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
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撷取精彩的数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有序的探索,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必须是儿童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反映儿童生活的,而不是成人化的。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10以内加法的主题图是三叉路口,主道上有2辆车,叉道上开来1辆车,主题图要揭示的数学思想是:1.求一共有多少辆用加法;2.2+1=3。但是这样的主题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活感受不深,也不活泼。我在教学中改用草地上有两只小狗,远处又跑来一只作为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探知的兴趣显然更浓,因为小朋友都有对可爱的小动物的喜爱之心,用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达到了数学教学的要求,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智力和心理素质上都得到了发展。
(二)选取富含知识性的健康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选取生活情境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选取生活中同类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不可随心所欲,偏离《标准》要求。另外,所选取的生活情境必须是健康的宣扬真善美的生活事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时,不宜选用嫌取多少钱,或小付多少钱等生活情境。
(三)选取学校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作为教学情境
学生在校生活中所闻所见是感受最深的生活情境,用之进行教学效果格外明显。如我要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可能性”时,教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半转身,问:老师要出去还是进来?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数学情境
教材是经过有经验的老师精心编的,大多数主图和例题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情境很有必要,不过教师不应该生搬硬套,更科学的做法是根据本班实际对之分解,使之成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探研的小情境,再把那些相关连的小情境组合起来,形成数学知识的 “连续剧”,从面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如一些两、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学。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事例是很好的教学情境,但再现难,单用文字或语言描述都不够生动形象直观。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再现生活情境的可能,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实现情境的再现。“优课”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
二、探研生活情境蕴含的数学思想,提炼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情境只是我们提供的一个知识载体,符合学生体验的生活情境,也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降低理解难度的探研对象,教师要利用这个载体,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知识,总结提炼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一)教师演示
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光凭学生想象很难理解透彻,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实物演示的话会收到直观明了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后,解决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做长方形的问题。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会清楚地看到,给定了长(或宽)的数值,可以用两种方法:A先剪出两条长(或宽),再余下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以作宽(或长)这可以概括为“除长平分法”。B先把作为周长的铁丝平分为两部分,再各自剪去长(或宽)这可以概括为“周长取半法”。很显然,演示让学生从中发现了方法,提炼出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技巧。对于数学现象的演示,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于复朵的现象,还可以由教师公开濱示。
(二)表演体验
表演体验是由学生扮演情境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情境中数学元素的联系,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指导学生探索解决相遇问题(笔者认为此提法很有局限性,不如定义为“共同完成”问题为好)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想一想怎么求两人一共走了多长,学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自身的体验会让人更明白其中的算理(道理)。
(三)图示展现
很多时候,一些数学现象可以直接用画图示的方法来展现其过程或结果,为我们提供分析比较的对象,从中发现规律。比如,西师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中用几何图形拼图,除了用实物去拼外,就可以用这个方法。用图示法展现情境,简单明了,易于分析比较,发现联系,从中找到规律。
运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数学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遇事思考的好习惯,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学会并养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在指导学生对现实情境的探研中,既在注重对学生探研方法的的指导,学会使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学会发现数量的关联,掌握现实生活事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更要启发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总结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遇事長心眼,动脑子的习惯。养成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拓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必然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分析典型的数学情境是为了给学生以启迪,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理解情境问题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相似的生活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知识迁移,消化和吸收的目的。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找出生活中与教学情境类似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数学教学质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但也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明确《标准》要求,选取适度的生活情景进入课堂;
二是要处理好生活情景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做到有突破但不偏废,以教材为主,便有变动和创新;
三是要处理好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的关系,要指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发现联系,找到规律,归纳总结出知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撷取精彩的数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有序的探索,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必须是儿童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反映儿童生活的,而不是成人化的。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10以内加法的主题图是三叉路口,主道上有2辆车,叉道上开来1辆车,主题图要揭示的数学思想是:1.求一共有多少辆用加法;2.2+1=3。但是这样的主题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活感受不深,也不活泼。我在教学中改用草地上有两只小狗,远处又跑来一只作为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探知的兴趣显然更浓,因为小朋友都有对可爱的小动物的喜爱之心,用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达到了数学教学的要求,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智力和心理素质上都得到了发展。
(二)选取富含知识性的健康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选取生活情境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选取生活中同类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不可随心所欲,偏离《标准》要求。另外,所选取的生活情境必须是健康的宣扬真善美的生活事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时,不宜选用嫌取多少钱,或小付多少钱等生活情境。
(三)选取学校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作为教学情境
学生在校生活中所闻所见是感受最深的生活情境,用之进行教学效果格外明显。如我要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可能性”时,教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半转身,问:老师要出去还是进来?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数学情境
教材是经过有经验的老师精心编的,大多数主图和例题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情境很有必要,不过教师不应该生搬硬套,更科学的做法是根据本班实际对之分解,使之成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探研的小情境,再把那些相关连的小情境组合起来,形成数学知识的 “连续剧”,从面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如一些两、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学。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事例是很好的教学情境,但再现难,单用文字或语言描述都不够生动形象直观。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再现生活情境的可能,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实现情境的再现。“优课”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
二、探研生活情境蕴含的数学思想,提炼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情境只是我们提供的一个知识载体,符合学生体验的生活情境,也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降低理解难度的探研对象,教师要利用这个载体,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知识,总结提炼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一)教师演示
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光凭学生想象很难理解透彻,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实物演示的话会收到直观明了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后,解决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做长方形的问题。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会清楚地看到,给定了长(或宽)的数值,可以用两种方法:A先剪出两条长(或宽),再余下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以作宽(或长)这可以概括为“除长平分法”。B先把作为周长的铁丝平分为两部分,再各自剪去长(或宽)这可以概括为“周长取半法”。很显然,演示让学生从中发现了方法,提炼出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技巧。对于数学现象的演示,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于复朵的现象,还可以由教师公开濱示。
(二)表演体验
表演体验是由学生扮演情境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情境中数学元素的联系,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指导学生探索解决相遇问题(笔者认为此提法很有局限性,不如定义为“共同完成”问题为好)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想一想怎么求两人一共走了多长,学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自身的体验会让人更明白其中的算理(道理)。
(三)图示展现
很多时候,一些数学现象可以直接用画图示的方法来展现其过程或结果,为我们提供分析比较的对象,从中发现规律。比如,西师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中用几何图形拼图,除了用实物去拼外,就可以用这个方法。用图示法展现情境,简单明了,易于分析比较,发现联系,从中找到规律。
运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数学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遇事思考的好习惯,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学会并养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在指导学生对现实情境的探研中,既在注重对学生探研方法的的指导,学会使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学会发现数量的关联,掌握现实生活事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更要启发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总结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遇事長心眼,动脑子的习惯。养成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拓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必然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分析典型的数学情境是为了给学生以启迪,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理解情境问题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相似的生活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知识迁移,消化和吸收的目的。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找出生活中与教学情境类似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数学教学质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但也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明确《标准》要求,选取适度的生活情景进入课堂;
二是要处理好生活情景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做到有突破但不偏废,以教材为主,便有变动和创新;
三是要处理好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的关系,要指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发现联系,找到规律,归纳总结出知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