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是以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基本范畴的有机体系。在该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基层落实,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制度创新,重视思政教育,把握价值旋律。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以来的不懈追求,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明显。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说:“在种种冲突、牺牲、辛勤斗争和曲折复杂的漫长路程之后,历史将指向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1]黑格尔也曾有言:“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2]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则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他认为:“专精于一艺的部分个人,应当为全面发展的个人所代替,对于这样的人,各种社会职能,只是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而已。”[3]他指出人类的生产劳动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个人发展将是全面的,即是智力、体力以及各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集合。这是马克思对未来人的发展的预言,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存在社会分工的今天,自然无法实现,但其中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精髓却始终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真理。
  易见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认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正不断得到应验,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越来越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高职教育和高职生也因此在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方面崭露头角。
  然而从经历过高职教育的高职生的角度来看,虽然在适应市场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但往往在校园文化生活或是离校工作之后,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如高职生在校期间宿舍关系不和谐,班级班风不上进,小打小闹不间断,两极分化较明显,离校工作后同事关系难处理,自身发展不顺利,社会生活出问题等等。这些负面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则是:高职教育距离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高职教育应当反思: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需求,更是高职生自身的需求。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必须建立起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符合实际的有效的体制机制。
  二、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构建
  为了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力求构建以高职生为实施对象,以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有效体系,即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
  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主要由“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四个基本范畴构成。通过这四个基本范畴来共同构建高职生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1.成长。成长贯穿于人的一生,包括身心的不断发展、能力素质的不断增强以及对社会的不断适应。从时空二向性的角度来看,成长既是人的生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总集合,又是伴随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永不间断、从不停息的过程。高职生的成长过程既具有和其他群体相一致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一面。作为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范畴,这里的“成长”特指高职生的高职教育生涯,即高职生所经历的高职教育的一段历程。在这段历程里,高职生在专业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各类素质的养成、思想水平的提高、政治觉悟的增强等方面都将产生全面性、突破性的良性转变,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成人。即学会做人。关于如何做人,古今观点颇多,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对儒学的推崇致使对如何做人相当重视,其中大量的教材蜂拥而出,汉魏时期出现的《弟子职》、《弟子规》,宋朝之后出现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学文》),都是关于封建伦理道德和思想教育的教材,其中向我们透射出的做人的道理也相当丰富。有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观,也有如立志有恒、改过迁善、克己内省、身体力行、兼善天下等道义观,等等。这些观点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古人对如何做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中的宝贵财富也需要后人发扬光大。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马克思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总结了人的本质。要成为人,首先必须符合时代性和社会性,因此,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我国历来传承的关于做人的宝贵财富,以及当代高职教育的目标原则结合起来,我国高职生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方能达到成人的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爱国爱党,开拓进取,担负责任。作为当代的中国高职生,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承担,蓬勃奋发。
  (2)坚持集体主义,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分清道义与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高职生,必须理解这个原则,服从这个原则,自觉履行这个原则。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其根本要义就在于理清道义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这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至理名言,高职生必须坚决抵制社会出现的“为富不仁”的现象,思想摆得端正,做事对得起良心。
  (3)坚持修养身心,提升人格,塑造品质。高职生必须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主要体现在: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对于日常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要善于积极调整,保持良性稳定;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要具备分辨善伪的能力,对于一些诱惑,要具备自我控制能力。
  3.成才。即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成才作为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对于高职生来说,与成人同等重要。高职生应该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长足发展作为根本落脚点,在高职生涯中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创新,力求成为一个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发展全面的有用人才。
  (1)职业技能可以从职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来概括。职业知识包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种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既有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前沿现状等学科知识,也有作为一名高职生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对于高职生来说则主要指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特别重视,在培养理念方面,高职院校提倡“教学做”合一,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其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十分丰富,基本采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推进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可以由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概括。道德素质是高职生立足岗位、个人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应当以诚信为本,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而要在职场道路上拥有个人发展的资本,心理素质则成为另一项需要获得的基本职业素质。包括坚定的意志、平稳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和适应相应工作的气质,等等。最后一项则是在职场道路上起到直接作用的职业素质,即能力素质,高职院校力求培养学生与职业有关的各类能力素质,包含领悟与认知、交流与表达、生活与交往、学习与就业等等各项能力。
  4,成功。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中的成功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高职生在其高职教育生涯过程中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这些经历是具体的、形象的,而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中的成功则是概括的、抽象的,即以高职生高职教育生涯的结束为结点,以高职生在此期间的成人和成才为成功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内容和方向。
  在高职教育生涯终了时,通过对高职生接受高职教育期间的成人、成才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来确定是否符合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成功标准。倘若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言行举止得到规范,人格气质得到内化,性情操守得到陶冶,能力素质得到增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该生是成功的。这是评价高职生是否成功的狭义标准。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中的成功还可以抽象为一种总结、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在基本上达到成人和成才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生涯期间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以及未能完成的相关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并将坚持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带到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去,对于高职生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生涯则只是一个节点,并非结点,该“成功”也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
  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该整体以高职生的高职教育生涯(高职教育“成长”历程)为载体,以高职生高职生涯历程终了时的“成功”为根本目标,以学生在高职生涯期间的“成人”和“成才”为“成功”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该体系的结构层次趋向于多元化和合理化,初步构建了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在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初步构建的基础上,必须对该体系得以落实的方式方法对策进行探索,使得该体系的内涵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趋于机制化。
  (一)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基层落实。顶层设计是个十分辩证的提法,讲的是一套整体理念的具体化。“上层离不开下层,顶层离不开底层。优化顶层设计,要深入调研吃透下情,认真总结地方经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做到化解难题、好事办好。”[7]对于社会改革来说,顶层设计指的是站在价值的高度,形成明确的主要结构、主题模式、战略目标和动力机制。对于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来说,顶层设计则涉及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整个体系的结构落实、如何在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中实现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相结合、如何在基层用相关办法和制度保障设计的落实等问题。大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进一步夯实和完善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内涵;2,通过该教育体系与教育实践的磨合,将教育实践与体系的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打造该体系的顶层设计;3,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该体系的顶层设计进行打造,如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审视该体系,从学生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特色的角度来审视该体系,也可以从高职生的“四成”现状或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对该体系的诠释的角度来审视,等等。通过基层的落实和反馈,改进该体系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这将为该体系的自身发展起到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二)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制度创新。要发展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成才,必须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制度创新,必须构建领导、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必须始终围绕高职生的“成才”来推进专业建设、组织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全身心地为学生规划未来。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推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师资培养体系、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等;2,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要根据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既要保证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又要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重点放在实习实训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上,既要关注一般的学识教育,打造适应经济市场的专门能力,更要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3,创新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普遍兴趣,要弄清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推崇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促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4,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校友或是名师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相关理论学习来规范学生自我规划,通过各类课外活动来完善学生的生涯规划,通过定期的反思来修正学生的自身规划等等。
  (三)重视思政教育,把握价值旋律。丰富和发展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成人,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政教育,以核心价值主旋律引领青年学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8]这表现为:一是必须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必须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落实: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对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思政课堂上下功夫,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思想文化的情景和氛围;2,塑造积极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氛围对高职生的思想升华十分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月”,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也可以通过举办竞赛、张贴海报、宣传讲座等形式,营造相应的思政氛围,还可以通过校园内外的环境维护、生态建设以及相关规定规范来营造人文氛围,等等;3,优化网络平台,增进网络育人。互联网是学校的育人平台之一,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教育学生。通过网络来育人,不但要将日常教学中的体现主流思想的大小事件及时公布和宣传,还要加强网络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创建充实的网络载体;4,打造坚实有力的思政教育队伍。思政教育和价值引导离不开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当全力打造坚实有力的专兼职思政教育队伍,既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也包括班主任以及与学生经常接触的各类人员,在高职院校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本文详细介绍了总日射表倾斜效应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给出了消除装置误差的方法,并用此装置对美国EPPLEY公司的PSP型及8—48型总日射表进行了测试,另外,还首次对国产的TBQ
#
期刊
本文介绍了再生纤维素膜行业的发展历史,成形及表面处理技术,全球及我国再生纤维素膜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全球再生纤维素膜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分析了再生纤维素膜行业发展
本刊记者:近年来,福伊特造纸事业部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7/18财年,亚洲市场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近5亿欧元,在短短1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4个国内开机项
期刊
11月,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20.2万辆,同比下降4.6%,其中汽车17.7万辆,下降4.4%,摩托车2.5万辆,下降5.9%.按照车辆类型分,客车回收数量12.1万辆,下降1.3%;货车4.7万辆,增长3.7%;挂车0
期刊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温总理2000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
案例教学在最早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哈佛法学院运用,后来依次被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所采用。20世纪初以来,案例研究与运用使西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得益匪浅,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干部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教育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培训者意识到,只要掌握了分析案例的方法与技巧,应用案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