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瑞安于2000年举行“孙诒让研究国际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亲临会议,中国训诂会会长及各个国家的一大批学者也纷纷赶赴瑞安与会。这让人想起孙诒让当年逝世时,从日本到北京、从上海到浙江纷纷举行悼念的情景,凭吊者达8000之众,章太炎为他写了传,末代状元张謇为他写墓表,《清史稿》有他的传记。
读书藏书终身治学
温州瑞安市区的玉海楼广场,“站”着一鼻架小圆眼镜、手握线装书的老者,那就是著名教育家孙诒让的塑像。
作为大儒,孙诒让人是国宝,其故居也是国“保”——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除了温州市瑞安潘岱街道砚下村故居外,瑞安道院前街还有他的藏书楼。故居为一座二进式大宅院,背靠青山,砖木结构,翘檐灰瓦,门台高耸,颇有气势;后者就是与杭州文澜阁、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合称“浙江四大藏书楼”的玉海楼,此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其父孙衣言所建。
为了保护心爱的藏书,孙衣言为藏书订立了可怕的戒律,戒律甚至细致到看书必须采取哪种姿势:藏书不能靠着看、不能侧着看、不能倚着看、不能躺着看、不能单脚站着看、不能用指甲掐书的中缝、不能用指沾唾沫翻书等等,而且须在几案上垫一方蓝布方可读书。民间传说孙诒让长年不下楼,饭菜用吊篮钩上来,三年时间把藏书啃了个精光,甚至练成能在黑暗中准确摸到任何一本书的功夫。
正是依仗着这座庞大的家庭图书馆,孙诒让从小便广涉经籍,13岁就写成《广韵姓氏刊误》,日后建树广至经学、史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各方面,一生著述丰富,《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成为其代表作。由于成就巨大,被章太炎冠以“三百年绝等双”,他与俞樾(俞曲园)、黄以周合称“浙江三先生”。
孙诒让父孙衣言官至从二品,做到湖北布政使,叔孙锵鸣官至三品,为翰林编修。按说在这样背景下长大的孙诒让,仕途应当不难,但事实上孙诒让科场却极其不顺,虽然乡试遇到张之洞为考官而中举,然而考进士却八次皆落第,结果他终身全扎在书堆中。
孙家一门人才辈出
在穷经皓首的同时,孙诒让还以教育民众、兴办实业为己任,曾开设了大小300多所学校,被推为浙江省教育总会事实上的会长。
早在清嘉庆年间,孙诒让的祖父孙希曾生下了长子孙衣言,几年后次子孙锵鸣又 降临。孙衣言、孙锵鸣成了孙氏名门的顶梁柱,先后考中进士,先后被招入翰林院。光绪三年,孙衣言还任了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但从政只是孙衣言的一面,在游宦各地时,孙衣言带着儿子孙诒让潜心收集佚文珍籍,尤其注意乡邦文献。他在离任后,毅然回家乡开坛讲学,并最终收集10万卷藏书,建成了玉海楼闲读终老。
“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据传这是俞樾所撰。孙衣言之弟孙锵鸣与哥哥一样,也是位翰林,入翰林院比孙衣言还早。在孙锵鸣的门下,出了两位满清重臣:道光二十七年孙锵鸣任会试考官,李鸿章、沈葆桢在他手里中了进士及第,后来李鸿章官至军机大臣,封大学士;沈葆桢为船务大臣,封太子太保。
埋骨瓯海不事张扬
顺着田埂,走近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南村的孙诒让墓,有心人难免会问,孙诒让是温州瑞安潘岱人,墓地为何在瓯海?笔者曾询问温州市文物考古所与瓯海文化局,皆不得而知。有人猜测说瓯海南村当地风水好,墓地旁有座状元山埋着明朝状元周旋,故葬此。但“天瑞地安” 的瑞安,不可能没有风水好的地方啊?不过众多人的说法是,孙诒让身为一代大儒,他葬瓯海的墓体现了古之君子式的谦和及不事张扬之品格。墓碑仅简撰“清儒孙诒让之墓”七字,对比其他刻满头衔官位的名人墓,令人感觉到先生之墓清风拂面!
墓室造得像个四方书箱,前面立面雕刻成柜门式,左右排开刻六个大柜,每柜四扇门,那里面该满满收藏着他的皇皇巨著吧?根据刘鹗《铁云藏龟》而破解著述的《契文举例》这部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研究清代《周礼》的《周礼正义》、使濒临消亡的墨学再度成为显学的《墨子间诂》等等都在内里么?……
踱下条石台阶,回望这座靠山临田的市文保墓地,突想起西乡隆盛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之句,不管孙诒让之墓为何建在瓯海,但对瓯海人来说是一种荣幸。
孙诒让子女也颇有出息:他的儿子孙延钊曾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被章太炎赞为“祖武孙绳,乾淳国家;父作子述,王惠家声”;曾孙孙义燧为中科院院士,这位从事天体力学研究的孙义燧,现在是我国“973计划”非线性科学前沿问题的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