者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这些参与者包括买家,卖家和行业团体等。
《中外会展》:为什么选择与“上海中贸”合资,它有哪些独特的优点吸引了你?新加坡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寻求合作伙伴时的标准是什么?
潘美华:之所以选择与“上海中贸”合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展览组织企业。其领导人江刚先生是一位对会展行业怀有极大热忱的企业家,他拥有远大的目光和强烈的责任心,他认同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的展会需要走出国门,而且很多展会已经具备吸引更多国际展商和观众的实力,因此他致力于让全世界都了解并参与中国的展览,这是我们欣赏他的重点。
新加坡MP International集团致力于为不同行业和团体策划和组织专业的展览、会议和特殊活动,集团成立于1987年,已经成功举办了300多个国家级、区域性及国际性活动。借着集团的母公司——笔克集团的国际网络,MP InternationaI集团已经成功拓展了亚洲及中东主要城市的市场。集团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们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商业惯例,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使合作伙伴、客户和组织机构能够迅速在当地市场寻找到万千商机。
为了展会进一步的发展,从行业中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而MP In-ternational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双方在知识方面的交流和交换可以互补,这样合资后的企业才能在展会中增强提供给参与者的价值其次,要求对方有一定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新企业竞争力的稳步提高,并为合作的展会挖掘未来的潜力。集团拥有很丰富的关系网,在与上海中贸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将把这个关系网派上用场,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此次合作,双方是按照“合作分工”的模式进行的,合资的比例平等。MP Inter-national集团与上海中贸基于互补的关系进行协作。MP International集团主要负责国外市场的开发,而上海中贸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维护和进一步拓展,双方“内外结合”,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张大网,有型有力!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2008年的“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展会和企业的各方面水准,与世界共进。
《中外会展》:请从您的立场谈一谈对中国本土展会的印象,这些展会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办展水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作为新加坡企业,您怎么看待近年来国际展览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并购现象?
潘美华:我参观过不少中国的展会,总体上感觉这些展会都很大、很气派,但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提升办展水准,首先要从最根本的问题——即展会的规模着手,争取把展会的范围扩大并推向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展商和观众来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其次要进一步提升展会的专业化程度,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看他们是如何把展会策划做到如此精细,乃至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有非常及时的补救措施,在实现最初的办展预想效果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事半功倍。
其实中国的很多现存展会具备这个实力和潜力,相信用5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办展水平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不但展会国际化、专业化程度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少项目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领头羊”。
合资、并购是近年来中国展览界的热门话题,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外资巨头的涌入对本土展览业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众多的国际展览巨头抢滩中国,给中国本国的会展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展览企业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必须不断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会展品牌,以此来迎接挑战。
但更重要的是,外资巨鳄的进入给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遇。广大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向国际会展公司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提高办展水平,争取把更具吸引力的展会和更优质的服务奉献给展会参与者。
《中外会展》:上海新中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除了管理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之外,近期是否有拓展新的展览项目的计划?新合资公司的运营目标是什么?
潘美华:新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运营China EPower,即“中国国际电力电工设备与技术展览会”,该展会历经7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合资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在展会的形象和内容方面进一步提升China EPower。
在China EPower稳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为展览的长期发展想对策,新合资公司的目标不光是办好2008年的第八届,更重要的是要为china EPower寻求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更多海内外的电力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受益,真正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旗舰展会。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China EPower重新定位后的第一个五年战略发展计划,即从2008年到2012年,要分三步提升china EPower。
首先,2008年是China EPower的实践期,我们的目标是完成China EPower的重新定位,建立初步国际化发展框架,并与海外权威机构建立联系。第二步,正式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与海外权威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申办世界型电力行业会议。这是China EPower巩固期的发展目标,时间是从2009年到2010年。第三步的目标是与相关行业展览或会议进行深入合作,参与收购其他同类展会以扩大发展,最终实现成为“中国电力第一展”的目标。这是China EPower的快速发展期计划,规划时间为从2011年到2012年。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继续拓展新的项目计划,当然拓展是有选择的。比如,展会的内容是不是被世界所关注等等。当然还要看展会创办人的潜力及其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展会创办人的看法,做法和想法将直接影响这个展会的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