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形态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行为成立、生效与有效在行政法中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对行政行为成立、有效和生效三个方面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分别提出对行政行为成立、有效与生效界定的个人意见。
  【关键词】行政行为;生效;行政法
  行政行为成立、生效与有效概念之间的含混模糊且长期存在,不同学术著作之间观点的相互冲突暂且不论,就同一学者的同一著作甚至也会出现观点矛盾的情况。一些学者对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与有效的概念的界定避而不谈,而是转而论述行政行为成立、生效与有效的要件,但这并不会有助于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本文对行政行为成立、有效和生效三者之间概念进行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行政行为成立概念的厘定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做出或者形成,指行政行为已经完成其做出过程,具备了行政行为的形成条件,成为已经确定的法律行为。也有的学者从行政行为的成立的意义的角度来阐述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①也有學者认为行政行为的成立解决的是行政行为的有无问题。
  上述几种论述,总结说来,行政行为的成立,即行政行为在事实上已经客观存在,换句话说,行政行为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从行政法的程序角度来看,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处理行为已经走完行政程序,对外已经以行政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行政法的实体角度看,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处理行为内容已经最终确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已在行政行为中固定下来。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概念的辨析
  在学者论著之中,其常与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有效混同。有的学者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从其成为具体行政行为时开始就产生法律效力,“生效条件”不过是“成立条件”的别称,因而主张废弃“生效条件”的提法。这一观点将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等同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也有的学者认为:“生效要件就是行政行为能否产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只有符合生效要件的行为才是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这一观点是将行政行为的生效等同于行政行为的有效对行政行为的生效的概念。当然,也有学者给出了正面的回答:“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相对人发生效力,产生确定力、约束力。行政行为的成立只是对行政机关产生拘束力,对相对人还不能产生效力。行政行为对相对人产生效力,是在其生效之后” ②。但这一界定,并没有解释行政行为生效的概念,而是阐述行政行为生效后的法律效果,用概念和构成要件进行相互解释,尽管区分了生效和成立,但未界定生效本身的含义以及与有效的区别,有着明显的缺陷。
  三、行政行为的有效及相关概念的比较
  如上所述,就行政行为的有效,有的学者将其等同于行政行为的生效,更多的学者将行政行为的有效等同于行政行为的合法。如在张树义教授主编的《行政法学》教材中,在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和有效小标题之下,分别论述了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行为的生效以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从此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其将行政行为的有效等同于行政行为的合法。
  也有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而把有效的行政行为定位为与无效行政行为相对的一个概念。认为“有效与无效行政行为是以行政行为的整体为对象、以行政行为的效力状况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划分” ③,只要行政行为不属于法律规定为自始无效的情形,那么,无论其内容是否存在瑕疵,它本身都属于有效行政行为的范畴。这一论述区分了行政行为的有效与合法。
  四、行政行为成立、有效与生效区分之我见
  在本文的最后,结合上述各方学者的观点,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如下:
  (一)对行政行为成立的认识
  就行政行为的成立问题,笔者认同通说,并认为应将其与行政行为的生效以及有效分开,在行政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立的阶段。将行政行为的成立定义为行政行为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并借助大陆法系国家“有效性推定”规则,将其与行政行为的有效分离开来。这一界定本身明确了行政行为的成立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行政行为有效以及生效概念的区分。
  (二)对行政行为有效的认识
  在把行政行为成立的概念独立区分之后,我们将大陆法系行政法中“有效性推定”概念和前文所述的胡建淼教授对行政行为的有效概念的认定结合起来,即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只要不包含法律上规定的自始无效的情况,无论具有其他何种瑕疵,都推定为有效,产生公定力。这样定义,不但能够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以及法律的安定性,而且可以从理论上将行政行为有效做广义上的理解,即行政行为的有效包含立即生效的行政行为,附条件生效的行政行为,可撤销的行政行为以及可补正的行政行为。从而将行政行为的有效理解为继行政行为成立之后的第二个行政行为发展变化的阶段,同样有助于对行政行为的生效的含义的界定。
  (三)对行政行为的生效的认识
  承接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的认识,把行政行为的生效定义为一个范围较小,包含在行政行为有效的概念下的子概念。进而把行政行为的合法作为行政行为生效的概念下的子概念。即行政行为合法是行政行为生效的基础概念,合法的行政行为不一定生效,生效的行政行为一定合法。所谓行政行为的生效,即在行政行为成立后,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可撤销可更正的瑕疵,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双方均产生拘束力、确定力、执行力的行政行为的发展的阶段。
  注释:
  ①张树义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②张树义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③胡建淼主编.《行政行为基本范畴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91页.
  参考文献:
  [1]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2]马怀德.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胡建淼.行政法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邓楚开.论行政行为的成立[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监察与司法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配置和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秦汉至明清,历代对这一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监察权和司法权的定位而言,监察的性质属于司法,但监察权又高于司法权;就监察和审判的关系而言,两者有不同的基本职能,前者是“纠劾”,后者是“审断”,但监察又监督审判,且监察严重混淆和侵夺审判。历史表明,在司法权之外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权,两者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协调不当,
期刊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一批行政审判十大案例中,有一件涉及到信赖利益的保护问题——郑州市中原区豫星调味品厂诉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案(简称本案)。由于信赖利益保护关涉到建立诚信政府、加强人民对执法公权力的信心,有无比重要的价值,甚且关涉到法律秩序的安定,因此在现代宪法学上,恒将此原则视为“法治国家理念的核心”。本文将以本案作为讨论信赖利益保护与界限的例子,以呈现此可称为行政法学与行政程序法中最
期刊
【摘要】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体现了基本特征、宪法惯例和修宪模式,据此可以预见,党的十八大以后现行宪法将继续修改。新一次修宪应注意在修宪目的、修宪程序、修宪内容、修宪实施等四个方面加以完备。  【关键词】现行宪法;修改;党的十八大  一、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评价与分析  2012年迎来现行的1982年宪法颁行三十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全面修改之前的197
期刊
内容摘要:公民对于警察的信任程度的高低是决定当下警察能否正常执法、社区警务等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公众的犯罪恐惧感,即对于成为犯罪侵害对象的风险预知程度以及城市安全状况的预知程度,往往成为其评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主观指标。基于对辽宁地区131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现:在引入性别、年级、对他人普遍信任、对警察文化素质程度认知、社会现状满意度、个人
期刊
摘要:指导案例67号意在确立分期付款股权转让合同不适用《合同法》第167条分期付款买卖合同解除权的裁判规则,但其裁判理由难谓圆通。第一,“分期付款买卖一般以生活消费为目的”在解释论上行不通,且与司法审判实践不符;第二,未能抓住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先货后款”之本质;第三,混淆了《合同法》第94条和第167条的适用;第四,“维护交易安全”之价值判断过于武断。裁判理由的不规范和瑕疵会影响指导案例的公信力和
期刊
【摘要】“法庭之友”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肇始于古罗马法,发展于英国普通法,而后移植到美国法中得以繁荣。该制度的设置及运作的价值在于“法庭之友”能够提供  不被法院所了解的证据事实和法律意见,为法院作出公正判决提供帮助,从而体现了司法审判活动中的民主精神,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在民众中的公信力。虽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对“法庭之友”中立性的要求已不复存在,但不可否认,该制度的存在仍然有助于实现其
期刊
摘要: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仅享有对出卖人移转所有权的债权,其法律地位不足以防范因出卖人处分权遭受剥夺或限制而引起的交易风险。在非因买受人原因未办理过户登记情形下,买受人根据《异议复议规定》第28条获得排除法院强制执行出卖房屋的权利。这一司法解释作为权宜之计,只应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不动产物权纠纷,却难难证成买受人获得优待的实体法权利。鉴于《物权法》第20条所设定的预告登记制度可以预防买受人所面临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来保障,乡村社会法制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难题。在乡村社会法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旅之一,习惯法在羌族乡土社会纠纷的解决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必要性。如何使习惯法在羌族社会发挥作用,进而克服因传统法文化断裂所引起的秩序缺失,是羌族地区法制构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法治进程
期刊
摘要:姓名权立法解释和最高法院第89号指导案例的颁布,虽然使公民的姓氏选择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其在实质内容和说理上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在我国已经选取夫妻别姓主义的前提下,家庭同姓的传统已经消失,随着身份证号码与指纹采集制度的建立,姓名的社会管理属性也逐渐式微,法律要求子女随父姓或母姓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没有实际功能的传统习俗,法律应该采取中立态度,为个人自由留下尽可能大的空间,也为道德习
期刊
【摘要】基金管理公司的“老鼠仓”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老鼠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如何能使“老鼠仓”行为能够得到良好的规制,最终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就需要合理科学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老鼠仓;法律规制;证券投资基金  韩刚,2001年7月进入长城基金,历任研究员、长城久富基金经理、基金管理部副总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 2009年1月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