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东汽人洋溢着幸福、成就之感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了东汽人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彻底重建!
43年的心血,毁于一役!300个生命陨落!对于所有的东汽人,如同晴天霹雳。东汽人不相信眼泪,下决心以最快速度建成一个新东汽。
东汽人明白,从43前的创业之始,东汽人的经历就是这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2009年2月26日,距离地震不足一年,这是一个载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东汽新基地设备安装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东汽进入边建设、边生产的阶段。
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发挥智慧。重建,新生,舍我其谁!
好的领头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路人,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张志英东汽好舵手
张志英不仅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而且是教授级工程师、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因为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张志英还是2008年度四川省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创业企业家、四川省第八届十大财经年度人物。
震前,作为总经理张志英给东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从事汽轮机技术研究和企业管理以来,为公司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改革与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震后,张志英带领全体东汽干部职工,在灾后第五天便开始恢复生产,启动灾后重建规划和建设,开展了一场一边抗震救灾,一边恢复生产,一边推进恢复重建的抗震自救争夺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的关心下,震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志英带领班子成员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最后选定了八角井,东汽的重建开始了。
面对东汽的损失与重建的难度,张志英很有自信。因为在张志英心中,他深深的相信东汽,他所带领的企业,是特别的,企业条件很艰苦,但是经营的效果还是很好。张志英的信心就是东汽人的信心。所以在大灾之年东汽仍然能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8亿元的动人业绩。
大灾之后,金融风暴紧随而至。张志英带领领导班子作出快速反应,加大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坚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推进“多电并举”产品开发战略,采取有力措施超前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2009年,东汽实现产值167亿元,近三年经济总量超过前40年总和,创造了东汽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东汽精神”的伟大风貌。
更为可贵的是,张志英始终怀感恩之心、携报国之志,恪尽中国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他的领导下,东汽以企业发展带动周边发展,先后为四川贫困山区捐建数座希望小学和数条乡村公路,资助数十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还与贫困乡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张志英作为现代化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大灾关头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优良品质,展现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光辉形象。相信在张志英的带领下,东汽正向着世界一流电力设备企业昂首阔步、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兑现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面对灾难,人心沉痛,需要更多的精神鼓舞,方能擦干泪水,开创新的美好生活。悲痛东汽人背后,站着的是坚强温暖的党组织。
何显富为新东汽的建设保驾护航
“躺下去是灾民,站起来才是巨人!”这是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在地震发生后常说的一句话。
震后,何显富第一时间发出抢险救灾动员令,他一次次不顾安危,不断冲进废墟指挥救援,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在他的指挥下被救出来。
他要求,一个都不放弃。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出更多的人。没时间去顾自己的家人,没有时间去悲痛,他日夜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从地震那天起,何显富没有休一天假期。
在地震当天重建开始了,又是何显富,他鼓舞人心,拿着大喇叭,站在瓦砾上高喊,准备恢复生产。这一刻,大家都擦去脸上的泪水。地震后一年多里的日夜奋战,使得东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重建,何显富再辛苦再累都是甘之如饴的。
一直以来,何显富都在牵头为东汽凝聚一颗颗人心。东汽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在东汽恢复重建两年时间里,干部素质工程、党员先锋工程、人才强企工程、廉洁阳光工程、“人和”文化工程,为新生的东汽在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等方面做好思想和人才储备,保证东汽从容应对危机。东汽打赢了恢复生产、高效重建、职工安置、生产搬迁、管理方式转变一场场硬仗。
2009年,何显富当选年度“中国工业十大党建先锋人物”,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党建先锋单位。今天,何显富仍然以超人的毅力奋斗在东汽这片沃土之上,东汽的每一分进步,都是他的快乐所在。
一个企业总是需要这样一种人:他们才能全面,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就战斗在哪里,为的是企业各方面发展都顺利进行。
肖珉东汽的多面手
46岁的肖珉是第二代东汽人,作为东汽公司副总经理,重建任务他担子不轻,他是东汽八角井重建基地总指挥。
震后救人有他,抗震救灾协调有他,重建现场总指挥还是他。作为东汽在德阳八角井镇新基地建设的负责人,他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忙碌着。
东汽新基地的建设中,涉及基建、设备、能源、工艺等诸多专业,而且因为进度的原因,必然需要交叉施工,多专业、多工种的协调也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幸好,肖珉分管多年公司基建、装备和能源系统等,基建项目管理、设备和能源等专业都非常全面。
全面的才能背后是精准的思维。肖珉不仅专业全面,而且行动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很注重根据事实进行决策,他不仅关注重建项目的全局性和系统性,也关注某些关键的细节。遇到问题,他总是全面分析、认真思考,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坚决执行。
正是肖珉的这份才能与这份身体力行,东汽的重建才更好更快的得以实现。在重建任务完成的今天,肖珉仍然不会稍微松懈,他要为东汽付出所有的心血。
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在东汽的发展历程中,抗震救灾之中,重建新生之中,东汽的女同志们撑起了半边天。
五朵金花东汽亮丽风景线
何贤英、何平、杜蓉芳、陈英、尚丽萍,被誉为重建战线的五朵金花。五个女人有句共同的话:为了新基地早日建成,再苦再累,也值!她们展现了东汽女性的时代精神。
何贤英是个朴实、温和、低调、实干的女人。在这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在岗位上辛勤奉献,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东汽汉旺厂房的电气系统改造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是2007年国内少有之率先实施项目天津东汽风电叶片冷热电联产项目,都有她辛勤的足迹。
在八角井新基地重建的紧要时日,从土建施工用电到公司110KV变电站投运的几百个日日夜夜,新基地公用系统建设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足迹。50多个厂房变配电系统、3000多台厂房及办公场所动力箱(柜)选型和工艺定位以及线缆型号、路由走向的确定、8个10KV配电室和金沙110KV变电站方案评审、上百个技术采购规范编制和招标实施、施工协调……无不见证着她的汗水。 白天,她忙碌在现场,处理各种问题,与施工队、设计院进行交流,晚上,当人们都休息的时候,她又抓住时机摆开了图纸,设计、修改、完善,为工厂电缆费用节约了7-800万元。
在东汽的建设历程上有自己洒下的汗水,是自豪的。这是何贤英发自内心的声音。
何平,干脆利索、爽朗耿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12年,成为最早一批进驻八角基地的职工。由于公司的重建工作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她的工作一再提速。投标的单位送上的文本参差不齐,她和同事的工作负荷加大不少。
隔板制造厂房是东汽重建项目第一个开工工程。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开工,何平与负责该项目的万重农同志等,连续工作,就连晚饭都没能顾上吃,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离开办公室,回到板房的家吃包方便面又继续工作到清晨。这样为了工程能早日建成而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常事。
她说,“我们的进度加快一天,就离目标近一天。看着一个一个工程在我们的努力工作下如期开工,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自豪。”
杜蓉芳,1993年参加工作,调入重建办以前,她在置业公司上班,所从事的也主要是基建监理工作。在她心里,孩子的成长和新基地的建成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既然二者不能同时兼顾,她选择了工作。
作为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的建设单位现场业主代表,杜蓉芳直接服务于施工单位,及时提前协调解决施工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她不仅对重建办的六天工作制无怨无悔,而且在工作中注重经验摸索与实践效率,为重建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从事建筑行业17年的杜蓉芳,无论是对工程造价还是现场施工、项目招投标,整个范围的程序她都很清楚,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所以无论是图纸的临时改动还是技术资料的把关或者帮带新手,都有她的汗水和身影。
八角井重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给建成以后的资料归档和技术查询等减少后患,所以她总是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力争做到更好。
陈英,2008年7月1日到重建办。参与制定工作流程,制定项目管理流程,跟踪现场的场地整理和地勘进度,后来又参与各大项目的招标评审和相关的招标工作,同时参与一些零星项目的合同编制洽谈及监理合同洽谈。
重建施工开始后,她担任协调组组长。协调组相当于重建的窗口,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难处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答问题、解决困难,对于比较棘手的问题向上汇报。陈英的协调组收到的工作联系常有上千件,工作涉及穿插施工、技术、经济、材料、合同,还牵涉到项目的土建、安装、道路。相当繁琐。
陈英的孩子才7岁多,由绵竹的父母帮忙照顾,她每周只能回去看女儿两次。她很自豪地说:“参与重建是一种骄傲,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
尚丽萍,2008年6月进入新基地建设现场,参与了前期准备工作,如图纸、地勘、以及与技术、设计等单位的沟通工作。随后,她主要从事与能源处等许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尽量为现场创造条件,协调水、电、气的配合。
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如此。一个小地方改动就有相应的连锁反应。修改过程中,沟通不好就可能造成损失,他们就要想办法调动内部开动脑筋、集中力量尽量完善。
一般说来,交到尚丽萍手上的内容都是在重建现场很棘手的,如果做不到位,现场会闹起来。为此,尚丽萍和她的同事们需要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细心。
她每天都是那样忙碌,那样劳累,她说:为东汽重建尽力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五个不同的女人,五种相似的人生,殊途同归地诠释着一种相同的人生价值:奉献!这一朵朵灿烂无比的金花盛放在重建之路上,变得格外光华灿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80后,是东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今天的表现,就是将来东汽的表现。
张军吃苦耐劳敢拼博的80后
张军,这个清秀而年轻的小伙子身上,更多的是干练和吃苦耐劳。
在重建中,张军是前期规划组里跑现场最多的人员。除日常工作外,张军还担任着来访接待工作。他曾经一天之内接待参观的客人达10余次。由于需要对重建项目做基本的讲解、与来访客人进行交流,他经常一讲就是两三个钟头,嗓子冒烟。
从着手选址到现在新基地的建设进展日新月异、初具雏形,张军是这个过程的全程见证人和参与者。张军陪同和各方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专业勘测。每天回家已是深夜。
选址期间,尽管张军只是个普通的员工,深刻的责任感使他觉得压力很大。因此,他和专家组力求将工作做得细致,认真研究选址要素、开专家评审会、讨论会、协作、给每块地打分,张军协助领导,跑前跑后,从无怨言。
每当,张军走在八角井基地的东汽大道,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一种速度、一种快节奏。张军只要想到要把东汽新基地建成规模上、设备配置上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基地就觉得浑身是劲。
张军想起逝去的同志,仍然会伤感,但他将悲伤化为力量,尽自己的全力,把新东汽建设好,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新东汽。
在东汽,张军这样的80后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开启东汽的美好未来。
后记:当下,东汽人正众志成城为东汽崛起而拼搏奋斗,立志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东汽。这正是“东汽精神”的最佳写照。然而,东汽人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份感恩之心。看吧,东汽人在玉树的救援中极大的发挥了自己的光与热。这感恩与回报也是“东汽精神”的无尽折射。谱写“东汽精神”新篇章,东汽人将不断演绎精彩。
43年的心血,毁于一役!300个生命陨落!对于所有的东汽人,如同晴天霹雳。东汽人不相信眼泪,下决心以最快速度建成一个新东汽。
东汽人明白,从43前的创业之始,东汽人的经历就是这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2009年2月26日,距离地震不足一年,这是一个载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东汽新基地设备安装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东汽进入边建设、边生产的阶段。
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发挥智慧。重建,新生,舍我其谁!
好的领头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路人,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张志英东汽好舵手
张志英不仅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而且是教授级工程师、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因为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张志英还是2008年度四川省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创业企业家、四川省第八届十大财经年度人物。
震前,作为总经理张志英给东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从事汽轮机技术研究和企业管理以来,为公司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改革与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震后,张志英带领全体东汽干部职工,在灾后第五天便开始恢复生产,启动灾后重建规划和建设,开展了一场一边抗震救灾,一边恢复生产,一边推进恢复重建的抗震自救争夺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的关心下,震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志英带领班子成员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最后选定了八角井,东汽的重建开始了。
面对东汽的损失与重建的难度,张志英很有自信。因为在张志英心中,他深深的相信东汽,他所带领的企业,是特别的,企业条件很艰苦,但是经营的效果还是很好。张志英的信心就是东汽人的信心。所以在大灾之年东汽仍然能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8亿元的动人业绩。
大灾之后,金融风暴紧随而至。张志英带领领导班子作出快速反应,加大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坚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推进“多电并举”产品开发战略,采取有力措施超前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2009年,东汽实现产值167亿元,近三年经济总量超过前40年总和,创造了东汽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东汽精神”的伟大风貌。
更为可贵的是,张志英始终怀感恩之心、携报国之志,恪尽中国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他的领导下,东汽以企业发展带动周边发展,先后为四川贫困山区捐建数座希望小学和数条乡村公路,资助数十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还与贫困乡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张志英作为现代化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大灾关头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优良品质,展现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光辉形象。相信在张志英的带领下,东汽正向着世界一流电力设备企业昂首阔步、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兑现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面对灾难,人心沉痛,需要更多的精神鼓舞,方能擦干泪水,开创新的美好生活。悲痛东汽人背后,站着的是坚强温暖的党组织。
何显富为新东汽的建设保驾护航
“躺下去是灾民,站起来才是巨人!”这是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在地震发生后常说的一句话。
震后,何显富第一时间发出抢险救灾动员令,他一次次不顾安危,不断冲进废墟指挥救援,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在他的指挥下被救出来。
他要求,一个都不放弃。他只有一个念头,救出更多的人。没时间去顾自己的家人,没有时间去悲痛,他日夜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从地震那天起,何显富没有休一天假期。
在地震当天重建开始了,又是何显富,他鼓舞人心,拿着大喇叭,站在瓦砾上高喊,准备恢复生产。这一刻,大家都擦去脸上的泪水。地震后一年多里的日夜奋战,使得东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重建,何显富再辛苦再累都是甘之如饴的。
一直以来,何显富都在牵头为东汽凝聚一颗颗人心。东汽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在东汽恢复重建两年时间里,干部素质工程、党员先锋工程、人才强企工程、廉洁阳光工程、“人和”文化工程,为新生的东汽在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等方面做好思想和人才储备,保证东汽从容应对危机。东汽打赢了恢复生产、高效重建、职工安置、生产搬迁、管理方式转变一场场硬仗。
2009年,何显富当选年度“中国工业十大党建先锋人物”,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党建先锋单位。今天,何显富仍然以超人的毅力奋斗在东汽这片沃土之上,东汽的每一分进步,都是他的快乐所在。
一个企业总是需要这样一种人:他们才能全面,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就战斗在哪里,为的是企业各方面发展都顺利进行。
肖珉东汽的多面手
46岁的肖珉是第二代东汽人,作为东汽公司副总经理,重建任务他担子不轻,他是东汽八角井重建基地总指挥。
震后救人有他,抗震救灾协调有他,重建现场总指挥还是他。作为东汽在德阳八角井镇新基地建设的负责人,他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忙碌着。
东汽新基地的建设中,涉及基建、设备、能源、工艺等诸多专业,而且因为进度的原因,必然需要交叉施工,多专业、多工种的协调也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幸好,肖珉分管多年公司基建、装备和能源系统等,基建项目管理、设备和能源等专业都非常全面。
全面的才能背后是精准的思维。肖珉不仅专业全面,而且行动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很注重根据事实进行决策,他不仅关注重建项目的全局性和系统性,也关注某些关键的细节。遇到问题,他总是全面分析、认真思考,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坚决执行。
正是肖珉的这份才能与这份身体力行,东汽的重建才更好更快的得以实现。在重建任务完成的今天,肖珉仍然不会稍微松懈,他要为东汽付出所有的心血。
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在东汽的发展历程中,抗震救灾之中,重建新生之中,东汽的女同志们撑起了半边天。
五朵金花东汽亮丽风景线
何贤英、何平、杜蓉芳、陈英、尚丽萍,被誉为重建战线的五朵金花。五个女人有句共同的话:为了新基地早日建成,再苦再累,也值!她们展现了东汽女性的时代精神。
何贤英是个朴实、温和、低调、实干的女人。在这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在岗位上辛勤奉献,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东汽汉旺厂房的电气系统改造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是2007年国内少有之率先实施项目天津东汽风电叶片冷热电联产项目,都有她辛勤的足迹。
在八角井新基地重建的紧要时日,从土建施工用电到公司110KV变电站投运的几百个日日夜夜,新基地公用系统建设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足迹。50多个厂房变配电系统、3000多台厂房及办公场所动力箱(柜)选型和工艺定位以及线缆型号、路由走向的确定、8个10KV配电室和金沙110KV变电站方案评审、上百个技术采购规范编制和招标实施、施工协调……无不见证着她的汗水。 白天,她忙碌在现场,处理各种问题,与施工队、设计院进行交流,晚上,当人们都休息的时候,她又抓住时机摆开了图纸,设计、修改、完善,为工厂电缆费用节约了7-800万元。
在东汽的建设历程上有自己洒下的汗水,是自豪的。这是何贤英发自内心的声音。
何平,干脆利索、爽朗耿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12年,成为最早一批进驻八角基地的职工。由于公司的重建工作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她的工作一再提速。投标的单位送上的文本参差不齐,她和同事的工作负荷加大不少。
隔板制造厂房是东汽重建项目第一个开工工程。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开工,何平与负责该项目的万重农同志等,连续工作,就连晚饭都没能顾上吃,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离开办公室,回到板房的家吃包方便面又继续工作到清晨。这样为了工程能早日建成而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常事。
她说,“我们的进度加快一天,就离目标近一天。看着一个一个工程在我们的努力工作下如期开工,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自豪。”
杜蓉芳,1993年参加工作,调入重建办以前,她在置业公司上班,所从事的也主要是基建监理工作。在她心里,孩子的成长和新基地的建成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既然二者不能同时兼顾,她选择了工作。
作为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的建设单位现场业主代表,杜蓉芳直接服务于施工单位,及时提前协调解决施工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她不仅对重建办的六天工作制无怨无悔,而且在工作中注重经验摸索与实践效率,为重建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从事建筑行业17年的杜蓉芳,无论是对工程造价还是现场施工、项目招投标,整个范围的程序她都很清楚,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所以无论是图纸的临时改动还是技术资料的把关或者帮带新手,都有她的汗水和身影。
八角井重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给建成以后的资料归档和技术查询等减少后患,所以她总是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力争做到更好。
陈英,2008年7月1日到重建办。参与制定工作流程,制定项目管理流程,跟踪现场的场地整理和地勘进度,后来又参与各大项目的招标评审和相关的招标工作,同时参与一些零星项目的合同编制洽谈及监理合同洽谈。
重建施工开始后,她担任协调组组长。协调组相当于重建的窗口,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难处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答问题、解决困难,对于比较棘手的问题向上汇报。陈英的协调组收到的工作联系常有上千件,工作涉及穿插施工、技术、经济、材料、合同,还牵涉到项目的土建、安装、道路。相当繁琐。
陈英的孩子才7岁多,由绵竹的父母帮忙照顾,她每周只能回去看女儿两次。她很自豪地说:“参与重建是一种骄傲,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
尚丽萍,2008年6月进入新基地建设现场,参与了前期准备工作,如图纸、地勘、以及与技术、设计等单位的沟通工作。随后,她主要从事与能源处等许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尽量为现场创造条件,协调水、电、气的配合。
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如此。一个小地方改动就有相应的连锁反应。修改过程中,沟通不好就可能造成损失,他们就要想办法调动内部开动脑筋、集中力量尽量完善。
一般说来,交到尚丽萍手上的内容都是在重建现场很棘手的,如果做不到位,现场会闹起来。为此,尚丽萍和她的同事们需要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细心。
她每天都是那样忙碌,那样劳累,她说:为东汽重建尽力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五个不同的女人,五种相似的人生,殊途同归地诠释着一种相同的人生价值:奉献!这一朵朵灿烂无比的金花盛放在重建之路上,变得格外光华灿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80后,是东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今天的表现,就是将来东汽的表现。
张军吃苦耐劳敢拼博的80后
张军,这个清秀而年轻的小伙子身上,更多的是干练和吃苦耐劳。
在重建中,张军是前期规划组里跑现场最多的人员。除日常工作外,张军还担任着来访接待工作。他曾经一天之内接待参观的客人达10余次。由于需要对重建项目做基本的讲解、与来访客人进行交流,他经常一讲就是两三个钟头,嗓子冒烟。
从着手选址到现在新基地的建设进展日新月异、初具雏形,张军是这个过程的全程见证人和参与者。张军陪同和各方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专业勘测。每天回家已是深夜。
选址期间,尽管张军只是个普通的员工,深刻的责任感使他觉得压力很大。因此,他和专家组力求将工作做得细致,认真研究选址要素、开专家评审会、讨论会、协作、给每块地打分,张军协助领导,跑前跑后,从无怨言。
每当,张军走在八角井基地的东汽大道,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一种速度、一种快节奏。张军只要想到要把东汽新基地建成规模上、设备配置上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基地就觉得浑身是劲。
张军想起逝去的同志,仍然会伤感,但他将悲伤化为力量,尽自己的全力,把新东汽建设好,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新东汽。
在东汽,张军这样的80后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开启东汽的美好未来。
后记:当下,东汽人正众志成城为东汽崛起而拼搏奋斗,立志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东汽。这正是“东汽精神”的最佳写照。然而,东汽人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份感恩之心。看吧,东汽人在玉树的救援中极大的发挥了自己的光与热。这感恩与回报也是“东汽精神”的无尽折射。谱写“东汽精神”新篇章,东汽人将不断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