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各科在新形势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以三年级打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把握学生心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了解学生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之前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学情。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设计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遣词造句”这节课时,我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要求学生多造句多记录自己完成的句子,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我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我们可以采用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所以在练习造句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练习,水平差点的就只要求3句左右的量。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操作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动脑筋、多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当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不同,但都达到了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
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堂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在“接龙游戏”教学时,我设计了首先以灰太狼抓走了懒羊羊而喜羊羊他们一群小伙伴去营救这一情景,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PPT中预先建立了一个场景,插入了一个本课的情景画面,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听完故事后,个个跃跃欲试。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任务驱动让课堂有效教学插上了“翅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的情境,更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任务驱动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每节课指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三年级“宣传海报”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是从复习画图程序入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图片上输入一句话,接着提出任务要改变输入的字的字形、字号等要求,最后保存刚才处理的图片。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最后完成时,我们的课也完成了。
四、操作示范、实践并举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还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动物遐想”时,对于设置字体格式,其操作步骤为:①选中所要设置的文字;②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③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设置“颜色、字形”等;④单击“确定”按钮。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进行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透彻的理解,且可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来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本职工作,让有效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其主动权和创新精神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0〕35号.
[2] 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石淙镇石淙学校)
一、把握学生心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了解学生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之前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学情。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设计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遣词造句”这节课时,我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要求学生多造句多记录自己完成的句子,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我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我们可以采用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所以在练习造句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练习,水平差点的就只要求3句左右的量。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操作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动脑筋、多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当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不同,但都达到了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
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堂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在“接龙游戏”教学时,我设计了首先以灰太狼抓走了懒羊羊而喜羊羊他们一群小伙伴去营救这一情景,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PPT中预先建立了一个场景,插入了一个本课的情景画面,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听完故事后,个个跃跃欲试。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任务驱动让课堂有效教学插上了“翅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的情境,更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任务驱动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每节课指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三年级“宣传海报”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是从复习画图程序入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图片上输入一句话,接着提出任务要改变输入的字的字形、字号等要求,最后保存刚才处理的图片。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最后完成时,我们的课也完成了。
四、操作示范、实践并举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还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动物遐想”时,对于设置字体格式,其操作步骤为:①选中所要设置的文字;②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③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设置“颜色、字形”等;④单击“确定”按钮。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进行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透彻的理解,且可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来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本职工作,让有效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其主动权和创新精神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0〕35号.
[2] 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石淙镇石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