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写好誊清作文便完事,批改打分是老师的事。结果呢,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马马虎虎翻看,绝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分数,不能耐心咀嚼老师增删改动的用意,也无心真正理解和消化批语。针对这种事倍功半的作文教学现状,如何走出这种教学误区,已成为语文老师亟需探幽开拓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文字反映,写出来的文本与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统一,或者表达的准确程度如何,应该是学生自己最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修改作文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学大纲也非常明确地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实际上已经为教师批改作文定下了基调,指明了路子。它的深层意义在于:只有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惯,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所以,语文老师的教学思路应非常明确地把批改作文的着眼点定位在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怎样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我认为要切实制订好计划,分阶段实施。可以分三步走:
   一、渗透秘诀激发欲望
   俗话说:“千锤百炼始成钢”,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作文修改,它明确地蕴含了“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只有反复修改,文章才能通顺、生动,主题鲜明。我们可以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有关名人名家修改文章的动人故事,如曹雪芹、赵树理等古今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经典美谈,让学生从中体会大文豪们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成功秘诀,激发他们积极修改作文的欲望。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问世传奇”的。可见,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也是改出来的。而赵树理指导青年创作的故事更发人深思:1951年秋天,太行山地区村里有位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次,明天让我看。”第二天,青年把稿子改好,送给赵树理,他看了一遍后,让青年拿回去再改。就这样拿来拿去一直到第六天,青年总共改了五次,赵树理这才满意了,说:“好了,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青年疑惑地说:“你光叫我改,怎么不给我讲讲写作经验呢?”赵树理说:“我已经把我的真经全部传给你了。”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同样的道理,只有改,你才会改。赵树理的“真经”就是要习作者有耐心地反复修改。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少了“一半”的作文显然是不及格的。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自改积极性,以培养学生严谨、求精的审美取向和一丝不苟的写作习惯。
   二、演练点拨教师示范
   在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积极性的基础上,要趁热打铁,让学生领悟作文修改的方法。我觉得可以这样操作:老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挑选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或打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怎样改才合理,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老师既要训练学生从细部发现问题选择一些片段进行修改练习,也要让学生学会从大处找到毛病。
   同时,为了修改的快捷和规范,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诸如替换号、删除号、添加号、调整顺序号等等。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面对面,手把手地做修改示范。在点拨指导中告诉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修改、在比较中修改、在思考中修改”。
   有了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修改演练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整篇作文了。老师随机点拨,逐步增加修改的关注点,让学生在修改中越来越敏感和熟练。
   三、突出“三看”放手自改
   反复训练后,学生自改作文固然能积累不少经验,但毕竟还是比较零碎和浅薄的,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梳理修改的途径和方法,这是真正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关键。老师要告诉学生,改出好文章的要旨在于“三看”。
   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时,较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忘了通过对话、心理描写或必要的议论“画龙点睛”,导致一篇文章出现了两个中心。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家务活动》,结尾的议论是“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仔细才能干好。”可见这是他要表达的中心。但在该学生的整篇文章中,大量篇幅写的是洗菜中发现大青虫后,想到了扔掉菜太浪费的道理,似乎文意是“爱惜蔬菜不浪费”这个中心。这样就犯了中心不明确的毛病,修改时应删去一个中心,要么更换事例,使所叙之事与文中议论相一致,要么改写结尾议论句。总之,学生修改时首先要总览全文,从宏观上把握,使作文有一个明确的思想。
   二看内容是否连贯。有了材料,还得会选择和组织,用什么不用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通盘考虑。如果用到两三个材料,这些材料要有共性,其间要有过渡,上下要注意照应,否则会犯内容不连贯的毛病。如有位学生写《学校生活二三事》,却用了较多笔墨写了家中琐事,这样内容上就不连贯了。要让学生知道,文章线索是很重要的写作脉络,时间、空间、逻辑是写作的要素,过渡句、段是文章的框架枢纽。要让学生懂得必要时必须舍得大刀阔斧地删除一些看似精彩却不连贯的语句语段。
   三看语言是否准确。初中生写作文时,词不达意是常有的事。如有位学生这样写人生压力感:“当今社会,就连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都要沦落到当清洁工,可见社会之残酷。”显然,句中的“要沦落到”和“社会之残酷”,应改为“有可能”和“社会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还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自己过生日时同学送礼的场面:“芸送过来一张会唱歌的贺卡,慧拿来一盆水仙花,莉从裤袋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三根德芙巧克力。”句中的“送过来”“拿来”“拿出”应依次改为“递过来”“捧来”“掏出”,这样才准确。另外,学生作文中语言表达晦涩、含糊不清、重复的毛病也不少,这些,我们都要让学生作为修改重点。
   学生自改作文,既要有要求,又要有检查。要及时反馈,评分推动。学生初步具备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后,并不是说从此就可以弱化老师的作用了,老师应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帮助他们实实在在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作文修改是语文教学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作文修改的通幽曲径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探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侧柏毒蛾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总结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本文从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施肥管理、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很显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法与其背道而驰,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不让
广大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时候,由于未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防治效果不理想,常常会擅自增加药量、浓度等甚至使用高毒农药来达到防治效果,不但增加施药成本而且会
教学案情《槐花》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我"对朗润园中一棵槐树由不注意到尽情欣赏的过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情景理三者交融,构成这篇散文独特的意蕴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的举足轻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据调查表明,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很不乐观,面窄、量少、时间短、方法
生活不是写作的唯一源头,但却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泉源。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的“火花”,就能给笔端插上自由灵动的翅膀。    一、亲近自然,情有所依    学生能让自己的情感有所寄予,源于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十三四岁的少年,童心未泯,极具自然形态,如果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最易与大自然的景色交流相应,获得成人所未有的和谐统一。由于处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