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不必心生畏俱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小丽今年16岁。一天照镜子时,发现一颗右下牙有个洞,她知道患了龋齿,该去补牙。但是,一想到自己8岁那年的看牙经历,她就不寒而栗。那种难以名状、无法忍受的疼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曾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去看牙了。小丽就一直拖着。直到半年后,她的牙痛得再也扛不下去了,才在妈妈的陪伴下迈进口腔医院的大门。可是,等她一躺到牙科椅上,她就条件反射般地心跳加速,周身战栗;医生把钻头放进她口里,开始钻磨牙齿时,她“呀”地一声从椅上跳起,钻针险些把她的颊黏膜钻破。后来,在妈妈的安慰和医生的解释下,小丽才总算熬过了这次“炼狱”般的就诊过程。
  20岁的小伟是一名大学生,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了龋齿。医生建议他尽快去补,但同窗好友小高告诉他看牙痛得很,还向小伟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两年前看牙时的“痛苦”经历,听得小伟也有些胆怯,就一直没去补这颗牙。等到一年后再次体检时,那颗牙齿只剩下牙根了,无法保留,只好拔掉。小伟年纪轻轻就戴上了假牙,实在可惜。
  实际上,上面讲的小丽和小伟都患了“牙科畏惧症”。这是近年来发生率很高的一种心理疾患。患者多为儿童和大中学生,且以女性多见。
  牙科畏惧症,顾名思义,就是对牙科治疗的害怕和焦虑。具体来说,有人是对治疗中的某些环节害怕,如怕钻牙、怕打麻药、怕出血等;还有人对牙科治疗的所有环节都害怕。怕的程度有轻有重,有人稍觉烦躁不安;有人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升高;有的人高声叫喊,躲避或阻挡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有研究发现,牙科畏惧症的产生与首次不良的治牙经历有关,如医院环境恶劣,医生态度生硬,拔牙时的麻醉效果不佳,补牙时钻磨时间过长等,都可给这些年轻患者留下阴影,以致许多人以后看到牙钳就胆颤,听到牙钻的声音就心惊,一躺到牙科椅上就发抖……
  牙科畏惧症的危害是很大的。
  首先,降低了早期就诊率。因为怕看牙,有了牙病就忍着。殊不知牙病是不可逆的,绝不是熬一熬就能挺过去的,只能越拖越重,到牙齿大部分“烂掉”,疼痛难忍,或牙齿已大幅度松动时,才来看牙。这意味着将花更多的钱、更长的时间、忍受更多的痛苦,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最主要的是,获得的疗效将大打折扣。
  其次,降低了诊治质量。看牙时,牙医常常要详细地了解病史,以明确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而牙科畏惧症患者因焦虑、害怕或紧张,要么夸大症状,要么遗漏了重要信息,容易造成医生误诊。另外在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者会突然出现头部躲闪、举手阻挡等动作,不仅严重影响医生的操作,而且容易造成唇、舌、颊黏膜的意外创伤。小儿患者常有高声哭闹、拒绝张口等行为,医生的操作质量很可能因此而下降。
  最后,恶化了医患关系。对于牙科畏惧症患者,医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做劝说、心理安抚等工作,有时用在这方面的时间甚至远多于实际治疗所用的时间。对个别拒绝治疗者,还不得不采用按压四肢、固定头部,甚至用开口器强行开口等强制性措施,这不仅大大延长了诊治时间,还可能会使这些患者对牙医更反感、更畏惧,造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战胜牙科畏惧症呢?这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平和整洁的诊室环境、和蔼可亲的医生面孔,耐心温和的解释语言,娴熟轻巧的操作手法等将给患者一种安宁祥和、安全可靠的心理感受,必要时可使用局部麻醉以及口服镇静和止痛方面的药物等,这些都是医生应该做的。
  对于患者来说,应避免受他人“看牙剧痛”夸张说法的恐吓,充分相信现代科学技术,尽量到条件好、水平高的大医院就诊,心理上尽量保持镇静,对医生提出的问题要准确详细地回答,对医生的各种操作要尽量配合。
  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些,您就会发现牙科治疗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其他文献
许多父母都有这种体验,其孩子在玩电脑或打电子游戏方面似乎比他们更有天赋,不管多么复杂的程序或游戏,孩子们掌握起来都比他们得心应手。所以父母们往往感慨道,"真是一代比一代强啊!"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科学研究发现它很有道理,人类确实一代比一代聪明。  如果以智商作为评判智力的标准,人类的确越来越聪明。智商测试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被各国广为采纳,并成为许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特殊职
期刊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因此它的威胁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加拿大,每年都有600万人患流感,2000人因流感及其并发症而死亡。但这只是年年冬天都会出现的、每个人都会遇上流感病毒的一般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专家们密切关注的是,下一次的流感暴发性大规模流行会发生在何时、何地。  1918年在欧美大陆,西班牙流感夺走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患者人数达总人口的一半,六个患者中
期刊
专家简介:李增烈,内科主任医师,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硕士。曾任陕西省人民医院大内科、消化科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常委,悉尼大学内科客座教授。4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医学教研第一线,专业涉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及药理、消化内镜技术及临床流行病学,先后发表论文130多篇,部分在英、美、日发表。主持、参与8部专著的编写。    一位朋友大量服去痛片后胃痛,作了胃镜,诊断是浅表
期刊
英国博物学家威勒德·普赖斯的《哈尔·罗杰历险记》中的15岁男孩罗杰,是一个勇敢、机智、善良、可爱的男孩。书中写到他与探险中碰到的动物的交往,更是令人感动。  在《极地探险》中,罗杰先是碰到了一只凶悍的庞然大物--北极熊。这只熊站起来有3米多高,只几口,它就可以轻易把一个人吞掉。罗杰是怎么办的呢?他"轻声细语,温柔地爱抚着那只巨兽,仿佛它只是一只小猫咪"。尽管这只大北极熊既没学过爱斯基摩语,也没学过
期刊
解决医疗纠纷需保管好凭证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老百姓解决医疗纠纷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医患双方当事人协商、申请卫生部门行政调解或者提出民事诉讼、由法院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而后两种途径都需要医患双方准备充分的证据。  门诊病人发生医疗事故举证时,需要准备看病时的挂号凭据、病历小本、处方、收费单、常规化验单等;住院病人则需要提供住院时的手术单、诊断证明、结账单、各种化验单据,复印的住院病历,
期刊
近来,一些美容机构推出一种“全新的女性美容养颜美体新方式——‘卵巢保养’”,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女性。  日前,记者按照广告中提供的咨询电话向推出该服务的广州一家美容化妆品公司进行了咨询。一位小姐介绍说,“卵巢保养”就是将西方古老而又极具传奇色彩的香薰美容技术和中医的贴敷疗法融为一体。香薰脐贴中使用的是从植物花卉中提取的香精油,渗透力很强,将其贴敷在肚脐上,再加上点穴、按摩,可以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只
期刊
于波是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位非常能干的工程师。几年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不适后,他被医院诊断患了糖尿病。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于波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困惑、恐惧、绝望,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波参加了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刘刚大夫组织的糖尿病关怀小组,经过一段时间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耐心的健康教育,于波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了,他不但担任了两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指挥,还
期刊
去年8月1日广东电视台报道,广东有13人因食用罗纹螺中毒被送至医院抢救。另据调查引起这些罗纹螺带毒的罪魁祸首正是近年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发生的"赤潮"。  近年来,由于我国近海海域大量排放污水,导致污染加剧,使得海水中一些藻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以致引起海水变色形成"赤潮"。这些疯长的藻类不仅使水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且还能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现在已经知道,当海水中的一些属于漆沟藻科的
期刊
田伟是我所采访的"中华名医"中最年轻的一位。  但是,对于新生的中国脊柱外科,他像是背着巨大口袋的圣诞老人,从那个装满神秘道具的口袋里,不断地掏出新奇和创意--1997年,"脊柱外科",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名字终于在中国老牌的骨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落就。他独辟蹊径,伴随着精确定位技术等一个又一个陌生名词的出现,他引领的脊柱微创技术替代了传统颈椎、腰椎手术的"大刀阔斧"、"血流成河";之后,他的科
期刊
可预防的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蚊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临床表现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征。    接种程序    按《北京市计划免疫程序》,满1周岁的儿童基础免疫1针,第二年及入学前各加强1针;从非疫区新迁入北京集体单位的35岁以下成年人(如大学生)基础免疫1针,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