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也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文章通过对南通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心态等特点,结合指导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和引导等对策。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毕业生就业心态
  [作者简介]陈馥强(1981-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通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097-02
  
  回顾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率先摆脱了危机的影响,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引擎。全球经济回归实业,高科技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新的技术和发明以及新市场的占领,将为大学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但是,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学生,总共有900多万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应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及就业状况,特别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思想动态,分析后危机时代毕业生的就业特点,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探讨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心态调整上的新思路,从而应对这一难题。
  一、调查结果
  本文在掌握翔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通大学2010届毕业生围绕毕业理想、就业心态、择业意向和需求等方面作了一次专门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0份,有效回收率94.2%。全部问卷资料经审核、编码、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此次调查问卷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学院。各占比例为:文学院15.9%,商学院占23.8%,电子信息学院占27.0%,计算机学院7.9%,理学院占25.4%。其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占3.5%,中共预备党员占15.8%,共青团员占80.7%。
  2.关于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已签协议占34.4%,有意向单位、暂未签协议占41.0%,无意向单位占14.8%,升学或出国占3.9%,自主创业占3.9%。这表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呈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大体思路。
  3.关于择业意向和需求。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中,选择南通地区的占10.0%,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占23.3%,苏锡常等江南地区占56.7%,苏中、苏北地区占3.3%,边远地区占3.3%,其他占1.7%。这表明当前南通大学的毕业生还是更乐于去苏锡常和上海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毕业生选择单位时重视的因素如下:个人发展空间占94.3%,福利待遇、培训机会占90.6%,所属行业及发展前景占88.7%,公司环境与企业文化占86.8%,符合个人兴趣或特长占83%,工作地点占71.7%,专业对口占61.5%。毕业生把个人发展空间放在了第一位,表明注重个人利益;而专业对口放在了最后一位,说明就业的急迫性。
  定位的就业方向分别为:事业单位占18.2%,国有企业占14.5%,科研设计单位占6.5%,私营或股份制企业占24.2%,外资或合资企业占31.3%,自主创业占1.6%,报考研究生占3.2%,志愿服务西部或欠发达地区占1.6%。外企和民企因自身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为当下大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就业机会,学生最终选择较多。
  期望的月薪而言,分别为:1001~1500元占10.6%,1501~2000元占36.4%,2001~3000元占31.9%,3000元以上占21.2%。毕业生所期望的薪水起点大多在1500~3000元之间,相比以前有所降低。
  现在对所选择的就业单位满意程度调查如下:比较满意占42.3%,不太满意占46.2%,不满意占11.5%。这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期望与现实之间还有距离。
  就业指导形式帮助程度依次为:就业实训占57.4%,咨询辅导占22.3%,就业讲座与培训占12.2%,课程教学占8.1%。
  他们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方式依次是:就业信息占40.1%,就业心理咨询占24.2%,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占18.0%,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占14.6%,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占3.1%。这表明提供切实有用的就业实训和可靠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在就业指导方面所渴望的。
  4.关于求职渠道、方式及其他。了解招聘信息途径依次为:亲朋好友占24.8%,单位网站和宣传册占18.9%,校就业信息宣传橱窗占14.1%,校内各种招聘会占13.2%,校毕业生就业占9.8%,地方人才中心、职介所占6.5%,进入单位实习占6.5%,其他占3.2%。这表明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亲朋好友、单位网站和宣传册、校就业信息宣传橱窗等方式。
  他们共计投送的简历份数比例如下:10份以内占39%,10~20份占41%,20~30份占9%,30份以上占11%。参加面试的单位数情况为:1家占7.1%,2家占28.6%,3家占25.0%,4家占12.5%,5家占16.1%,6家占3.6%,7~9家占1.8%,10家以上占5.4%。求职成本依次为:500元以下占42.6%,501~1000元占21.3%,1001~1500元占18.0%,1501~2000元占6.6%,2000元以上占11.5%。这说明大部分人投递了十份左右的简历,但参加了为数不多的面试,求职成本大部分在1000元以下。
  另外,毕业生认为有些因素会造成就业困难:认为专业成绩不理想占9.7%,专业不对口占24.2%,实践经历不足占67.7%,岗位信息不足占16.1%,应用能力、英语、计算机水平、论文发表等综合竞争力不强占8.1%,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等认识问题占19.4 %,社会关系少占17.7%,性别及个人形象问题占1.6%,学校知名度占16.1%。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实践经历不足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后危机时代,企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地方性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1.毕业理想多元化。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后危机时代下找工作并非唯一出路,国内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已成为广大本专科生谋求发展的理想。随之会形成一个本专科生待业和再就业群体。如何对待这一群体,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社会问题。
  2.就业心态复杂化。受金融危机和高科技竞争的影响,企事业单位转变人才观念,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欢迎,使本专科生市场需求比例萎缩。在这种严峻挑战面前,总体上反映了学生由过去的浮躁趋向理性、平静的心理状态。
  3.择业方式多样化。在择业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推荐并非毕业生们的唯一途径,他们往往同时通过委托亲朋好友、单位网站和宣传册、人才交流中心代理和自荐等多种渠道谋求职业。
  4.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调查表明,大学生把“个人发展空间”放在择业标准的第一位,把“福利待遇、培训机会”排在第二位,把“专业对口”排在最后一位,可以看到,后危机时代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功利心理。另外,目前在大学生毕业去向中,苏锡常等江南地区和上海等大城市成为首选求职地区。求职地区“极化”现象将给东部沿海城市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也使东部人力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攀高心理,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最好是弹性坐班的单位。薪水高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本院的毕业生虽然没有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期望值那么高,但普遍反映不太愿意去苏中、苏北等边缘地区,薪酬水平过低也不愿意前往。
  5.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化。他们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排名第二的就是心理咨询,这表明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或冲突,而这些挫折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总体而言,后危机时代的大多数毕业生能够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他们的心理状态比较健康。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顾虑重重,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尤其有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更是希望能一蹴而就,害怕失败,常常显露出烦躁不安等情绪,个别人甚至表现极端行为,影响到自身与家庭,危及社会。
  三、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积极引导
  1.加强教育引导,更新毕业生就业观念。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和高校持续扩招而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长,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难以保障,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和创业。后危机时代加速了高科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目前我国东部经济腾飞、西部大开发等尤其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教育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难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旦走向社会,又要履行相应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也往往会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上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加强毕业生的法制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
  2.加强就业指导,完成毕业生就业心理定位。高校要在深入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强化就业指导的职能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大就业信息宣传的力度,完善信息网络和校内就业市场,开展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周到、便利的各项服务。必要时,还可借助有关专家开展职业性心理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提供就业定位分析,使学生在学业、职业和自己三方面合理进行调整和定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3.重视心理辅导,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使他们能正确分析和认识自己,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求职目标,避免理想主义或与同学攀比。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正确面对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采取积极自信的态度,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求职心态。
  4.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综合环境。实践表明,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制是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有效举措。学校要根据后危机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合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和转化,学以致用。教学部门要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教学与水平考试相结合,强化学习辅导和基础训练,提高外语、计算机的应考能力和水平。后勤生活管理部门要不断改善饮食起居条件和环境,为培养健康体魄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团委可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必要的创业创新大赛、模拟招聘市场、求职演讲比赛、体能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在当今社会,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起步发展期,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高校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研究并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封寿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怎么办?[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comments/2009-02/17/content_10831133.htm,2009-02-17.
  [2]冯晓玲.大学生中三大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比较分析——以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个案[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3]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针对如何建立农机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论述。
[摘要]文章论述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深入改革;培养一大批真信、真懂、真用的专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是改革的第一要务和决定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是改革的根本前提和条件;从“学习理论——信服理论”的目的指向向“理解问题——信服理论”的目的指向转移,实施课程内容编写改革和考核方式突破是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关键;不断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领域和阵地是增强思想政
主要从矿井充水水源、水化学特征、充水通道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详细论述了工作面涌水与含水层类型、特征、赋存条件的关系,以及与煤层顶底板隔
国内某知名大学校长,在一次演讲时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并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经济多年来都在飞速发展”,一时招来广泛的舆论质疑。极端崇拜是不自信的表现,美国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要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附和之声注定寥寥。  美国教育确实存在问题。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呈现下滑趋势;辍学率较高,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
园林施工项目的合同、人员素质管理、质量、成本、进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园林施工项目的成效。
[摘要]文章围绕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观原因以及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如选题的合理性、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工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出了结合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类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这一假设,并对这一假设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 毕业设计 质量  [作者简介]严洁(1977- ),女,上海人,中国计量学院,助理研究员
河北移动网优人员的一天,只是那些长期奋战在网络建设与优化一线人们的缩影。如果不亲自参与,不零距离地接近他们,很多人也许只会很表面地认为网络建设与优化人员很辛苦,而经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