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职业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要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本文针对《电工技术》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论述了教学内容界定、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环境建设、教材选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1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综合、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的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掌握层次浮浅,前期后期课程衔接断层。没有针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理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忽略了《电工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模式老化刻板,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教材“平铺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理论与实践也是分开进行的,教师的任务也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课时与内容矛盾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设置情况,《电工技术》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这种重复教学,不仅使大量教学课时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了解和深入理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线
  1、重点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衔接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一般还无专业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将电工技术学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中。
  2、削枝强干,合理压缩、拓展教学内容
  坚持“专业基础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后续课程需求”的原则,大胆舍弃科目交叉重复内容,淡化繁琐理论及推导,加重实践项目,坚持实际应用范例与理论相配合的授课方式。
  3、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就业趋势,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理重组、优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重基础、强应用”为原则,将技能目标确定为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1、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让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
  3、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三)加强教学环境内涵建设
  1、模糊教室授课与实验室授课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大多是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應打破教室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隔离状态,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能得到综合应用。
  2、创新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各非电类专业的创新型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胆将学生吸纳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测元件、调试电路、认识电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对对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永远向前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2]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113-115.
  [3]邵展图.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陈培江.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5):42.
其他文献
摘要: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泛重视与关注,近几年来,在我们职业学校说课活动也开展得相当活跃,为我们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既是一项教学活动,就有许多探讨的地方,我想结合自己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谈谈自己对说课活动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说课;活动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对课程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引言  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更具有面向其对象特点的职业性,要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合高职学校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本文主要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拟就这一机制的构建做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就
期刊
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它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为图形,而另一些被淡化为背景,本文以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为例,对其四首不同译文作对比分析,主要从译诗的图形背景与原诗的图形背景比较及突显与被突显,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解释诗歌意境营造。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意境;唐诗;英译本;行路难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职机制专业热处理课程改革要紧贴高职培养目标,结合高职现状,科学调整教学内容;要围绕高职实际,科学选用教学方法;要立足高职特点,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形式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课改,为专业教学服务。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项目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必须具有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本院校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从课程定位、设计原则、教学方法、学习模式、教师团队、评价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反思了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作者的思考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职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教育改
期刊
摘要: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是关乎信息输入和输出以及信息处理的复杂课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力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尤其在面对授课对象是职专生时,听力教学有点束手无策。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职专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前提,寻找解决的策略,以期取得听力的强化,做到有效的听力教学。  关键词:故事;游戏;竞争机制;有效性;干扰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课题,我国对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应该是一种文化策略,具体可以从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整合专业课程结构、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专业;课程整合;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
期刊
摘要:“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从“静得下来”、“走得出去”、 “站得住脚”、“迈得开步”等四个方面阐述把责任意识转化为实施目标融入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从而做好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责任;班主任;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原教育部长周
期刊
摘要: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possess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and Connot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customs and habits,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ligions and beliefs, geographic location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