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 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 为此,我结合本校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尝试构建了数学课堂教学,同大家一起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构成这四个环节的基本思路: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学生讲解——师生互评.
一、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结构”(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产生新的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问题情境必须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切忌为了提高兴趣而哗众取宠.
二、整体把握,理清概念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以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明确课程标准中三维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整体把握理清概念,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材要求的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和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深入研究要解决问题(情境)的数学因素,把握提纲设计的方向;
(2)自学提纲要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这些问题要力求使前面的信息会作为后面问题解答的依据;
(3)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可行性,要用促进较高层次的思维词语来提问(如解释、说明、联系、区别、对比、分析、推断、讨论、交流、解决、发现、概括等);
(4)在自学提纲的后面最好设计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三、突出重点,析透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 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教师要突出重点,析透难点,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提高学习的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少讲、精讲,研究到底要讲清楚什么,有些地方可以让学生讲.
学生要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上黑板板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程序结构”(反复指导学生套用公式,应用定理性质,寻找解题思路),学生不会不要放弃他们,而应该耐心讲解、指导,否则后进生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 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教师可能来不及细细指导每一名学生,要充分利用优秀生资源,让学生一帮一互助结对,兵教兵、兵练兵,从而达到数学课堂上真正的补差. 而不是一味地利用课后时间抓,弄到教师与学生都很累. 补差的同时不要忘了提优,教师要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题型,以保证我们的尖子生吃饱,让每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当堂训练,反馈纠错
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题目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及时反馈.
这里的题目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3)当堂讲评,当堂反馈纠错.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构成这四个环节的基本思路: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学生讲解——师生互评.
一、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结构”(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产生新的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问题情境必须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切忌为了提高兴趣而哗众取宠.
二、整体把握,理清概念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以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明确课程标准中三维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整体把握理清概念,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材要求的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和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深入研究要解决问题(情境)的数学因素,把握提纲设计的方向;
(2)自学提纲要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这些问题要力求使前面的信息会作为后面问题解答的依据;
(3)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可行性,要用促进较高层次的思维词语来提问(如解释、说明、联系、区别、对比、分析、推断、讨论、交流、解决、发现、概括等);
(4)在自学提纲的后面最好设计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三、突出重点,析透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 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教师要突出重点,析透难点,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提高学习的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少讲、精讲,研究到底要讲清楚什么,有些地方可以让学生讲.
学生要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上黑板板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程序结构”(反复指导学生套用公式,应用定理性质,寻找解题思路),学生不会不要放弃他们,而应该耐心讲解、指导,否则后进生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 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教师可能来不及细细指导每一名学生,要充分利用优秀生资源,让学生一帮一互助结对,兵教兵、兵练兵,从而达到数学课堂上真正的补差. 而不是一味地利用课后时间抓,弄到教师与学生都很累. 补差的同时不要忘了提优,教师要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题型,以保证我们的尖子生吃饱,让每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当堂训练,反馈纠错
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题目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及时反馈.
这里的题目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3)当堂讲评,当堂反馈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