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计核算制度内容
我国目前存在的“统一会计制度”仅仅是指在中央国务院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财政制度,而其他部门所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都不在此项制度范围内,只有广泛含义中的会计制度能够将监证会的相关信息披露原则涵盖到“统一会计制度”当中。广泛含义的会计制度是指与企业的财务会计以及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着一规范性意义的文件的总称。而当下已经存在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有效性一直被会计行业研究者所探讨,虽然二者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一种会计规范形式,但是理论上也存在差别。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服务,更加偏向于税务主导;而会计准则主要强调的是对投资人或者是贷款人进行的一项服务,更加着重于资本主义的导向。通常情况下,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的相关科目进行设置,对相关凭证以及报表进行编制确认,工作中极少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因素进行确认;而会计准则则是很少的涉及到会计记录的内容,更多的是对财务报告进行仔细确认审核和计量。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中没有对计提折旧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不需对已经消耗的固定资产进行再次评估,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单统计时,账面上都是已经购买的账单,因此,固定资产在不断的被消耗后,其真正的实际利用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总量往往是高于固定资产实际的使用总量。另外,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通常都是采用收付实现的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的预期计算,并且由于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例如:社会的捐赠或者无偿调入的资产是没有会计进行相关计算的。
(二)缺少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意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相关工作部门缺少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的管理,更加缺少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管理的意识,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安全及其容易遭受到各种威胁。并且由于固定资产安全管理人员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心,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导致许多短暂闲置的固定资产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安全保护管理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这些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很难被再次利用,严重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混乱。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另外,从事业单位的固定資产现存的管理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没有进行相对统一的管理,甚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或者国资部门都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工作管理,这就导致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由于对固定资产缺少专业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固定资产上报时往往会忽略整体的利益。
三、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策略
(一)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时,首先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应该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后期固定资产的保管三个方面进行制度的制定。其次在进行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制定时要依照节约成本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另外,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时,要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入账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要求进行资产记录,对于无偿调入或其他形式的固定资产更要严格进行账目计入;其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时,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相关准确计算,以保证在账目体现出的固定资产的实用价值的有效性。
(二)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是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法律规定。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时,相应的也可以建立一种责任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是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责任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建立责任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会相应的简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只需要找到其管理负责人即可;另一方面,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要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作者单位为山东省诸城市财政局)
我国目前存在的“统一会计制度”仅仅是指在中央国务院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财政制度,而其他部门所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都不在此项制度范围内,只有广泛含义中的会计制度能够将监证会的相关信息披露原则涵盖到“统一会计制度”当中。广泛含义的会计制度是指与企业的财务会计以及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着一规范性意义的文件的总称。而当下已经存在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有效性一直被会计行业研究者所探讨,虽然二者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一种会计规范形式,但是理论上也存在差别。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服务,更加偏向于税务主导;而会计准则主要强调的是对投资人或者是贷款人进行的一项服务,更加着重于资本主义的导向。通常情况下,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的相关科目进行设置,对相关凭证以及报表进行编制确认,工作中极少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因素进行确认;而会计准则则是很少的涉及到会计记录的内容,更多的是对财务报告进行仔细确认审核和计量。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中没有对计提折旧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不需对已经消耗的固定资产进行再次评估,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单统计时,账面上都是已经购买的账单,因此,固定资产在不断的被消耗后,其真正的实际利用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总量往往是高于固定资产实际的使用总量。另外,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通常都是采用收付实现的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的预期计算,并且由于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例如:社会的捐赠或者无偿调入的资产是没有会计进行相关计算的。
(二)缺少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意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相关工作部门缺少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的管理,更加缺少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管理的意识,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安全及其容易遭受到各种威胁。并且由于固定资产安全管理人员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心,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导致许多短暂闲置的固定资产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安全保护管理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这些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很难被再次利用,严重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混乱。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另外,从事业单位的固定資产现存的管理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没有进行相对统一的管理,甚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或者国资部门都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工作管理,这就导致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由于对固定资产缺少专业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固定资产上报时往往会忽略整体的利益。
三、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策略
(一)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时,首先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应该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后期固定资产的保管三个方面进行制度的制定。其次在进行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制定时要依照节约成本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另外,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时,要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入账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要求进行资产记录,对于无偿调入或其他形式的固定资产更要严格进行账目计入;其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时,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相关准确计算,以保证在账目体现出的固定资产的实用价值的有效性。
(二)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是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法律规定。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时,相应的也可以建立一种责任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是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责任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建立责任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会相应的简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只需要找到其管理负责人即可;另一方面,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要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作者单位为山东省诸城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