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憩园:有了委屈找老协
7年前,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老支书唐孝舟和村里4个热心老人发起成立了老年互助协会,协会的活动中心是一间仅16平方米的临街小店。
然而,协会成立了一年,只有寥寥7人入会。其他老人有委屈、有困难,也不找老年协会,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家务事,自己的困难,外人愿意伸手。
“他们不来,我们去登门!”会长唐孝舟拿出年轻时的魄力,带着4个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戴上草帽,背起水壶,走家串户地慰问老年人:“生活困难吗?儿女孝顺吗?有困难来找老协……”
不久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老协赢得了全村老年人的信任。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晨,唐孝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谁知,刚打开活动中心的大门,“咕咚”一声,一个蜷缩着的人倒了进来。
“哎呀,这不是刘培金吗,大冬天咋睡在门口啊?”唐孝舟赶紧扶起迷迷糊糊的老人,走进屋里。
“唐会长,我……我过不下去了……儿子媳妇都嫌弃我……”一杯热水还没喝完,老人已泣不成声。原来,家住六角寨的刘培金已70高龄,女儿远嫁后,赡养老父的责任就落在两个儿子身上。但随着年事渐高,老人体弱多病,渐渐无力帮家里做农活了,于是儿子媳妇开始滋生厌恶情绪,不愿意赡养老父了。
问清情况后,唐孝舟凭着自己对刘老汉两个儿子的了解,决定先去找更好说话的老二。吃过早饭,一群老年人搀扶着刘老汉去“讨说法”了。
乍见一群老人,刘老汉的二儿子和媳妇先是一愣,随即冷冷横了眼:“这是家务事,外人凑啥热闹啊?”言语中,对老父亲的“告状”十分不满。
“老二啊,你爸当年一人种地养活全家,天不亮就出门,天不黑不回家……”唐孝舟不紧不慢地说开了,一群老年人在院坝里或站或蹲,也纷纷劝开了。
整整一上午,老人们将刘老汉辛勤操持的一生娓娓道来,儿媳渐渐沉默了,儿子蹲在墙角,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似乎回忆起父亲当年的辛劳。
“你们也都当爸妈了,难道想娃儿也学你们的样吗?再说,你们知道吗?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这时,老汉的大儿子也来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最后,唐孝舟搬出了法律的筹码。
片刻沉默后,两个儿子忽然站起身来,冲自己媳妇一声喊:“快给爸他们端板凳出来坐!”这让老人们舒了一口气,他们知道,一上午的苦口婆心,换来了不孝子的回头。果然,当天,刘老汉就回了家,儿媳为老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兄弟俩还商定每人每年称250公斤粮食给老父亲,轮流给老父添置吃穿用品。
第二天,唐孝舟一开门,好几个老人已等在门前。“我们来入会!”
大爱无形:有了困难大家帮
“有了困难大家帮。”唐孝舟笑称,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协会精神”。
去年8月25日,94岁高龄的刘正理老人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被烧得精光。和儿子相依为命的他,与儿子跌坐在那堆残垣断壁旁,老泪纵横。
“刘大爷现在遭了天灾,没了房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帮一把?”闻讯赶来的老协会员们站出来,大声吆喝起来。会员程伯林率先摸出了几十元钱,其他老人见状,也小心翼翼地拿出舍不得花的零花钱。
“我没啥钱,我给大爷装了袋米来!”
“刘大爷,房子没了我们再修,这段时间先住我家!”
老人们的精神感染了其他村民,烈日下,村民们当场捐赠了300多元钱、7套衣服、几十公斤粮食。第二天,捐赠增加到了700余元钱、300多公斤粮食。看着一屋子的好人,刘大爷又一次老泪纵横。
好事一传十,十传百,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从电话里听说了这事。临近重阳,还没等老协像往年一样向他们发出邀请,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就提前回来了,准备联合为老协奉上一份心意。
去年10月31日,全村老年人齐聚一堂,喜气洋洋过重阳。“我先来捐300元!”在葛兰镇工作的程远剑第一个站出来,“我们很感激协会给了老年人一个活动场所,维护了老年人的利益,也给我们年轻一代做出了榜样!我们希望,老协越办越好!”一番感言,说得众人叫好不迭,纷纷站起来走向捐赠箱……半天时间,老协就收到4800余元捐赠。
老有所乐:宝刀未老一展所长
“人老了,但是心不能老,应该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生活!”这是会长唐孝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两年来,16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成了老年人品茶、读报、下棋、练书法的好地方,每天门庭若市。
协会专门划出一笔基金用于购买书刊、笔墨等,还在门外办了一块黑板报,用于传时讯、写感言。
83岁的程卓孚负责的黑板报三五天就要更换一次。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活动中心,泡一杯茶,开始细细翻阅报刊,摘录最新的时事或老人关心的信息。到了更换黑板报的日子,人们总能察觉到,老人明显比平时更精神、更严肃。他先是仔细地将黑板擦干净,然后站在桌子上,左手拿本子,右手执粉笔,一笔一画,字字都是工整的正楷。
而70多岁的程济谋却将一技之长施展在田间地头。他早年是果树种植好手,如今患了病,家人怕他累着,把80棵果树交给儿子管理,老程却不干,他不但照料自家的果树,还不时指导村民种植技术,俨然成了村里最高龄的“技术员”。
青山不老,夕阳更红。如今,老协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协会还经营了几个小摊位,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不仅让老协越办越红火,也让老人们有了更多更美的设想:“去年我们去工业园区看了长寿的新面貌,今年我们想去渣滓洞看看!”“村里要修五保家园,我们就在五保家园旁边修一个新的活动中心!”“我们还要筹划一个老年秧歌队!”……
7年前,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老支书唐孝舟和村里4个热心老人发起成立了老年互助协会,协会的活动中心是一间仅16平方米的临街小店。
然而,协会成立了一年,只有寥寥7人入会。其他老人有委屈、有困难,也不找老年协会,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家务事,自己的困难,外人愿意伸手。
“他们不来,我们去登门!”会长唐孝舟拿出年轻时的魄力,带着4个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戴上草帽,背起水壶,走家串户地慰问老年人:“生活困难吗?儿女孝顺吗?有困难来找老协……”
不久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老协赢得了全村老年人的信任。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晨,唐孝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谁知,刚打开活动中心的大门,“咕咚”一声,一个蜷缩着的人倒了进来。
“哎呀,这不是刘培金吗,大冬天咋睡在门口啊?”唐孝舟赶紧扶起迷迷糊糊的老人,走进屋里。
“唐会长,我……我过不下去了……儿子媳妇都嫌弃我……”一杯热水还没喝完,老人已泣不成声。原来,家住六角寨的刘培金已70高龄,女儿远嫁后,赡养老父的责任就落在两个儿子身上。但随着年事渐高,老人体弱多病,渐渐无力帮家里做农活了,于是儿子媳妇开始滋生厌恶情绪,不愿意赡养老父了。
问清情况后,唐孝舟凭着自己对刘老汉两个儿子的了解,决定先去找更好说话的老二。吃过早饭,一群老年人搀扶着刘老汉去“讨说法”了。
乍见一群老人,刘老汉的二儿子和媳妇先是一愣,随即冷冷横了眼:“这是家务事,外人凑啥热闹啊?”言语中,对老父亲的“告状”十分不满。
“老二啊,你爸当年一人种地养活全家,天不亮就出门,天不黑不回家……”唐孝舟不紧不慢地说开了,一群老年人在院坝里或站或蹲,也纷纷劝开了。
整整一上午,老人们将刘老汉辛勤操持的一生娓娓道来,儿媳渐渐沉默了,儿子蹲在墙角,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似乎回忆起父亲当年的辛劳。
“你们也都当爸妈了,难道想娃儿也学你们的样吗?再说,你们知道吗?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这时,老汉的大儿子也来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最后,唐孝舟搬出了法律的筹码。
片刻沉默后,两个儿子忽然站起身来,冲自己媳妇一声喊:“快给爸他们端板凳出来坐!”这让老人们舒了一口气,他们知道,一上午的苦口婆心,换来了不孝子的回头。果然,当天,刘老汉就回了家,儿媳为老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兄弟俩还商定每人每年称250公斤粮食给老父亲,轮流给老父添置吃穿用品。
第二天,唐孝舟一开门,好几个老人已等在门前。“我们来入会!”
大爱无形:有了困难大家帮
“有了困难大家帮。”唐孝舟笑称,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协会精神”。
去年8月25日,94岁高龄的刘正理老人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被烧得精光。和儿子相依为命的他,与儿子跌坐在那堆残垣断壁旁,老泪纵横。
“刘大爷现在遭了天灾,没了房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帮一把?”闻讯赶来的老协会员们站出来,大声吆喝起来。会员程伯林率先摸出了几十元钱,其他老人见状,也小心翼翼地拿出舍不得花的零花钱。
“我没啥钱,我给大爷装了袋米来!”
“刘大爷,房子没了我们再修,这段时间先住我家!”
老人们的精神感染了其他村民,烈日下,村民们当场捐赠了300多元钱、7套衣服、几十公斤粮食。第二天,捐赠增加到了700余元钱、300多公斤粮食。看着一屋子的好人,刘大爷又一次老泪纵横。
好事一传十,十传百,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从电话里听说了这事。临近重阳,还没等老协像往年一样向他们发出邀请,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就提前回来了,准备联合为老协奉上一份心意。
去年10月31日,全村老年人齐聚一堂,喜气洋洋过重阳。“我先来捐300元!”在葛兰镇工作的程远剑第一个站出来,“我们很感激协会给了老年人一个活动场所,维护了老年人的利益,也给我们年轻一代做出了榜样!我们希望,老协越办越好!”一番感言,说得众人叫好不迭,纷纷站起来走向捐赠箱……半天时间,老协就收到4800余元捐赠。
老有所乐:宝刀未老一展所长
“人老了,但是心不能老,应该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生活!”这是会长唐孝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两年来,16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成了老年人品茶、读报、下棋、练书法的好地方,每天门庭若市。
协会专门划出一笔基金用于购买书刊、笔墨等,还在门外办了一块黑板报,用于传时讯、写感言。
83岁的程卓孚负责的黑板报三五天就要更换一次。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活动中心,泡一杯茶,开始细细翻阅报刊,摘录最新的时事或老人关心的信息。到了更换黑板报的日子,人们总能察觉到,老人明显比平时更精神、更严肃。他先是仔细地将黑板擦干净,然后站在桌子上,左手拿本子,右手执粉笔,一笔一画,字字都是工整的正楷。
而70多岁的程济谋却将一技之长施展在田间地头。他早年是果树种植好手,如今患了病,家人怕他累着,把80棵果树交给儿子管理,老程却不干,他不但照料自家的果树,还不时指导村民种植技术,俨然成了村里最高龄的“技术员”。
青山不老,夕阳更红。如今,老协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协会还经营了几个小摊位,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不仅让老协越办越红火,也让老人们有了更多更美的设想:“去年我们去工业园区看了长寿的新面貌,今年我们想去渣滓洞看看!”“村里要修五保家园,我们就在五保家园旁边修一个新的活动中心!”“我们还要筹划一个老年秧歌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