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养老”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老年婚姻问题的确不能再等闲视之。据国家有关部门数字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2亿(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其中因丧偶、未婚、离婚而独身的约有3500万人,男性约为1100万人,女性约为2400万人。在3500万人中,离婚者约为100万人,丧偶者约3360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近30%。
  这一组数字表明,老年人婚姻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老年人本身对婚姻的态度加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化。据报载,现在全国的征婚广告中,最高年龄的征婚者高达82岁(为男性),一些老年女性由于羞怯心理所致,不敢堂而皇之地亮相觅偶。因此,在众多婚姻介绍所的老龄段中,男多女少,其平均比例约为4∶1,出现男女比例失调。尽管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工人、农民、教师、文艺工作者、工程师等不同身份的老年人,依然纷至沓来,走进婚姻介绍所的门槛,寻找“夕阳”的美丽。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老年人生活中无伴,儿女大了又不在身边,因而孤独感的确很强烈,想找个能说说话、聊聊天、摆摆龙门阵的伴呀!
  晚年之恋,被人们称为“黄昏恋”。大自然的黄昏景虽然是妙不可言,但“黄昏恋”之歌却不是那么如诗如画。相携于黄昏路上的伴侣,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已在他们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虽说有少数老年人从“黄昏恋”中得到安宁和满足,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再婚者似乎又陷进一个惶惑的境地。有的再婚老人与伴侣分手,重新返回孤独的境地;有的老年人选择了“闪电式”结合的方式,为感情破裂埋下隐患。老年人再婚的动机多半是离异或丧偶后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失落感所致。为填补内心的孤寂和空虚,往往求偶心切,甚至不顾双方性格、情趣、财产、地位等诸方面的差异而匆匆地过上同居的生活,最终是合得来就“且过”,合不来就“散伙”。
  有的老年人选择再婚困难,使一些本来在共同生活中已逐步建立起感情的半路夫妻不得不忍痛割爱,不得不承受分离的痛苦,或者妥协转为同居方式“搭伴养老”。世上的儿女无权去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也无权干涉自己老父或老母的再婚,这道理其实是最简单不过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简单的道理却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再婚或者是以“搭伴养老”的方式生活,都是以今后彼此间可以爱护照顾为出发点,感情理应是支撑点。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老年人晚年幸福,老有所爱,老有所乐,特别是使这些与日俱增的“再生型”或“组合型”的家庭稳定下来,洋溢爱意,享有天伦,是值得全社会都来关注的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美好的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紧贴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只需大约三昼夜的时间。为贫瘠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又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用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他们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
期刊
有一个人在妻子怀孕的同时被确诊患了癌症,当他得知自己患绝症之后,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世后再死。他像没病一样,照常地生活、工作和照料妻子,结果孩子出世后,他的病也控制住了。当初,人们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天方夜谭”,然而,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前不久,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一项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大约有10%的癌症会自然消失,而且极少复发;至少有十多种因素可使癌症自然
期刊
您会不会走到一个房间,却突然发现忘记了要去做什么?对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却怎么也想不起1小时前遇见的朋友名字?您是不是常常嘀咕:“唉,年纪大了,不中用了……”  别着急,世界上的心理学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看看他们给出的建议吧!    ■爱唠叨助长记性  女人爱唠叨,尤其老年女性,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  一项为期20年的美国心理学研究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男女有别
期刊
“升官发财”是许多人的愿望。作者如意地升了官,以后又不适应了,因此有了下面的文章。人的心态是复杂的,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烦恼。看来,像“升官发财”这样的良好祝愿,不是对每个人都合适的。  我一直想谋个一官半职。因为在我看来,当领导是件风光无限的事,那种前呼后拥的感觉,实在很令人羡慕。  单位改革,实行全员竞岗制,我如愿以偿地竞得了办公室主任职位。自从当了主任之后,别人称呼我时,不再是在我的
期刊
“排忧解难”是我刊的保留栏目。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婚外情”发生之后  Q:我结婚8年,有一个孩子,和丈夫的感情还好。只是他的脾气急躁,不善表达。我们的邻居有时来串门聊天,他比较活跃,我只是喜欢听他聊天,没有其他什么感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观看枪击等暴力场面将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提高一倍,暴力为也会传染。  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厄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对1500名处于相似环境中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暴力在社会上的传播方式与疾病的传播相似,暴力行为也可以在人群中“传染”。在为期5年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将1500名青少年分为了两组,他们之间惟一的区别是:一组青少年曾经目睹
期刊
在平房没有改造成楼房之前,我们的大院里曾经住了七八户人家。小李与妻子小韩结婚后,两人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急了就打,虽说是打,也不过是你推我一把,我挠你一下,但结果总是引来一群好心劝解的邻居。小韩看来的人越多,她的声音就越高,拿东西扔向丈夫的频率也越高,甚至出手也越狠。  有一次,两人不知为什么又闹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礼拜天的缘故,小李的家门口一下子聚了好多的人,小韩一看来了这么多人,疯
期刊
我所居住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也有“搭伴养老”现象,和很多事情一样,“搭伴养老”也有它的两面性。有的人利用它欺骗感情,诈骗财产,而更多的人是想通过它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有人认为,“搭伴养老”是一件难堪的事,有悖于已丧老伴的感情,甚至认为不道德。虽然我已经年近古稀,但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只要你不是恶意骗取对方什么,而是真正情投意合,对双方负责,就可以选择“搭伴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心里感觉幸
期刊
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需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没有变。    ——“爸爸怎么老是不回来?”  女儿洋洋8岁那年,我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内疚却又坚决地告诉我,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在经历过几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最终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提出暂时不把离婚
期刊
前言:“搭伴养老”是一种不成文的、无法可依的婚姻方式,无论怎样定位,它都确实存在着。所谓“搭伴养老”就是独身老年男女不进行婚姻登记,当事人自愿结合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好则合,不好则分。晚年经历一段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是轻松还是无奈?  选择“搭伴养老”的原因很多:嫌结婚程序麻烦,财产问题太敏感,婚后相处不好说,儿女阻拦情不愿……可以这样说,“搭伴养老”是当事人多方权衡后的一种选择和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