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主要场所。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改革的主要要求。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平台,浅述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由于大多数生物教师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亦按传统方法进行,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变成单纯性的死记硬背,缺乏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产生了学生学习生物“越学越烦,越学越无趣”的现象。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已摆在了我们生物教师的面前。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认真撰写学案,转变教学观念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与教案相较而言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以学生为中心等优势。教师通过撰写学案,逐渐摆脱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二、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教学,随意教学,教学过程就能够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为学生提供精简的、合理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保障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师如何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我认为需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钻研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编纂产生的,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每一个生物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体会教材内容中体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2.精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加工、选择、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编纂的初中生物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完全一改传统教材中的单一学习方式,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提问和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自己来发现、研究问题,同时在学生之间还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对彼此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修正,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依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胆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种子萌发需要肥料”……
教师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如:水分组、空气组、肥料组……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本组的假设。其中空气组在设计实验时,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案:用针管将容器抽成真空;用燃烧蜡烛的办法消耗容器中的空气等等,但在方案交流中都被一一否定了,最后,选用了最好最为简单实用的办法:用水隔离。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教师自己的特点。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内容时,由于细胞分裂的微观化、抽象化,学生平时并没有相关的概念和印象,如果在教学时仅仅以书本上的图形作为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或利用显微投影仪,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际分裂过程展示给学生),并辅以相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当然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一些变化特点的记忆,因此教师还要利用板书加以强调。
五、营造和谐氛围,建立评价体系
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交流地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促进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每一次微小的成功,教师都给予激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当然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时候更应注意语言的使用的恰当性。如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只是以“对”、“很好”、“不错”这些统一、单调的词语,无法体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评价,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让教师的表扬变得无足轻重。
教师的评价还要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话语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为了贯彻新课标确定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能力”新理念,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由于大多数生物教师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亦按传统方法进行,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变成单纯性的死记硬背,缺乏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产生了学生学习生物“越学越烦,越学越无趣”的现象。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已摆在了我们生物教师的面前。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认真撰写学案,转变教学观念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与教案相较而言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以学生为中心等优势。教师通过撰写学案,逐渐摆脱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二、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教学,随意教学,教学过程就能够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为学生提供精简的、合理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保障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师如何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我认为需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钻研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编纂产生的,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每一个生物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体会教材内容中体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2.精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加工、选择、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编纂的初中生物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完全一改传统教材中的单一学习方式,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提问和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自己来发现、研究问题,同时在学生之间还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对彼此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修正,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依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胆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种子萌发需要肥料”……
教师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如:水分组、空气组、肥料组……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本组的假设。其中空气组在设计实验时,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案:用针管将容器抽成真空;用燃烧蜡烛的办法消耗容器中的空气等等,但在方案交流中都被一一否定了,最后,选用了最好最为简单实用的办法:用水隔离。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教师自己的特点。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内容时,由于细胞分裂的微观化、抽象化,学生平时并没有相关的概念和印象,如果在教学时仅仅以书本上的图形作为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或利用显微投影仪,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际分裂过程展示给学生),并辅以相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当然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一些变化特点的记忆,因此教师还要利用板书加以强调。
五、营造和谐氛围,建立评价体系
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交流地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促进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每一次微小的成功,教师都给予激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当然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时候更应注意语言的使用的恰当性。如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只是以“对”、“很好”、“不错”这些统一、单调的词语,无法体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评价,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让教师的表扬变得无足轻重。
教师的评价还要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话语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为了贯彻新课标确定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能力”新理念,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