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模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数学模型起到了了解概念、加深理解、巩固基础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然后利用数学模型来充实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2;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65-01
  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比较直观地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理论概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借助于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一、巧用数学模型,了解概念
  数学问题是抽象的,正因为抽象所以形成了数学问题。对于接触数学时间不长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一些概念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达到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目的。
  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的“认识乘法”为例,乘法作为基础运算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们以后在解题时所产生的结果。小学生通常是很少有概念意识的,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走。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阐释一下具体的概念,并且辅以数学模型,让学生加深印象,以便于在以后的运算过程中熟练运用。首先,明确乘法的概念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五组数量相同的苹果,提问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学生们如果用乘法算的话怎样办。以简单的数学模型来对乘法的概念加以补充,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具体的意思,以苹果代指将要进行计算的数字,给学生以开放的想象空间。
  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不仅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概念,把握住知识点,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巧用数学模型,加深理解
  数学问题是需要不断理解的,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知识点。那么,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对数学问题加深理解呢?对问题的理解加深是初步了解的进一步加深,那么数学模型的运用也要进一步升华。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然后利用数学模型来充实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教学模型的选择也应该慎重,难度要适当增加,不要超过小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以“认识负数”这一章为例,相信在讲这一章之前,没有几个学生能知道负数,更不要说它的概念以及运用方法了。如果运用与“认识乘法”相同的数学模型,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也会使学生减轻学习的兴趣,会使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负数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初步了解,随后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探讨,负数在生活中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以及有什么运用,能否用图形表现出来。一段时间之后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结束后,教师在黑板上有顺序地列举几个不连续的负数与正数,然后由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以这些数字为基础,画出一个温度计的模型。经过学生们的参与,使学生充分认识负数,并且加深了理解。
  在做模型的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参与,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增强了课堂的和谐氛围。
  三、巧用数学模型,巩固基础
  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基础,只有将基础巩固好了,才能进行思维拓展与创新。在数学考试中,70%的题是基础题,只要把基础打牢,那么这70%的分数就会信手拈来,由此可见,基础是多么重要。小学正是一个夯实基础的阶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筑基。教师要牢牢地把握这一点,通过数学模型为学生巩固基础,然后再适当地进行拓展。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通过题海战术来为学生们巩固基础,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数学模型也逐渐应用在巩固基础上。
  以“方程”这一章为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呢?例如,有一棵大树高8米,有两棵高度相同小树长度的和与这棵大树相差4米,问这两棵小树的高度为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分别列出自己的运算方程式,然后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在学生讲解自己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看能否运用别的方法更直观简单地得出方程式。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将解题所需要的数学模型画在黑板上,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模型进行二次解题,看能否出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在这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生的关注点,及时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复习,充分夯实基础。
  巩固基础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们又熟悉了一次知识点,更是明确了数学模型的作用,逐渐将使用数学模型作为习惯。
  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也反映了小学数学课堂深入贯彻和实施了素质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到人文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勋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12).
  [2]叶萍恺.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其他文献
利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与Mohr-Coulomb准则关联函数,分析研究了Hoek-Brown准则中所采用参数不同选取值对于岩体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的影响。结果表明:c及φ值随着GSI的增
摘 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研究多媒体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媒体;兴趣;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96-01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在经济
时频终端不仅需要给出与标准时间同步的时间信息,还要输出与时间信息的秒前沿同步的采样脉冲信号,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同步的保持。结合时频终端的同步原理和同步精度,详细分析了影
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开发的,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本文提出并实现了试题录入、在线考试和自动评分等一系
介绍了VoFi(Voiceover IP over WiFi)Phone模块在嵌入式Linux系统Monta Vista Linux Consumer Electronics Edition和Qtopia Phone Edition软件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了Qt
摘 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主要有:合理导入新课,串联相关知识;强化练习习题,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生生互动,促进合作探究。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串联知识;强化训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100-01  新课改背景下,“导学互动”教学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实际上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不断扩大阅读量。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技巧;积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46-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
目前大部分Web服务质量属性都采用精确数值型描述,不能适应客户对服务QoS描述的需求。为了增强服务QoS描述能力,给出混合QoS模型。该模型将QoS属性分为精确数值型、区间数值型
波形钢板结构物是几何正交异性体,分析颇为复杂。其三维模型虽能反应结构物实际形态,但在建模分析、计算及考虑影响因素上存在难度。若能采用平面模型代替三维模型,则会大大减轻
摘 要:开放式教学,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方式,宽松和民主的环境,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操作过程中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小学生对数学认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