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职业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要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本文针对《电工技术》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论述了教学内容界定、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环境建设、教材选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1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综合、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的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掌握层次浮浅,前期后期课程衔接断层。没有针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理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忽略了《电工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模式老化刻板,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教材“平铺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理论与实践也是分开进行的,教师的任务也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课时与内容矛盾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设置情况,《电工技术》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这种重复教学,不仅使大量教学课时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了解和深入理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线
1、重点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衔接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一般还无专业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将电工技术学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中。
2、削枝强干,合理压缩、拓展教学内容
坚持“专业基础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后续课程需求”的原则,大胆舍弃科目交叉重复内容,淡化繁琐理论及推导,加重实践项目,坚持实际应用范例与理论相配合的授课方式。
3、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就业趋势,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理重组、优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重基础、强应用”为原则,将技能目标确定为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1、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让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
3、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三)加强教学环境内涵建设
1、模糊教室授课与实验室授课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大多是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應打破教室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隔离状态,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能得到综合应用。
2、创新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各非电类专业的创新型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胆将学生吸纳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测元件、调试电路、认识电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对对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永远向前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2]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113-115.
[3]邵展图.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陈培江.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5):42.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1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综合、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的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掌握层次浮浅,前期后期课程衔接断层。没有针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理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忽略了《电工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模式老化刻板,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教材“平铺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理论与实践也是分开进行的,教师的任务也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课时与内容矛盾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设置情况,《电工技术》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这种重复教学,不仅使大量教学课时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了解和深入理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线
1、重点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衔接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一般还无专业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将电工技术学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中。
2、削枝强干,合理压缩、拓展教学内容
坚持“专业基础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后续课程需求”的原则,大胆舍弃科目交叉重复内容,淡化繁琐理论及推导,加重实践项目,坚持实际应用范例与理论相配合的授课方式。
3、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就业趋势,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理重组、优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重基础、强应用”为原则,将技能目标确定为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1、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让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
3、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三)加强教学环境内涵建设
1、模糊教室授课与实验室授课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大多是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應打破教室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隔离状态,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能得到综合应用。
2、创新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各非电类专业的创新型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胆将学生吸纳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测元件、调试电路、认识电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对对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永远向前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2]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113-115.
[3]邵展图.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陈培江.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