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变得愈发重要。在新的形势下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兴趣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53-01
  在探讨如何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始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思考。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利用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自主性,进而总结出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当努力构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的沉浸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引用一些生活实例和故事,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这一群体生性活泼好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内容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很有必要。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端午粽》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提出几个与端午问题供学生们思考,使学生迅速的从松散的课间氛围中脱离出来,进入到语文学习的状态中。之后,对端午的由来进行重点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出使人屈原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借助这一时机对文章写作手法进行剖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到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请学生分享自己所发现与本文类似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让学生更加投入的沉浸在端午粽的场景中,更加充分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在学生完全的沉浸在课堂氛围中后,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原本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穿插到课堂互动中去,使得学生在接受起来不感到突兀,在互动中自然的理解文章内涵,达到了高屋建瓴的效果。
  二、借助新技术展现课堂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语文课程中一些知识较为枯燥难懂,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往往难以掌握,教师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将这一内容传达给学生。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提供了条件,仅仅通过语言无法绘声绘色的描绘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音频影片等方式展现出来。并且,新形势下仅仅将课本内容传达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合适的内容进行整理,以制作成PPT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另外,针对一些内容含义较为深刻的文章可以通过相关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本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挖井人题材的短片进行情感铺垫,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寻找相关图片制作PPT,将课本内容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挖井过程中所面临的艰辛和困难,感受到挖井的意义,进而对其产生崇高的敬仰之情。相比较简单的说辞,视频短片的表现能力更为强大,对学生理解方面的帮助也更为显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多媒体素材的方式来对课堂内容进行立体的展现,使学生获得沉浸般的学习体验。
  三、明确课堂主体,增强课堂互动
  在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要明确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位置。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应当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嚴谨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所以需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真正了解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学生的理解程度,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意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另外,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能独立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引发疑问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进入正常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后,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留下发言的机会,针对每个重点问题都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并分析学生的看法与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何差异,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课程内容基本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制造交流的机会,讨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识,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程的要求,是否需要进行纠正和补充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展开,抓住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利用新的教学工具等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然后在不断的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可以引导教师探索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袁菊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8):75.
  [2]张金美,崔玉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方法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6(3):132.
  [3]郭迎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1):174.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针对“数的运算”提出了几点建议,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的运算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47-01  小学数学课程中,“数的运算”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数的运算”
摘 要 小学三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首先应立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老师理解整本书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制定出阅读书单,精心设计阅读话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读书感受,使小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整本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存在着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问题,并且长期困扰着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而起步作文是解决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习作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48-01  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一部分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教师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包括教师要适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朗读表现的评价等。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程;创新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TN9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51-01  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决定,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为高
摘 要 在当前的教育部门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加大教学力度,培养、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作为初中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实现数学中数字与图形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迁移与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