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能画到今天,谢天谢地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都被规定了,何来责任?
  南都周刊:这些年,你和这个国家的关系怎样?
  陈丹青:我是北京一介合法居民,这就是我与“国家”的关系。
  南都周刊:你曾写过,出得国门,“整个人自由了,但关键是,接下来,你拿自由做什么?”而回国后呢,称心如意吗?
  陈丹青:回国后得到部分言说自由,虽然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会奉命删除若干字句,但仍然能够言说,能够出版,尚未被完全禁止。这就好,这就是国家的进步,至少进步到略微接近—注意,我说的是“略微接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言说状况。
  我不觉得住在这国家“不称意”,不觉得有离开的理由。
  南都周刊:十年后再回想,清华事件算是你这十年中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吗?
  陈丹青:没那么严重。辞职只是私事,谈不上转折点。媒体渲染这件事,不是因为我,而是全社会对教育不满。但大家都知道,不会有一件事、一句话,足以使今日教育发生“关键的转折”。
  南都周刊:清华事件之后的公开发言,是基于对时代的责任感吗?
  陈丹青:一个人被要求做他厌恶嫌烦的事,于是犟了几下,骂了几句,就算责任感?太严重了。事实是,虽然我曾被封为“责任教授”,却不知道责任在哪里:一切都被规定了,我连续四年招不到半个研究生,何来责任?
  南都周刊:现在的你,多被人看见的一面是写作,画画是否已不能完全表达自己?
  陈丹青:我不能画一幅画表达对考试的怨恨。就算能,那一定是很糟糕、很滑稽的一幅画。
  
  我只是拼命别受社会的影响
  南都周刊:对于时间,你现在是否有种紧迫感?
  陈丹青:活到近六十岁,瞧着时间少下去,顶多有点芜然,谈不上紧迫感。谁不会老下去呢?
  南都周刊:你曾说,中国一百年来,整体看,除了个别人物,没有哪一代是自我完成—要不给时代糟蹋,要不自己糟蹋。那么,严苛一些地看待,你算是被糟蹋的其一吗?
  陈丹青:我的父辈,全被糟蹋了,就是说,在他们的壮年,二十几岁到将近五十岁,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谬的岁月中,荒废一生。我很幸运,青少年吃点小苦,壮年晚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我可没被糟蹋,虽然我也并未“完成”。
  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仍在被糟蹋。他们还在考政治,考外语,就是不折不扣的被糟蹋。无可自救,只有熬。若干家伙可能会脱颖而出,大部分都给废了。
  南都周刊:面对你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也许你无意于此),你是否有给自己祛魅的打算?
  陈丹青:我可从未想象自己在社会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归国十年,我只是拼命别受社会的影响。
  南都周刊:对于话语权这个东西,你怎么看?
  陈丹青:我有一小点“话语权”——假使“这个东西”是指我能够发表一点言论的话——全是你们媒体上给我的。近年我在自行减少这类权力,我要省时间画画。
  南都周刊:当时査建英初见你,觉得你是一个三十出头面容俊秀的男子,侃侃而谈雄辩之至,一个作画之人,口才如此之好!这是你心中的自己吗?
  陈丹青:你大概没见过真正有口才的家伙—查建英可能也见得少——我哪里算是会说话的。有些讲演我事先要花十几天准备讲稿,有些上台信口胡说,实在太差了。不过我不太在乎。差就差,人不可能装得比他自己更好。我也不知道我“心中的自己”是怎样的。我没那么自恋。
  南都周刊:“文革”记忆对你看待当下的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陈丹青:那些记忆的作用是:“文革”的有些部分,例如严重的匮乏,例如国家和社会形态的全盘失序,总算过去了;另一部分“文革”遗产,例如疯狂,例如人性的扭曲,例如公然的野蛮,从未终止,而且发扬光大,变本加厉:“文革”时期没人自焚,没有黑砖窑,没有小姐,没有嫖客,更没有哪个群体,尤其是官僚群体,忽然发不义之财,而且上亿。
  南都周刊:你怎样看待自己在这十年的成长?如果说有成长的话。
  陈丹青:到我这岁数,什么成长不成长,只是在老下去嘛。
  
  能活着,能画画,就是福气
  南都周刊:你在《退步集》中回顾1978—1980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算是当代艺术家打捞起来的极珍贵的记忆,对比彼时和今日,艺术及艺术家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陈丹青:中国绝大部分艺术家的“存在依据”,即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其他国家,别说欧美,就是印度中东南美,艺术家只是个体,没人管饭,自生自灭。成功的优秀的艺术家,全社会尊敬,差的艺术家,请便,你自己玩。
  南都周刊:你曾在纪念徐悲鸿的发言中说,他之所以为大师,是天时地利人和,亦可反推,对这个时代,你曾否生出失落?
  陈丹青:不失落。我没想当大师。我居然能画到今天还在画,谢天谢地。
  南都周刊:谈及徐悲鸿时,你也曾对画家乃至艺术家的身份地位问题发表过意见,在你看来,艺术家应该在这个社会中得到怎样的待遇和尊重?
  陈丹青:真正好的艺术家,自会得到尊重—随便哪种社会,随便哪个时代—徐悲鸿当年的地位,因为“当年”,道理我已说过了。
  南都周刊:归国十年,你是否做到重新认识身处艺术中的自己?
  陈丹青:是的,我重新看待自己。我没想到写了这么多。没想到。
  南都周刊:有一次讲座你说,“我现在算是处在一个低潮期”,这是一个艺术家自我规避的后果,还是自然来临的?这会否令你低落,你会认为自己正在错失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么?
  陈丹青:什么叫做艺术家的“自我规避”,我没想过。“低落”常会有,一阵子不画画了,颜料挤出来,一笔笔开始画,手很生,情绪就会低落,觉得这手不是自己的。如此而已。你得画下去,慢慢又会了,顺了,如此而已。我错失很多,但错失又怎样呢?我没要那么多。能活着,能画画,就是福气。我要求很低。
  南都周刊:对自己在艺术上的其他可能性,还会继续探索吗?对于可能要面临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的消逝,有恐惧感吗?
  陈丹青:艺术不是“探索”。至少对我不是。我不用“探索”这类词,太文艺了。创作、灵感、激情,也太文艺了,十五岁时读到这类扯淡,也许会激动吧。
  当然,画得不好,会不开心—恐惧倒不至于—但会继续画。对艺术,我只有一个态度,就是,保持做。
  
  轻蔑艺术的是权力
  南都周刊:你曾说,对于当代艺术,重写美术史是要紧的,重写的可能性有多大?
  陈丹青:不少事正在重写,大幅度重写,但对这些重写,恐怕还得重写。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写,写成怎样。
  南都周刊:如果说“《西藏组画》完成国家立场到个人立场的转变,当时完全凭直觉,凭本能……”,后来你在艺术上也几经转变,三联画、画书、画照片等等变化,应该不仅仅凭直觉吧?
  陈丹青:开初和最后,都靠直觉,中间的过程,什么都得动用,要想,要比较,要学习,要挣扎,尤其是,反反复复的工作。
  南都周刊:年轻的时候相信艺术至上,但是后来渐渐明白,“有什么东西超乎于艺术之上,比艺术更有意义。”比艺术更有意义的,是什么呢?
  陈丹青:我说过这意思吗?也说得太文艺了。
  一定有比艺术更有意义的事物,更有意义的时刻。前提是,艺术必须在,不然人活着一点没意思。
  南都周刊:你评价艺术在今日中国的待遇,“是对艺术的轻蔑,深刻的轻”,那么当代中国,艺术家算老几?
  陈丹青:轻蔑艺术的是权力。你瞧,文化部等于唱歌跳舞部,排在多后面啊,远远不如财政部能源部之类—不过我不知道有没有能源部—可是在中国,艺术家很算“老几”。你知道吗?部分艺术家是国家官员,部分艺术家则和官员是铁杆朋友,不然送礼这一大块怎么办?
  在欧洲,一座城,甚至一国,顶顶荣耀,永远荣耀的,是某位艺术家的名字,莫扎特、毕加索、达·芬奇、雨果、狄更斯……苏联极权时代,也到处树立旧俄文学家的雕像。可是日常对艺术家,就当他是个艺术家。中国则相反,国家层面,今古艺术名家不过是名列尾端的小摆设,活着的艺术家,倘若知名,则是摇钱树、活招牌,而这些艺术家瞧见当官的,腿就软,脸就笑,肉麻的话,可以编词典啊。
  南都周刊:你出道很早,1982年就去了美国,与同时代的人一下子拉开很大距离。当时作为“后文革绘画”参与者,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陈丹青:1982年,甚至1981、1980、1979年出国的人,太多啦,我认识不少,在纽约或芝加哥或随便什么州混着,聚一堆,和在北京上海一模一样,太没距离了。
  我算是“文革”绘画最后一批作者,又莫名其妙成了所谓“后文革绘画”的某一个。但这都是现在说出来的名堂。当时有块画布分配给你(当时组织分配画布和颜料,我们根本买不起),绷起来,让你画打倒林彪“四人帮”或者随便什么人,你就高兴得一塌糊涂,跟狗一样,你扔块骨头,尾巴就一个劲地甩啊。
  南都周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纽约,你都强调一种姿态上的“逸出”,这种姿态,是有意为之么?
  陈丹青:我不知道我是否“逸出”,我只看见太多老朋友渴望介入—入个党啊,有个职位啊,哪怕露个脸—都来和我商量,对我诉苦。我沮丧的是,多少当年一起玩的刺头儿、捣蛋鬼,如今蔫了、认了,或者,身居官位,拿份稿子念念,还是那张脸,完全不敢认了。有位将近四十年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时他才十几岁—那么哀恳地对我说:丹青啊,带我玩玩吧,有什么展览叫上我吧。我说,我不办展览的。他好痛苦,五官所有部分皱起来。我今年真得帮帮他。
  
  在中国,今古艺术名家不过是名列尾端的小摆设,活着的艺术家,倘若知名,则是摇钱树、活招牌,而这些艺术家瞧见当官的,腿就软,脸就笑,肉麻的话,可以编词典啊。
其他文献
在喧闹了18天的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平静地躲开了跻身历史舞台的机会。这里的人们未曾上街,穆巴拉克的画像在这里仍完好无损。当一切尘埃落定,这座城市默默地接受了那个被赶下台来的“法老”穆巴拉克。  2月11日,这位统治埃及30载的“法老”疲惫不堪地摘下了王冠,随即同家人躲到了沙姆沙伊赫的一座豪宅内。他曾数次在这里会见外国贵宾,此地的富人们亦曾因他而受益颇多。愤怒的埃及人给统治了自己30年的老面孔留
虽然没有输家,但赌局并未结束,在一个缺少可靠多边安全对话平台的朝鲜半岛,大国协调乏力,下一轮危机何时到来以及谁会最后输得精光,都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问题。    朝鲜半岛本次因炮击事件引发的军事危机,好比一场赌资高昂的致命赌局,千钧一发之际,峰回路转,危机在最后一秒钟化解无形,地区和平得保,人人都是赢家,这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不用面对更复杂和艰难的政策选择。然而,作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1
TEXT/丰台顽石PHOTO/牛唱    蓝魔首款1080p PMP播放器音悦汇T11TE上市有一段时间了,1080p解码能力、支持触摸屏操作以及1080p HDMI输出无疑是最吸引大家的卖点,但899元的价格也让一部分用户望而却步。有没有功能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不少的选择呢?早就听说音悦汇系列将添一位新成员——T17FHD,一方面它的价格(699元,16GB)令人惊喜,另一方面其性能如何、是否缩水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所体现出来的思考的无力感,以及艺术创作受制于艺术市场和艺术赞助人的尴尬境遇,使这个拥有54年历史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年展显出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6月1号,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的第二天,《艺术导报》刊登了一篇的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比奇·库莱格的采访,《艺术导报》的记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本届双年展标志了一个十年的终结,这个十年前始于‘9·11’恐怖袭击,持续经历了
与广州大剧院、国家博物馆新馆等文化地标的快速上马和竣工不同,香港政府酝酿12年的西九龙艺术区却遭遇了漫长的口水战。港府期待打造超级艺术馆群,吸引游客,而文化界人士则认为政府应该多花资源培育本土文化。    几乎内地的每一个大型文化项目的落成,都能构成对港岛居民的刺激。  扎哈·哈迪德的广州大剧院所掀起的旋风尚未停歇,4月1日,全球体量最大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落成开放,这座庞大的建筑以惊人的“加速度
齐藤邦彰先生简介  姓名:Kuniaki Saito  出生日期:1958年1月15日  教育背景:1981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电子与通信专业学士学位  现任职位:富士通集团个人系统事业部全球高级副总裁,主管研发与生产  职业经历:齐藤先生于1981年4月加入富士通集团,负责当时G4传真技术的研发,1992年开始负责PC/AT相容型计算机开发,比如PEN PC。1999年升任富士通集团个人系统事
某日中午,在徐家汇的“永华”电影院看宋方电影《记忆望着我》。因非周末,开始时影院中只我一人。与放映员隔着玻璃面面相觑了一下。后又进来两位看客,不再是“专场放映”。《记忆望着我》由宋方与家人(父亲宋迪进、母亲叶渝珠、哥哥宋元、嫂子、小侄女及一些亲戚)出镜演出,讲述女儿(宋方饰演)从北京回到南京,与家人度过的一段闲散平淡中暗蕴张力的时光,如同此片的风格,稳稳的静气。  影片几乎全部在一套单元公寓中完成
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在一次演讲中说,Twitter的CEO要会讲故事,而如今的CEO迪克·科斯特罗(Dick Costolo),不仅会讲故事,偶尔讲到的故事,还带有几分诙谐和幽默,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喜剧演员。  自诞生之日起,创造了140字革命的Twitter,就同开启SNS潮流的Facebook一起,被视为硅谷新一代的代表,并被屡屡拿来对比。就像Facebo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近些年来,高职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努力探索新理念和新模式。在众多现代教育资源中,微课以短小精悍的优势迅速发展和运用,获得了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和喜爱。同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碎片化、移动式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高职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促进高职生自主学习能
莫言:从高密到瑞典  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正式颁奖,来自中国的小说家莫言,登上了一个作家所能拥有的荣誉的最高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从山东高密到瑞典斯德哥尔摩,莫言忙碌得不可开交:他被中外记者重重包围,忙着准备领奖,准备多篇演说稿,甚至还要考虑到参加典礼的礼服。在此期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他以2150万元的全年版税收入排在第二位;出版商开足马力加印他的作品,大热的《蛙》和《丰乳肥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