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而务实地促进西南地区地理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地理学的繁荣——在丁锡祉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山地科学发展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锡祉先生是我国著名地貌学家、自然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在国内外地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虽然我与先生没有直接的接触,只是大学期间聆听过几次丁先生的报告。但仔细梳理,却发现我大学时就读和现在工作的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建系之初丁先生是名誉系主任)、硕士期间学习所在的西南师范大学城镇与环境科学系(现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博士学习期间所在的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其他文献
2015年以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着眼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统筹河海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立足“四个坚持”确保“三个实现”,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工作,促进
为揭示喀斯特山地植烟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地统计学对黔南喀斯特山地植烟土壤有效态钙、镁、铜、锌等元素进行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黔南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有效铜和有效锌属中等强度变异,交换性镁属强变异。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的半方差函数均为指数模型。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交换性钙空间相关性较弱。黔南州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
柴达木盆地干旱已久,其西部深厚的湖相地层记录着环境演变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大浪滩ZK06钻孔沉积物孢粉分析,结合铀系测年数据,根据孢粉沉积运移总浓度变化、区域代表性针叶
甘家寨滑坡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诱发的特大型滑坡,规模达到1×10^7m^3。滑坡堵塞沙坝河,形成堰塞湖,中断交通,造成32户民房掩埋、55人死亡与失踪,是鲁甸地震区规模最大、
倾倒变形是层状边坡的一种主要变形破坏形式,在以往研究中,单面倾倒已研究较多而双面倾倒尚无研究成果。在充分研究金沙江某水电站左坝肩岩体双面倾倒变形特征基础上,对其形
水动力因素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目前在泥石流消除水动力的分流工程中,全部采用重力流形式,容易被泥石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堵塞,导致分流结构失效。采用水石分离的虹吸
黄土沟谷是黄土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可分为继承性与水蚀性两种类型。其中,水蚀性沟谷是构建区域性地表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然而,利用现有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水
依据天山地区40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气温资料和同期的全球气候指数,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近63年来天山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得到以
运动距离和速度是滑坡致灾区域和致灾强度的主要评价指标。颗粒级配、体积、斜坡坡度、下垫面摩擦系数、含水率等是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按照正交试验原理设计模型试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