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作文的几点看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趋势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可喜局面。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关于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我的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小学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即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我”就是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害怕作文,只好假话连篇编作文、东拼西凑抄作文。叶圣陶先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我们说,这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如果写归写,做归做,言行不一,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走到邪路上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
  第二,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我们不能拿《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的标准,或者教师的书面表达水平来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即不能要求小学生的作文文学化。如低年级把看图说话教成看图作文,中年级把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高年级把能写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简单记叙文教成会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语言流畅的复杂记叙文。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主观主义行为,其结果必然使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欲速则不达。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小学阶段只是作文的启蒙训练阶段,其教学要求不可偏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指导思想,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语言状况进行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写出“理真、情切、意达”的小文章来。
  第三,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社会生活中有多少语言表达方式的需求,作文教学中也应当有同样多的表现形式。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看,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训练仍占统治地位,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实用作文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小学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呢?
  1 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到处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教师应扩大学生的胸襟,应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圈子,从写自我,写学校等小社会,逐渐扩展到对大社会的关注。老师用语言为学生描述着这种情境:“请你推开窗子吧,把头伸出窗外,听听外面的风声雨声——你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呼唤声了吗?你听到了一片森林毁灭的痛苦的呻吟声了吗?你听到一条铁路向前延伸的欢笑声了吗?……”这如诗般的语言,锤打在学生的心坎上,他们会一惊:外面是什么世界?从而产生体验的心理。
  2 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的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善于分析联系,做到移情入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
  3 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千差万别。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取决于精湛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4 动笔勤写,用好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習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还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理应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应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1 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期刊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①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②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③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1 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1 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音乐教师将必备的素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多个感官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巧妙 兴趣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之中,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基础知识,还应该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营造氛围,给予时间和空间。开发学生想象力,打破教材束缚,鼓励多种解法。鼓励学生主动去学,设定目标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有成功体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关键词】 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这意味着在素质教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教学上,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参与课堂的愿望。教师应力求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期刊
青少年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因个性的差异,兴趣的不同取向以及学习的不同效果必然会产生一些甚至一批学困生。那么如何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全面合理地转化好这一群体,就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且必然要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1 學困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发展特
期刊
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扩大他们的视野。在习作指导中,用语言、手势、板书、挂图等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运用电教媒体才能收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
期刊
因其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达到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生字识字的目的。  1 激發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1.1 保护好奇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想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氛围,就要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一员,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寻宝人,体验发
期刊
1 激趣导入,扣题质疑  1.1 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1.2 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今天,我们就跟随我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1.3 齐读课题。  1.4 质疑课题。  1.5 学生交流疑问。  1.6 同学们的问题问的真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了这些资料,这些问题
期刊
养成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对“祖国的希望”的养成教育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并常抓不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