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坎坷命运,倔强人生
现年50岁的赵林,老家在安徽六安,家中兄弟姐妹五人,她排行老四。当年初中刚读了两个月,她就得了慢性肾病,由于没钱住院治疗,她只能吃些简单的药在家休养,从此辍学跟着父母务农,耕地、割稻、锄地、挑粪……各种农活都干。
赵林不甘忍受贫穷,一天晚上,21岁的她和一个小姐妹背着30斤粮食、揣着借来的50元,在夜色中偷偷踏上了去上海的路。到了上海,赵林举目无亲,没有文凭的她找工作谈何容易?
捡烂苹果,夜宿街头,吃老乡给的剩菜剩饭……20多天后,饥寒交迫的赵林终于找到一份做抛光的工作,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的活儿,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元钱。没多久,她不干了。
第一次闯荡失败,回到家,赵林遭到了父母的白眼。赵林只能继续在村里种地,然后经人介绍,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对于这段婚姻,我只能用屈辱两个字来形容。”由于丈夫性格暴躁,赵林经常遭受打骂,公婆也瞧不起她。
1991年,赵林给了丈夫200元钱,坚决要求离婚。离婚对赵林来说是一种解脱。她带着女儿,怀揣新的渴望,离开安徽老家来到浙江黄岩打工。
“刚到黄岩的时候,再苦再累的活儿我都干,就为了赚钱,更为了女儿。”为了多挣点钱,厂里放假时,她去帮别人抬棺材、挑大粪、扫厕所。“我一个女的,抬棺材怎么不怕?可抬一次棺材能挣100多元。我当时在塑料厂打底漆,每天做12个小时,一个月才赚350元。”
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了两年,赵林结识了第二任丈夫周梅兴,还有了一个儿子。周梅兴以卖卤味和茶叶蛋为生,为人朴实。赵林辞掉原来的工作,做起了卖葱油饼的生意,每天早出晚归,一做就是20多年。
一次台风来袭,赵林推着车艰难挪步,平时十几分钟的回家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生活为什么这么难?”赵林曾无数次问自己。无助时,她也曾一个人躲在屋角抹眼泪。但是,在她内心,一个信念始终清晰: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只要坚持不懈,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每年除夕,听到街上响起喜庆的鞭炮声,赵林总感觉很自豪,因为自己又过了充实的一年。她兴冲冲回家,一边清洗做饼器具,一边哼起山歌。转天正月初一,她又照常推着车上街卖饼,为新的一年忙碌。
1997年,赵林家准备建房,她向别人借了1.5万元。为节约开支,丈夫做泥水工,她当搬运工。第二年秋天,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新房终于落成。周梅兴感慨自己找了一个好老婆,常夸赵林很坚韧。“妻子很辛劳,她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还清了建房的借款,供养一双儿女上学。”说起这些,周梅兴眼圈泛红。
追逐文学梦,活出精彩
赵林每天早上4点多起来,准备葱油饼的食材,然后哪里人多就去哪里卖。冬天天气冷,赵林摊大饼的时候,寒风像刀割,她的鼻子、手上长满了冻疮。
艰辛的生活,没有让赵林长吁短叹,相反,她努力让自己活出精彩。卖葱油饼的同时,赵林还不定期去收废报纸。一次,她在一大堆废旧报纸里,淘出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从小酷爱文学的她,如获至宝,小心地把书擦拭干净,放在床头,每晚翻阅。她买来《新华字典》和《成语汉语字典》,遇到书里看不懂的字和词就查阅字典。第一次读精彩的小说,赵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她爱上了书里的世界,“从书中寻找精神寄托。”
赵林跟大街上的其他小摊贩没什么不同,熟悉的人会叫她一声“葱油饼大姐”。后来,路人诧异地发现,赵林的小推车上总是放着几本书籍,一有空闲她就翻看。
靠着卖葱油饼攒下的钱,赵林买了莫言、王小波、贾平凹全套书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国外知名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都出现在她家简陋的房子里。赵林说,这些书她都看过,她特别喜欢莫言和王小波。“我喜欢现实主义的作品,尤其是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因为书中的故事和我的生活环境接近,能产生共鸣。”
2010年10月,赵林狠狠心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脑。儿子看到妈妈端坐在电脑前的样子,忍不住发笑:“妈,我教你点击网络小说,可好看啦!”赵林兴奋地点头。一篇篇网络小说呈现在赵林面前,精彩的故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彻底把她吸引住了。赵林惊喜地发现,其实很多小说情节,她都亲身经历过,而且有的小说作者也来自农村。一种无法抑制的渴望在她内心涌动:“我也要写小说!”
一开始冒出想写小说的念头,赵林吃惊不小。“我只有小学文化,真能写出小说吗?”她心里没底。为此,赵林非常低调,她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自己喜爱写作。她在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蚁群》后记中这样解释:“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一个卖葱油饼的农妇,如果有一天她跟人说,她要写小说了,听到这句话的人很可能就要好好将她打量一番,从头看到脚,然后再瞧瞧她那双手:是拿笔杆子的料吗?笑话!你神经病吧,好好地干活写什么小说,异想天开……基于这种原因,我从来也不跟人谈我业余时间看书写作的事情……”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赵林横下一条心,笨手笨脚地跟着儿子学打字。两个月后,赵林的十个指头竟在键盘上应用自如。看到妈妈的进步,儿子钦佩地说:“妈,你真行啊!”儿子又给她申请了一个QQ,赵林取网名为“岁月悠悠”。儿子教她加好友,她选中了一个叫“润物无声”的网友,怀着好奇发起了问候,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应。
“润物无声”叫蔡昌森,碰巧的是,他是黃岩的一位退休语文教师,也喜欢写作,已发表了不少作品。得知赵林这个农妇喜爱文学,蔡老师被打动了。
一天,赵林试着写了两篇短文,发给蔡老师看。蔡昌森看了赵林空间里的文字,虽然粗糙,却有着不凡的叙述能力。他鼓励赵林写作,做到锲而不舍,而且可以写得长一点,并给她推荐经典文学作品,还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写作大全》送给赵林,让赵林惊喜不已。
2012年9月,赵林的丈夫患重病,卧床不起。赵林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坚持写作。“感到痛苦的时候,我就去看书,从书中得到愉悦和解脱。”后来,赵林萌发了把自己的经历诉诸笔墨的想法。 2013年3月初,赵林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蚁群》。每天夜深人静时,她都要上网码字。“有时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会问我写到哪了,让我把他也写入小说里。他催促我快点写完小说,他好安心地走。”赵林心里很难过,她安慰着丈夫,转过身抹去泪水。小说之所以取名《蚁群》,因为她写的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想要征服命运的不屈。
小摊贩变成名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实有我的影子,我把这些年受的苦和对生活的抗争全部写了出来。”赵林每天早上和傍晚卖饼,下午和夜里写作。刚开始,写作进行得很艰难,由于她文化底子薄,有时一天能写上千把字,有时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文思枯竭时,赵林就去看书,从优秀作品中寻找灵感。赵林从写作中找到了快慰:“写字看书的时候我变得很平静,就像到了世外桃源一样,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2013年8月,《蚁群》终于完稿。在蔡老师的指导下,赵林又几经修改,然后将《蚁群》传给自己QQ写作群里的文友们看,博得大家的好评。北京团结出版社打电话给赵林,提出将出版此书。“啊,这是真的吗?”赵林沧桑的脸上满是激动、欣喜的泪珠。
2014年3月22日是赵林终身难忘的日子,黄岩区委宣传部专门为她的长篇小说《蚁群》在黄岩书城举行了首发式。1000本新书被抢购一空。赵林无限感慨地说:“写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类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
面对鲜花和掌声,赵林的视线变得模糊,因为一直默默支持她创作的丈夫,没能等到她新书出版的这一天。
《蚁群》被编入长江文学丛书。蔡昌森老师这样评价赵林的作品:“那种日常性、平庸性生活,真实性强,活生生有血有肉,形象而细腻;语言朴素、通俗,就连比喻、拟人、联想、夸张等修辞内容也都是农村常见的事物,有幽默中的粗野和诙谐,是一部初露风格特点的好作品。”台州知名作家钱国丹说,赵林的文章很朴实,不像现在的很多写作者文章写得很“作”。
在小说《蚁群》出版之后,赵林又写了另一部有关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小说《庄稼人》,传到网上后,点击量一下子达3万多。接着,赵林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看不见的顶部》,达30万字,讲述主人公陷入传销的悲惨故事,兼具教育和警示意义。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之后,赵林的写作视野也从个人经历逐步转向社会问题。两部小说已于2014年底出版。
“我会一直写下去,希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因为在写作中,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希望。”赵林激动地说。
更让赵林欣喜的是,2014年9月,台州文联和当地政府找到她,商议要把她的《蚁群》故事拍成微电影。“赵林的人生经历很励志,所以推荐给制片人马可志,盼望能拍成微电影,传播正能量。”黄岩区文聯主席林海蓓说。马可志看了《蚁群》后欣然答应,他感叹:像赵林这种最普通、生活那么平淡又艰辛的人,能够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非常感人,而且会给下一代带来震撼和影响。剧组原本考虑让赵林本人来演电影中的自己,但由于拍摄时间紧张、提前进行表演培训来不及,便邀请了专业演员。
“许多道具都是我家里的。三轮车、书、摊大饼的锅,都是我的。”赵林说,很多场景也都是在她家拍摄完成的。看别人演绎自己的坎坷人生,她也会感到心酸。
原本微电影的名字叫做《岁月悠悠》,源于赵林的QQ名,剧组后来改成了《相信梦想》,这样更贴近主题,更加励志。微电影投资50多万元,片长近20分钟,完成后主要在网上和浙江卫视播放,还参加了各省市、全国微电影大赛。由于社会反响好,2014年11月7日,这部微电影获得第二届亚洲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海棠奖。
如今,赵林的女儿在黄岩一家企业打工,儿子在宁波一所高校读书。丈夫去世后,赵林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因为成了名人,她的葱油饼也声名远播,很多人专程前来光顾,葱油饼摊前常常排起长队。“葱油饼得继续卖,小说也要写……”面对崭新的生活,赵林充满信心。
编辑 一川
现年50岁的赵林,老家在安徽六安,家中兄弟姐妹五人,她排行老四。当年初中刚读了两个月,她就得了慢性肾病,由于没钱住院治疗,她只能吃些简单的药在家休养,从此辍学跟着父母务农,耕地、割稻、锄地、挑粪……各种农活都干。
赵林不甘忍受贫穷,一天晚上,21岁的她和一个小姐妹背着30斤粮食、揣着借来的50元,在夜色中偷偷踏上了去上海的路。到了上海,赵林举目无亲,没有文凭的她找工作谈何容易?
捡烂苹果,夜宿街头,吃老乡给的剩菜剩饭……20多天后,饥寒交迫的赵林终于找到一份做抛光的工作,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的活儿,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元钱。没多久,她不干了。
第一次闯荡失败,回到家,赵林遭到了父母的白眼。赵林只能继续在村里种地,然后经人介绍,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对于这段婚姻,我只能用屈辱两个字来形容。”由于丈夫性格暴躁,赵林经常遭受打骂,公婆也瞧不起她。
1991年,赵林给了丈夫200元钱,坚决要求离婚。离婚对赵林来说是一种解脱。她带着女儿,怀揣新的渴望,离开安徽老家来到浙江黄岩打工。
“刚到黄岩的时候,再苦再累的活儿我都干,就为了赚钱,更为了女儿。”为了多挣点钱,厂里放假时,她去帮别人抬棺材、挑大粪、扫厕所。“我一个女的,抬棺材怎么不怕?可抬一次棺材能挣100多元。我当时在塑料厂打底漆,每天做12个小时,一个月才赚350元。”
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了两年,赵林结识了第二任丈夫周梅兴,还有了一个儿子。周梅兴以卖卤味和茶叶蛋为生,为人朴实。赵林辞掉原来的工作,做起了卖葱油饼的生意,每天早出晚归,一做就是20多年。
一次台风来袭,赵林推着车艰难挪步,平时十几分钟的回家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生活为什么这么难?”赵林曾无数次问自己。无助时,她也曾一个人躲在屋角抹眼泪。但是,在她内心,一个信念始终清晰: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只要坚持不懈,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每年除夕,听到街上响起喜庆的鞭炮声,赵林总感觉很自豪,因为自己又过了充实的一年。她兴冲冲回家,一边清洗做饼器具,一边哼起山歌。转天正月初一,她又照常推着车上街卖饼,为新的一年忙碌。
1997年,赵林家准备建房,她向别人借了1.5万元。为节约开支,丈夫做泥水工,她当搬运工。第二年秋天,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新房终于落成。周梅兴感慨自己找了一个好老婆,常夸赵林很坚韧。“妻子很辛劳,她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还清了建房的借款,供养一双儿女上学。”说起这些,周梅兴眼圈泛红。
追逐文学梦,活出精彩
赵林每天早上4点多起来,准备葱油饼的食材,然后哪里人多就去哪里卖。冬天天气冷,赵林摊大饼的时候,寒风像刀割,她的鼻子、手上长满了冻疮。
艰辛的生活,没有让赵林长吁短叹,相反,她努力让自己活出精彩。卖葱油饼的同时,赵林还不定期去收废报纸。一次,她在一大堆废旧报纸里,淘出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从小酷爱文学的她,如获至宝,小心地把书擦拭干净,放在床头,每晚翻阅。她买来《新华字典》和《成语汉语字典》,遇到书里看不懂的字和词就查阅字典。第一次读精彩的小说,赵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她爱上了书里的世界,“从书中寻找精神寄托。”
赵林跟大街上的其他小摊贩没什么不同,熟悉的人会叫她一声“葱油饼大姐”。后来,路人诧异地发现,赵林的小推车上总是放着几本书籍,一有空闲她就翻看。
靠着卖葱油饼攒下的钱,赵林买了莫言、王小波、贾平凹全套书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国外知名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都出现在她家简陋的房子里。赵林说,这些书她都看过,她特别喜欢莫言和王小波。“我喜欢现实主义的作品,尤其是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因为书中的故事和我的生活环境接近,能产生共鸣。”
2010年10月,赵林狠狠心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脑。儿子看到妈妈端坐在电脑前的样子,忍不住发笑:“妈,我教你点击网络小说,可好看啦!”赵林兴奋地点头。一篇篇网络小说呈现在赵林面前,精彩的故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彻底把她吸引住了。赵林惊喜地发现,其实很多小说情节,她都亲身经历过,而且有的小说作者也来自农村。一种无法抑制的渴望在她内心涌动:“我也要写小说!”
一开始冒出想写小说的念头,赵林吃惊不小。“我只有小学文化,真能写出小说吗?”她心里没底。为此,赵林非常低调,她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自己喜爱写作。她在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蚁群》后记中这样解释:“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一个卖葱油饼的农妇,如果有一天她跟人说,她要写小说了,听到这句话的人很可能就要好好将她打量一番,从头看到脚,然后再瞧瞧她那双手:是拿笔杆子的料吗?笑话!你神经病吧,好好地干活写什么小说,异想天开……基于这种原因,我从来也不跟人谈我业余时间看书写作的事情……”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赵林横下一条心,笨手笨脚地跟着儿子学打字。两个月后,赵林的十个指头竟在键盘上应用自如。看到妈妈的进步,儿子钦佩地说:“妈,你真行啊!”儿子又给她申请了一个QQ,赵林取网名为“岁月悠悠”。儿子教她加好友,她选中了一个叫“润物无声”的网友,怀着好奇发起了问候,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应。
“润物无声”叫蔡昌森,碰巧的是,他是黃岩的一位退休语文教师,也喜欢写作,已发表了不少作品。得知赵林这个农妇喜爱文学,蔡老师被打动了。
一天,赵林试着写了两篇短文,发给蔡老师看。蔡昌森看了赵林空间里的文字,虽然粗糙,却有着不凡的叙述能力。他鼓励赵林写作,做到锲而不舍,而且可以写得长一点,并给她推荐经典文学作品,还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写作大全》送给赵林,让赵林惊喜不已。
2012年9月,赵林的丈夫患重病,卧床不起。赵林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坚持写作。“感到痛苦的时候,我就去看书,从书中得到愉悦和解脱。”后来,赵林萌发了把自己的经历诉诸笔墨的想法。 2013年3月初,赵林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蚁群》。每天夜深人静时,她都要上网码字。“有时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会问我写到哪了,让我把他也写入小说里。他催促我快点写完小说,他好安心地走。”赵林心里很难过,她安慰着丈夫,转过身抹去泪水。小说之所以取名《蚁群》,因为她写的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想要征服命运的不屈。
小摊贩变成名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其实有我的影子,我把这些年受的苦和对生活的抗争全部写了出来。”赵林每天早上和傍晚卖饼,下午和夜里写作。刚开始,写作进行得很艰难,由于她文化底子薄,有时一天能写上千把字,有时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文思枯竭时,赵林就去看书,从优秀作品中寻找灵感。赵林从写作中找到了快慰:“写字看书的时候我变得很平静,就像到了世外桃源一样,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2013年8月,《蚁群》终于完稿。在蔡老师的指导下,赵林又几经修改,然后将《蚁群》传给自己QQ写作群里的文友们看,博得大家的好评。北京团结出版社打电话给赵林,提出将出版此书。“啊,这是真的吗?”赵林沧桑的脸上满是激动、欣喜的泪珠。
2014年3月22日是赵林终身难忘的日子,黄岩区委宣传部专门为她的长篇小说《蚁群》在黄岩书城举行了首发式。1000本新书被抢购一空。赵林无限感慨地说:“写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类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
面对鲜花和掌声,赵林的视线变得模糊,因为一直默默支持她创作的丈夫,没能等到她新书出版的这一天。
《蚁群》被编入长江文学丛书。蔡昌森老师这样评价赵林的作品:“那种日常性、平庸性生活,真实性强,活生生有血有肉,形象而细腻;语言朴素、通俗,就连比喻、拟人、联想、夸张等修辞内容也都是农村常见的事物,有幽默中的粗野和诙谐,是一部初露风格特点的好作品。”台州知名作家钱国丹说,赵林的文章很朴实,不像现在的很多写作者文章写得很“作”。
在小说《蚁群》出版之后,赵林又写了另一部有关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小说《庄稼人》,传到网上后,点击量一下子达3万多。接着,赵林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看不见的顶部》,达30万字,讲述主人公陷入传销的悲惨故事,兼具教育和警示意义。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之后,赵林的写作视野也从个人经历逐步转向社会问题。两部小说已于2014年底出版。
“我会一直写下去,希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因为在写作中,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希望。”赵林激动地说。
更让赵林欣喜的是,2014年9月,台州文联和当地政府找到她,商议要把她的《蚁群》故事拍成微电影。“赵林的人生经历很励志,所以推荐给制片人马可志,盼望能拍成微电影,传播正能量。”黄岩区文聯主席林海蓓说。马可志看了《蚁群》后欣然答应,他感叹:像赵林这种最普通、生活那么平淡又艰辛的人,能够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非常感人,而且会给下一代带来震撼和影响。剧组原本考虑让赵林本人来演电影中的自己,但由于拍摄时间紧张、提前进行表演培训来不及,便邀请了专业演员。
“许多道具都是我家里的。三轮车、书、摊大饼的锅,都是我的。”赵林说,很多场景也都是在她家拍摄完成的。看别人演绎自己的坎坷人生,她也会感到心酸。
原本微电影的名字叫做《岁月悠悠》,源于赵林的QQ名,剧组后来改成了《相信梦想》,这样更贴近主题,更加励志。微电影投资50多万元,片长近20分钟,完成后主要在网上和浙江卫视播放,还参加了各省市、全国微电影大赛。由于社会反响好,2014年11月7日,这部微电影获得第二届亚洲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海棠奖。
如今,赵林的女儿在黄岩一家企业打工,儿子在宁波一所高校读书。丈夫去世后,赵林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因为成了名人,她的葱油饼也声名远播,很多人专程前来光顾,葱油饼摊前常常排起长队。“葱油饼得继续卖,小说也要写……”面对崭新的生活,赵林充满信心。
编辑 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