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当前正是全国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望着收获到手的粮食,农民们除了喜悦之情,还会为能否达到增产增收而担忧。山西省长治市创办的“粮食银行”则为解除粮农后顾之忧提供了一种借鉴。
本刊于今年二月初对江苏太仓的“易裕粮食银行”进行过报道。据记者调查,去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粮食系统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以基层粮站为基础,借鉴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开展了兴办“粮食银行”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长治,如今出现了农民增收、粮企增效、政府解困三方共赢局面。
“粮食银行”出世
襄垣县是山西省长治市最早尝试兴办“粮食银行”的县区。县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与以往有政策扶持不同,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企业无论用什么方式收购农民粮食,都需要现金兑付,同时要向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粮食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与此同时,粮食企业还很难掌握粮源,无法适时开展有效经营。
此外,对农民而言,还存在储粮难、卖粮难问题。据了解,襄垣是玉米高产区,玉米产量大。农民粮食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存在家里受天气、虫害、鼠害等危害,每年的损耗率高达8%到10%,变相降低了农民种植收益。
针对上述状况,襄垣县粮食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于2006年5月在该县古韩粮站创办了第一家“粮食银行”服务所。到目前全县已发展“粮食银行”乡级服务所2家、村级服务处2家。去年长治市还同时在沁县、武乡县开展了兴办“粮食银行”的试验。
长治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粮食银行”是以粮食企业为载体,把农民与企业利益、生产者与经营者利益联系在一起。具体说,就是农民或其他粮食经营者,将暂时闲置的粮食储存于“粮食银行”,“粮食银行”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经营运作,在粮食的流动和周转中获得增值效益,从而使农民的粮食保底不亏本并实现粮食企业的发展。
“粮食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取自由。农民到“粮食银行”存粮坚持自愿原则,可一次性或分批量存入。“粮食银行”按照存粮时的市场价格,给每个存粮户办理一张“存粮折”。农民存粮的时间长短不限,粮权不变,可以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储存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保值增值。农民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市场价格下跌时,则按存入时的价格结算。
三是与便民连锁店联网,兑换方便。农民凭“存粮折”既可以在存粮点兑换粮食,也可以到粮食系统在全县开设的“粮油超市”或便民连锁店,按当日粮价结算,兑换成品粮油或其他商品。
“粮食银行”三方共赢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长治市“粮食银行”促成了农民、粮食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方便了农民、促进了农民增收。襄垣县虒亭镇大池村村民郭树荣去年种了12亩地,产下的1万多斤玉米晒干后全部存进了县“粮食银行”大池服务处。他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不像放在自己家里不仅发愁卖的问题,还为虫害损耗什么的心疼;二是再不用担心市场风险,还增加了收入。比如在玉米价格每斤7毛钱的时候存到“银行”里,等到价格涨到每斤7毛5分钱的时候再兑换现钱,我们每斤就多赚了5分钱。他表示,有了“粮食银行”农民是受益者。过去老百姓对市场不了解,粮价变动比较快,一不小心遇到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就赔了。
据介绍,去年在襄垣县“粮食银行”古韩服务所存粮的农户达到1650户,占到全辖区农户总数的12%,累计储粮达800多万斤。通过免费存储、减少损耗、低存高卖等途径,全年能为储粮农民带来可观的增收效益。
其次,促进了企业增效。对粮食企业而言,创办“粮食银行”,一是可以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更多地掌握粮源,适时进行加工转化或贸易流通,创造利润;二是可以降低粮食的购销成本;三是可以减少银行贷款或减少货款占用期限;四是通过与粮食系统创办的便民连锁店之间的联网消费,带动连锁店的经营业务增长。此外,还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规范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据介绍,去年襄垣县“粮食银行”运转过程中,实现存粮毛利31.58万元,节约银行贷款利息14.31万元,共计实现毛利45.89万元,减去收购费、管理费、价格风险金等各种费用,实现利润18.77万元。还带动了当地粮油加工企业的发展。
再是解决了政府面临的部分难题。襄垣县副县长李新说,“粮食银行”是粮食部门为农服务的一个制度创新。不仅成为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还使农村院落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了村容整洁,为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长远发展仍需多方完善
虽然长治兴办“粮食银行”的试验成就了多赢局面,但从长远发展看,它还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覆盖面小、农民认识不足。当前由于网点少、覆盖范围小且正处于试验阶段,大多数农民对“粮食银行”对自身的好处并没有深刻认识,对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
二是粮食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粮食银行”实质上是将农民的卖粮风险“转嫁”到粮食企业身上,尤其是当前对老百姓存粮期限没有要求,也没有与老百姓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如果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粮食银行”就会出现低价位买进、高价位填库的状况,其市场风险压力就大大增加。
三是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粮食银行”的生命力在于与各服务所处、区域粮油配送中心和便民连锁店之间互相实现联网,这样才会显现其通存通兑、方便农民的核心功能。然而,截至目前,长治境内只有襄垣“粮食银行”古韩服务所与襄垣县城关镇东北阳便民连锁店实现了联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进一步扩大“粮食银行”服务的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大“粮食银行”与便民连锁店之间的借记业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存粮、兑换形成一种习惯。
其次,进一步完善“粮食银行”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是以粮食企业改制为契机,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粮食企业,增强粮食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不断开拓市场,与外地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合同关系,扩大粮食销路,加快粮食流通;二是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实现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三是切实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贴息贷款、资金扶持等形式,促进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壮大自身实力。
专家视点链接
潘云:“粮食银行”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潘云认为,山西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四成左右。但与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市场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不同的是,在粮食市场放开后,农民在粮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相应的组织带领农民去闯市场,农民仍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治市兴办“粮食银行”的探索是一个创新。
潘云说,兴办“粮食银行”可以充分发挥粮食企业历史上的经营优势、可以使其原有资源得到很好利用,有利于粮食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其收入有相对稳定的增长,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好处,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粮食生产、销售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
潘云同时认为,对粮食企业而言,兴办“粮食银行”的风险太大。以目前的情况看,长治市粮食企业等于是完全承担了农民的风险,这样就给自身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埋下了隐患,稍有不甚就会造成经营亏损。亏损过多的话,粮食企业肯定会承受不了,“粮食银行”也就难以维持。
潘云说,农民进入市场后,作为一个生产经营者同样需要承担风险,这一风险不可能由国家和企业全部承担。因此,“粮食银行”这一有益的模式应当继续完善。其中的关键是探索建立与农民和政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譬如可以结合粮食经营的特点,借鉴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采取入股、利益分红等方式,完善“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
梁政:“粮食银行”的推广还需各方给予扶持
山西省粮食局总经济师梁政认为,“粮食银行”是将粮食企业的优势与农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基层粮食企业在“两代一换”(代农存储、代农加工、品种兑换)传统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竞争的现实逼出来的,是在服务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概括和升华出来的。目前“粮食银行”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形成了粮食企业、农民和政府的多赢局面。
梁政认为,目前“粮食银行”除了存在数量小、规模小,自身运作和管理制度、监管措施等方面有待完善的问题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梁政说,正常情况下,粮食银行对农民没有任何损失,但给粮食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如按襄垣县古韩粮站的做法,不设定存粮期限,价格保底,并按当期市场价结算,则企业需承担收储费用、储存损耗。如果不参与周转,则存粮时间越长,承担的费用和损耗就越大。如果参与周转则面临较大的市场价格风险。
梁政指出,“粮食银行”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坚持诚信原则、完善便民措施、健全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切实防范风险。首先应当严格开办“粮食银行”的条件;其次要在“粮食银行”的规则制度的制定上要考虑风险控制问题,比如可以规定存粮期限;第三要根据农民随时取粮的需要留足库存,确保实物兑换,同时要建立适当的风险准备金;最后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银行运行的监管。此外,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各级政府特别是县极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本刊于今年二月初对江苏太仓的“易裕粮食银行”进行过报道。据记者调查,去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粮食系统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以基层粮站为基础,借鉴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开展了兴办“粮食银行”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长治,如今出现了农民增收、粮企增效、政府解困三方共赢局面。
“粮食银行”出世
襄垣县是山西省长治市最早尝试兴办“粮食银行”的县区。县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与以往有政策扶持不同,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企业无论用什么方式收购农民粮食,都需要现金兑付,同时要向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粮食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与此同时,粮食企业还很难掌握粮源,无法适时开展有效经营。
此外,对农民而言,还存在储粮难、卖粮难问题。据了解,襄垣是玉米高产区,玉米产量大。农民粮食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存在家里受天气、虫害、鼠害等危害,每年的损耗率高达8%到10%,变相降低了农民种植收益。
针对上述状况,襄垣县粮食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于2006年5月在该县古韩粮站创办了第一家“粮食银行”服务所。到目前全县已发展“粮食银行”乡级服务所2家、村级服务处2家。去年长治市还同时在沁县、武乡县开展了兴办“粮食银行”的试验。
长治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粮食银行”是以粮食企业为载体,把农民与企业利益、生产者与经营者利益联系在一起。具体说,就是农民或其他粮食经营者,将暂时闲置的粮食储存于“粮食银行”,“粮食银行”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经营运作,在粮食的流动和周转中获得增值效益,从而使农民的粮食保底不亏本并实现粮食企业的发展。
“粮食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取自由。农民到“粮食银行”存粮坚持自愿原则,可一次性或分批量存入。“粮食银行”按照存粮时的市场价格,给每个存粮户办理一张“存粮折”。农民存粮的时间长短不限,粮权不变,可以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储存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保值增值。农民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市场价格下跌时,则按存入时的价格结算。
三是与便民连锁店联网,兑换方便。农民凭“存粮折”既可以在存粮点兑换粮食,也可以到粮食系统在全县开设的“粮油超市”或便民连锁店,按当日粮价结算,兑换成品粮油或其他商品。
“粮食银行”三方共赢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长治市“粮食银行”促成了农民、粮食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方便了农民、促进了农民增收。襄垣县虒亭镇大池村村民郭树荣去年种了12亩地,产下的1万多斤玉米晒干后全部存进了县“粮食银行”大池服务处。他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不像放在自己家里不仅发愁卖的问题,还为虫害损耗什么的心疼;二是再不用担心市场风险,还增加了收入。比如在玉米价格每斤7毛钱的时候存到“银行”里,等到价格涨到每斤7毛5分钱的时候再兑换现钱,我们每斤就多赚了5分钱。他表示,有了“粮食银行”农民是受益者。过去老百姓对市场不了解,粮价变动比较快,一不小心遇到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就赔了。
据介绍,去年在襄垣县“粮食银行”古韩服务所存粮的农户达到1650户,占到全辖区农户总数的12%,累计储粮达800多万斤。通过免费存储、减少损耗、低存高卖等途径,全年能为储粮农民带来可观的增收效益。
其次,促进了企业增效。对粮食企业而言,创办“粮食银行”,一是可以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更多地掌握粮源,适时进行加工转化或贸易流通,创造利润;二是可以降低粮食的购销成本;三是可以减少银行贷款或减少货款占用期限;四是通过与粮食系统创办的便民连锁店之间的联网消费,带动连锁店的经营业务增长。此外,还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规范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据介绍,去年襄垣县“粮食银行”运转过程中,实现存粮毛利31.58万元,节约银行贷款利息14.31万元,共计实现毛利45.89万元,减去收购费、管理费、价格风险金等各种费用,实现利润18.77万元。还带动了当地粮油加工企业的发展。
再是解决了政府面临的部分难题。襄垣县副县长李新说,“粮食银行”是粮食部门为农服务的一个制度创新。不仅成为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还使农村院落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了村容整洁,为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长远发展仍需多方完善
虽然长治兴办“粮食银行”的试验成就了多赢局面,但从长远发展看,它还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覆盖面小、农民认识不足。当前由于网点少、覆盖范围小且正处于试验阶段,大多数农民对“粮食银行”对自身的好处并没有深刻认识,对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
二是粮食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粮食银行”实质上是将农民的卖粮风险“转嫁”到粮食企业身上,尤其是当前对老百姓存粮期限没有要求,也没有与老百姓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如果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粮食银行”就会出现低价位买进、高价位填库的状况,其市场风险压力就大大增加。
三是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粮食银行”的生命力在于与各服务所处、区域粮油配送中心和便民连锁店之间互相实现联网,这样才会显现其通存通兑、方便农民的核心功能。然而,截至目前,长治境内只有襄垣“粮食银行”古韩服务所与襄垣县城关镇东北阳便民连锁店实现了联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进一步扩大“粮食银行”服务的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大“粮食银行”与便民连锁店之间的借记业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存粮、兑换形成一种习惯。
其次,进一步完善“粮食银行”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是以粮食企业改制为契机,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粮食企业,增强粮食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不断开拓市场,与外地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合同关系,扩大粮食销路,加快粮食流通;二是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实现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三是切实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贴息贷款、资金扶持等形式,促进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壮大自身实力。
专家视点链接
潘云:“粮食银行”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潘云认为,山西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四成左右。但与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市场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不同的是,在粮食市场放开后,农民在粮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相应的组织带领农民去闯市场,农民仍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治市兴办“粮食银行”的探索是一个创新。
潘云说,兴办“粮食银行”可以充分发挥粮食企业历史上的经营优势、可以使其原有资源得到很好利用,有利于粮食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其收入有相对稳定的增长,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好处,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粮食生产、销售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
潘云同时认为,对粮食企业而言,兴办“粮食银行”的风险太大。以目前的情况看,长治市粮食企业等于是完全承担了农民的风险,这样就给自身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埋下了隐患,稍有不甚就会造成经营亏损。亏损过多的话,粮食企业肯定会承受不了,“粮食银行”也就难以维持。
潘云说,农民进入市场后,作为一个生产经营者同样需要承担风险,这一风险不可能由国家和企业全部承担。因此,“粮食银行”这一有益的模式应当继续完善。其中的关键是探索建立与农民和政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譬如可以结合粮食经营的特点,借鉴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采取入股、利益分红等方式,完善“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
梁政:“粮食银行”的推广还需各方给予扶持
山西省粮食局总经济师梁政认为,“粮食银行”是将粮食企业的优势与农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基层粮食企业在“两代一换”(代农存储、代农加工、品种兑换)传统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竞争的现实逼出来的,是在服务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概括和升华出来的。目前“粮食银行”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形成了粮食企业、农民和政府的多赢局面。
梁政认为,目前“粮食银行”除了存在数量小、规模小,自身运作和管理制度、监管措施等方面有待完善的问题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梁政说,正常情况下,粮食银行对农民没有任何损失,但给粮食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如按襄垣县古韩粮站的做法,不设定存粮期限,价格保底,并按当期市场价结算,则企业需承担收储费用、储存损耗。如果不参与周转,则存粮时间越长,承担的费用和损耗就越大。如果参与周转则面临较大的市场价格风险。
梁政指出,“粮食银行”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坚持诚信原则、完善便民措施、健全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切实防范风险。首先应当严格开办“粮食银行”的条件;其次要在“粮食银行”的规则制度的制定上要考虑风险控制问题,比如可以规定存粮期限;第三要根据农民随时取粮的需要留足库存,确保实物兑换,同时要建立适当的风险准备金;最后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银行运行的监管。此外,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各级政府特别是县极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