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中空腹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1024例健康人群的基本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空腹血糖水平、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空腹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BMI指数、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糖尿病组各测得值最高;空腹糖调节受损与BMI、血压和血脂水平呈现正性相关。结论:空腹糖调节受损与体重、血压、血脂水平密切相关,积极调控机体代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值;空腹糖调节受损;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糖尿病而言,空腹血糖值是重要的检测指标,而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关键,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提高预后水平[1]。因此,研究空腹糖调节受损相关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调查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1024例健康人群,其中男性有653例,女性有371例;年龄在15岁到90岁之间,平均为(46.8±8.4)岁;农村人口有435例,城镇人口有589例。
1.2方法[2]
测量本组人群的体重及身高,并计算BMI:当其超过24kg/㎡时记为超重,超过28kg/㎡时记为肥胖;血压:当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舒张压超过90mmHg时记为高血压;空腹血糖值:当其低于6.1mmol/L记为正常,在6.1-7.0mmol/L之间记为空腹糖调节受损,超过7.0mmol/L记为糖尿病;血脂水平:当TC值超过5.18mmol/L、TC值超过1.7mmol/L和LDL值超过3.37mmol/L、HDL低于1.04mmol/L记为血脂异常。
1.3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增长(P<0.05),同时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P<0.05),男性空腹血糖值普遍高于女性(P<0.05),具体见表1。
空腹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BMI指数、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糖尿病组各测得值最高(P<0.05),具体见表2。
空腹糖调节受损与BMI、血压和血脂水平呈现正性相关,具体见表3。
3.讨论
空腹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其为肝脏抵抗胰岛素而出现的病理生理现象,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信号[3]。因此,医院门诊需要重视空腹血糖检测,特别注意对空腹糖调节受损的筛查。将空腹糖调节受损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促进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本文调查了1024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空腹血糖情况,结果发现其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特别是40岁以后,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率明显提升,在60岁以后发生率再次明显提升,关于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相关可能的原因为体力活动减少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糖耐量减少。此外,分析BMI、血压、血脂水平时,我们发现在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人群中,其水平均明显升高,并表现为正性相关。
综上,空腹糖调节受损与体重、血压、血脂水平密切相关,积极调控机体代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朱漫,卓泉. 我国40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流行病学研究荟萃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01:24-27.
[2]赵晓红,汪玉君,崔凯,郑晓明,吴云涛,李俊娟,吴寿岭. 糖尿病人群不同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5,06:931-934.
[3]徐慧玲.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实施综合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7:263-264.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中空腹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1024例健康人群的基本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空腹血糖水平、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空腹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BMI指数、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糖尿病组各测得值最高;空腹糖调节受损与BMI、血压和血脂水平呈现正性相关。结论:空腹糖调节受损与体重、血压、血脂水平密切相关,积极调控机体代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值;空腹糖调节受损;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糖尿病而言,空腹血糖值是重要的检测指标,而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关键,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提高预后水平[1]。因此,研究空腹糖调节受损相关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调查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1024例健康人群,其中男性有653例,女性有371例;年龄在15岁到90岁之间,平均为(46.8±8.4)岁;农村人口有435例,城镇人口有589例。
1.2方法[2]
测量本组人群的体重及身高,并计算BMI:当其超过24kg/㎡时记为超重,超过28kg/㎡时记为肥胖;血压:当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舒张压超过90mmHg时记为高血压;空腹血糖值:当其低于6.1mmol/L记为正常,在6.1-7.0mmol/L之间记为空腹糖调节受损,超过7.0mmol/L记为糖尿病;血脂水平:当TC值超过5.18mmol/L、TC值超过1.7mmol/L和LDL值超过3.37mmol/L、HDL低于1.04mmol/L记为血脂异常。
1.3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增长(P<0.05),同时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P<0.05),男性空腹血糖值普遍高于女性(P<0.05),具体见表1。
空腹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BMI指数、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糖尿病组各测得值最高(P<0.05),具体见表2。
空腹糖调节受损与BMI、血压和血脂水平呈现正性相关,具体见表3。
3.讨论
空腹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其为肝脏抵抗胰岛素而出现的病理生理现象,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信号[3]。因此,医院门诊需要重视空腹血糖检测,特别注意对空腹糖调节受损的筛查。将空腹糖调节受损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促进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本文调查了1024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空腹血糖情况,结果发现其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特别是40岁以后,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率明显提升,在60岁以后发生率再次明显提升,关于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相关可能的原因为体力活动减少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糖耐量减少。此外,分析BMI、血压、血脂水平时,我们发现在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人群中,其水平均明显升高,并表现为正性相关。
综上,空腹糖调节受损与体重、血压、血脂水平密切相关,积极调控机体代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朱漫,卓泉. 我国40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流行病学研究荟萃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01:24-27.
[2]赵晓红,汪玉君,崔凯,郑晓明,吴云涛,李俊娟,吴寿岭. 糖尿病人群不同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5,06:931-934.
[3]徐慧玲.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实施综合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7: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