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场投资异象研究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2007~2010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投资异象以及造成这种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运用均值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并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投资策略仍然可获得超常回报率,并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小)的组,超常回报率低(高)。套利风险、交易成本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交易成本越大,套利风险越高,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
  关键词: 公允价值;投资异象;交易成本;套利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4-0054-06
  一、引言
  根据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股票的回报由其风险水平决定。股价能够对已有的信息做出充分正确的反映,不会出现错误定价。投资者依据已有信息构造的投资策略不可能长期取得超常回报。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还存在着大量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陆续发现投资者利用市场错误定价获取超额收益的现象,被统称为“投资异象”。其中与会计相关的应计异象研究将会计盈余划分为两部分: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前者的持续性显著低于后者。当投资者无法分辨两者持续性的差异,“功能锁定”于会计盈余时,可能致使对企业价值的估计产生偏差。
  自2007年起,我国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并引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当投资者无法通过相关信息正确解读财务报表,“功能锁定”于会计盈余,而不关注盈余结构和质量,可能导致套利机会的出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市场反应如何,对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研究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投资异象,有助于测度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很好的评价新准则的实施效果。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Sloan(1996)发现投资者不能完全理解会计利润中应计项目和现金流对预测未来收益的能力的不同,只是“功能锁定”在盈余数字上面。这样,买入现金利润高的股票,卖空现金利润低的股票,可以获得超过10%的超常投资回报[1]。Richardson et al. (2005)认为投资者对未来盈余和现金流量的预测错误是由于未能区分盈余不同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2]。应计利润的不可靠导致了应计异象。国内研究者发现应计异象同样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3,4]。但多数已有的相关研究基于旧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因而其结论并不适用于新准则下的我国资本市场及其定价效率。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可能助长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投资者的逆向选择,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新准则下会计盈余的构成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的特征,会计盈余持续性的降低将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对企业未来盈余做出准确的预期。如果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表明其利润的可持续性越差;与之相反,如果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小,表明其利润的可持续性越好。姜英兵和张爽(2010)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下证券定价效率问题[3]。以应计异象为切入点,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现金流量持续性提高,应计利润的持续性降低。然而新准则实施后Sloan(1996)的投资策略并不能获得超常回报[1]。这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虽然降低了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但却显著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投资者通过构造投资策略可获得超常回报。
  假设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的组,超常回报率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小的组,超常回报率高。
  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市场是一个没有证券交易成本、持有成本和信息成本的理想市场。但是现实中,证券交易往往会产生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到股票的投资回报。Pontiff (1996)研究封闭式基金折价,发现套利成本导致错误定价[6]。交易成本与套利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使市场存在熟练的交易者也不能保证准确定价。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可能致使套利收益无法完全弥补成本。Mitchell et al. (2002)研究有限套利,发现三种因素妨碍套利行为:信息不确定、卖空限制以及交易成本[7]。以上证据表明,对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言,高昂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应计异象难以通过套利消除。于是,提出假设:
  假设3:投资策略可获得的超常回报率与交易成本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除了交易成本,套利风险同样会阻止套利者消除错误定价。Shleifer和Vishny (1997)认为特质风险妨碍了套利行为,更高的特质风险与更低的套利活动对应[8]。Wurgler和Zhuravskaya (2002)也认为资产的套利风险与专业的套利者对该资产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9]。投资者并非都持有市场组合,从而能很好地分散掉非系统风险。而且在对冲时套利者也不一定能找到具有完全替代性的股票来抵消各自的风险。特质性风险可能会有影响。因而套利是有风险的,风险越大,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4:投资策略可获得的超常回报率与套利风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采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CCER数据库。选择2007~2010年报中披露了拥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为分析样本。考虑到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所采用的样本并未剔除金融保险业。剔除ST、PT公司,得到1473家研究样本公司。同时所使用的月度股票收益率数据已经考虑了红利、红股、转增、配股和增发等因素。   4.计算组合的超额收益。为了研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我们仍然在每年初对全部样本按BM高低和SIZE大小进行5×5交叉分组,形成25个组合的基础上,再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大小分为两组,得到50个组合。然后计算50个组合的月度实际的市值加权收益率。最后利用公式(2)计算出组合的超常回报率。
  5.构建投资组合。按照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小的组合,同时卖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的组合,按新的投资策略构建了25个新组合;新组合的月超常回报率等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小的组合月超额收益率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的组合月超额收益率;最后计算这些买入卖出组合在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CARiT。
  (三)投资异象影响因素的模型
  交易成本很难直接估计,目前多采取间接方法。借鉴前人做法,采用组合股票年换手率的市值加权值、组合股票在未来一年中零回报交易日占年交易日的市值加权比例、组合股票年收盘价的市值加权值作为交易成本的替代变量。
  对于套利风险的衡量方法,Wurgler和Zhuravskaya(2002)认为很难找到目标股票的完全替代性股票,股票的非系统风险是普遍接受的套利风险的衡量指标[9]。在一段时间内,把股票回报回归到市场指数回报上去,回归残差的标准差作为套利风险。对100个组合每只股票计算未来一年的股票回报与市场指数回报进行回归,再对回归残差的标准差按照每个组合的市值加权,得到每个组合的套利风险代理变量。
  最后把这些代理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判断交易成本、套利风险是否是投资组合超常回报率的影响因素。根据假设,提出如下模型: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小的100个组合,其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均值为0.2%;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的100个组合,其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均值为-4.0%。它们的差值,即买入卖出投资组合在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均值为4.2%,这表明:新组合在未来一年存在平均4.2%的超常回报。即是说,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三个风险之后,仍然存在可预测的、新的超常回报。
  2. 显著性检验。
  为了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均值T检验和Wilcoxon检验,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买入卖出组合在未来一年的年累计超常回报率是显著异于零,即是说,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三个风险之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产生了新的投资异象。并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小,超常回报率越高;相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超常回报率越低。这里支持了假设1与假设2。
  (二)投资异象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1. 描述统计。
  我们先看组合套利风险、交易成本的描述统计情况,见表3。2. 相关性分析。然后进行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知道,组合的超常回报率与套利风险和交易成本的代理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 回归分析。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既然是市场回报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波动性风险影响市场回报,我们进行套利风险、交易成本的回归分析,其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套利风险、年换手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而年零日回报率、年收盘价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套利风险、年换手率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并且正的系数还说明:套利风险越高,交易成本越大,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这里部分支持了假设3和假设4。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在前人投资异象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2007年新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研究证券市场上由计量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异象。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买入卖出投资组合在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均值达到4.2%,并且在未来一年的年累计超常回报率显著异于零,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产生了新的投资异象。而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小,超常回报率越高;相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超常回报率越低。
  套利风险、交易成本确实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交易成本越大,套利风险越高,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
  从研究结果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产生了新的异象,说明市场在公允价值披露时呈现过度反应的现象,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下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非持续性收益,在发生当期可能会引起净利润的变动,投资者不能盲从根据利润总额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Sloan, G. R.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89-315.
  [2]Richardson, S. A., R.G.Sloan, M. T. Soliman, and I.Tuna.Accrual reliability,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stock pri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39): 437-485.
  [3]李远鹏, 牛建军. 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 管理世界, 2007, (5): 125-132.
  [4]张国清, 赵景文. 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 会计研究, 2008, (3): 51-57.
  [5]姜英兵, 张爽. 新会计准则与应计异象[J]. 经济管理, 2010, (11): 115-123.
  [6]Pontiff, J. Costly arbitrage:evidence from closedend fund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 111: 1135-1151.
  [7]Mitchell, M., Pulvino, T. and Stafford, E. Limited arbitrage in equity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7: 551-584.
  [8]Shleifer, A. and Vishny, W. 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2): 737-783.
  [9]Wurgler, J. and Zhuravskaya, K. Does arbitrage flatten demand curves for stocks[J]. Journal of Business, 2002, 75: 583-608.
  [10]Lesmond, D., Ogden, J., and Trzcinka, C. A new estimate of transaction cost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9, 12: 1113-1141.
  [11]Bhushan, R. An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perspective on the 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 18: 45-65.
  (责任编辑:漆玲琼)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能够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我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分析了价值投资的基本理论;其次,总结了证券市场价值投资国内外研究进展;接着,进行了我国证券投资价值投资方法的实证分析,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价值投资;实证分析;应对策略  1 引言  在欧美国家证券市场比
期刊
摘要:返乡精英农民工与普通农民工创业是复杂的博弈竞争过程,受农民工初始财富、经济资本投资规模、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投资竞争拥挤等因素的非对称影响制约。众多作用因素不仅非对称影响精英农民工与普通农民工创业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投资均衡策略、均衡水平、均衡变化方向与速度,而且影响精英农民工与普通农民工创业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投资路径选择,导致精英农民工与普通农民工经济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归纳的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大致沿着“集群外部层面→集群层面→集群异质性主体层面”的逻辑演进,其中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从产业集群外部层面探寻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而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观点、结构观点和演化观点从产业集群整体层面探究集群资源、能力与网络的演化升级过程。从未来研究趋势来看,从集群内主体的“同质性假定”过渡到“异质性假定”,从
期刊
摘 要:运用Panel Data模型和方法,依据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4年数据,考量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性原因所在。鉴此,应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提升城镇化率,同时,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期刊
摘要:水资源作为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而且其外溢性具有单向流动的特征,围绕上下游水资源生态补偿引发的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矛盾日益突显。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本文分析我国跨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达成合作的局面长期内主要受上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的补偿收益以及上游地方政府保护水资源的成本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而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2005-2013年6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Hansen发展的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不同资本充足水平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面板门槛模型是基于数据本身特点内生划分区间,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划分资本充足水平的偏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的单一门槛效应,二者是非线性关系。此外,上市银行样本中,不论资本充足率位于高水平还是低水平,资本
期刊
[摘 要]以由甘肃、青海、宁夏三个西北地区落后省、区组成的小西北经济区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测算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其次用组间方差法测算城乡收入差距,经过比较得出二者存在周期性倒“U”型曲线关系,与人们的普遍猜想不一致。这说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自始至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缩小城乡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3个维度选取15个反映2013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市城乡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省份在地区GDP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表现较好,西部省份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上表现良好。西部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在缩小,西部省份内部差距明显。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摘要:选取2007年1月1日到2014年2月28日为研究区间,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用以判断该货币政策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中,无论是放松还是收紧银根的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均只表现在个别市场,而且影响滞后、较弱。单独研究长期品种操作的结果发现,央行公开市场紧缩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方向与预期一致;而公开市场放松操作在债券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说明没有通过债券市场的传
期刊
摘要: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吸收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在衰退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连接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在衰退期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解吸能力仅在衰退期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