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式学习是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最终达成目标的学习方式,本质是“以学习者为本”“以终为始”“做中学”,通过让学生经历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的探索过程,主动建构学习中心,最终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主题的第八单元为例,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践.鲁迅是中国文化的高地,是民族精神的标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程,教材在不断应需求而改变,但围绕“鲁迅”主题编排的单元在教材中始终没有动摇,说明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传承鲁迅文化和发扬鲁迅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目标要求和单元主体,通过项目式学习构建一个“走进鲁迅”的驱动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深度理解,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其他文献
在国家“双减”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效能,提升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助推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期刊
一、诚心——转变观念,争取主动rn在家校合作方面班主任要争取主动.如果老师只是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才联系家长,很多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都以为孩子在学校闯了什么祸,总是心里不安,这明显阻碍了家校的沟通,所以我们应转变观念,争取主动.
期刊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到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各学校要领导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