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环境;创设和谐
  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讲《买小狗的小孩》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小孩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的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在讲《火烧赤壁》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在预习时找一找有关三国的小资料以便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讲时同学们提了有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也提了好多与课文不特别有关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提的问题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问:如果曹操不骄傲,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还会败吗?同学们都觉着这个问题太幼稚了,纷纷劝他坐下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他脸涨的红红的,坚持让同学们回答他的问题,同学们不耐烦的对他说:肯定曹操赢。看不出来呀?提问的孩子沉静下来,拿出《三国演义》,用极短的时间读了一段曹操的大谋士荀的话,证明出他失败的原因还有,遇见性没有诸葛亮强。同学们都觉的他知识面挺宽的,我也及时对他给予了表扬。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外语教学的四种流派——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指出了这四种教学方法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和适用性,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应在吸取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构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法;局限性;适用性;融会贯通    1、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交流与合
期刊
摘 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 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任务,能有利的激起学生的创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创新; 小组合作  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应以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才能实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情境;能力  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英语教学应以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
期刊
当代社会信息传媒多样,生活节奏加快,人类的生活环境多样化 。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面临新的挑战和各种竞争。因此,每一位中学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抓住课堂上的契机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优势作用并且加以准确运用,让课文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帮助学生真切地领悟课文的韵律美、形象美、结构美、主题美,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创造美,使教育在语文课中达到美育的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美感;美育  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人物形象品格美     语文课本中所
期刊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大,要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教育应大力贯彻审美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
期刊
摘 要: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作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学;熏陶;情趣    一、以情激学       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期刊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考;经验;生活  
期刊
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如火如荼的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大都围绕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但是课堂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却被忽视了,致使现在的很多语文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课文的理解分析本身不甚相关的内容上。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误读作品,使得语文教材不能充分发挥范例的作用,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程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