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案件中人民陪审员的事实认定范围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b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在人民陪审员对刑事裁判事项的归类并不全和裁判事实的理论分类一致,应当认真对待其中反映的重要问题.刑事裁判叙事表明事实认定问题不等同于纯粹的事实问题,事实认定活动同样需要认定法律问题.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对事实认定范围的确定应当综合考量裁判事项对法律理解程度的要求、政策和立法目的、裁判可接受性等因素.人民陪审员的事实认定范围应为定罪事实和死刑案件量刑事实,排除“二级事实”、非死刑案件量刑事实和程序法事实;事实认定权的职权范围应为认定指控罪名是否成立、事实是否足以判处死刑、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司法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等.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人的时间经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病理学症状.由于时间经验方式构成了人的原初生活世界的基础,因而其时间病理学的变化就直接关联着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自康德以来的时间现象学对时间经验的构成及其运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因而能够作为分析诊断该时间病理学结构的有效工具.通过康德、海德格尔和利科的时间现象学相关概念,以及斯蒂格勒的技术现象学相关概念,信息技术对现代时间经验的威胁可被描述为使时间生产机制受阻.这导致了先验想象力的生产性的丧失,对此,我们应以反
项乔体会“四书五经”之言,就是体悟圣贤的心学,进而融通义理.他认为,阳明发朱熹之所未发,“致良知”是其独创之见.良知作为天理而主于虚,虚能容物,推致良知于事物.虚实一源,显微无间.项乔的“致良知”“求放心”之学,是在圆融孟子、《中庸》和阳明心体学,并融通朱熹的观点而阐发自己的独创见解,进而探索理气和道器的关系.项乔融突和合程朱理体学与陆王心体学旨在归本圣贤经典的理想人格,高扬随事在物即行的德性,终成心体学的事功学.
清末民初出版业态的变革引发思想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和法国是清末民初马克思主义向国内传播的两个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经了从零碎译介到选择性传播的转变,部分马克思主义术语实现了跨语境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传播者因政治立场和目标不同,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有差异.总的来看,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说被译介的要早一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因此存在“梯次传播”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历史命
全球行政法理论要求投资条约仲裁应当具备问责、透明和公众参与、阐明理由及复审程序,其中法庭之友作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影响有限,申请人是否适格、能否参与和表达、表达能否被接受完全属于仲裁庭的自由裁量范围.法庭之友的广泛参与、有效表达和及时反馈是全球行政法理论下投资条约仲裁的应有之义,完善法庭之友对于国际投资条约仲裁走出合法性危机具有重大意义.结合仲裁规则和最新投资协定相关规则,完善法庭之友规则应明确法庭之友的主要审查标准,降低身份、重大利益关系、程序负担等次要标准对法庭之友广泛参与的限制;形成以披露信息、申诉
成长中的中国碳市场已初步形成碳价信号,研究碳价格及其波动率对低碳投资的影响对深化完善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2015—2019年控排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碳价格及其波动率对中国企业低碳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价信号并不总是对企业低碳投资产生直接影响,但可以和融资约束共同发生作用.其中,碳价格与融资约束的交互项对企业低碳投资具有促进作用,碳价格波动率与融资约束的交互项对低碳投资产生抑制作用.考虑企业产权性质时,国有企业低碳投资受碳价格、碳价格与融资约束的交互项的影响,非国有企业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正当性证成是规制农地规模经营的正当性基础,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具有正当性.农地规模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关键在于构建法律规制理论框架,把控农地规模经营的“度”,规避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具有制度正当性依据,其本质在于抑制政府滥用行政权,规范政府对农地规模经营行政行为的“适度”性.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制度滞后,农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缺位等法律问题,提出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和决定作用,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
转义(trope)和类比(analogy)是女性主义叙事意识形态阐释的核心逻辑,是对男权主义传统的“性类比思维”进行逆向类比推理,从底层思维逻辑质疑二元对立模式,受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思想学术界研究范式转型的深刻影响.以“个人的即政治的”理念变迁、伍尔夫叙事的价值之争、对《笑忘书》的意识形态阐释为例,可见女性主义理论批评从理念、理论批评到阐释案例不同层面以类比转义方式解构“二元对立”.借助类比转义,女性主义叙事的意识形态阐释得以深入揭示类比叙事、二元对立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深层社会意识和文
国内外对奥斯丁小说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然而,近年来国外学界新出现的对其作品的认知文学研究却未引起国内学者足够关注.本文从具身体验、虚构心智、文学达尔文主义、神经认知诗学四个方面评析当今国外学者对奥斯丁作品的认知文学研究成果.分析可见,这些成果都殊途同归地表明: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奥斯丁对人物的意识、身体、情感的洞察和描述具有社会文化性、具身性和生物性,甚至可以说,她在文本世界塑造的虚构人物的“感知”方式与当今认知科学研究发现的现实社会人类的认知方式高度一致.正是因为她的人物塑造符合人类的情感需求和审美体验,
日本战后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却不得不面临着人身事故高发的风险.此后,随着大城市过密化与乡村过疏化的加剧,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推动城乡间的对流以挽救颓废的乡村社会.日本在这前后两轮的城乡变动中,通过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等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农民应对职业转换的不确定性,于2000年后针对扎根到乡村的新农人的职业生涯更是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半个多世纪的对策史,其核心理念逐渐凝结为运用政策的确定性来抵消城乡变动这一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中国而言,这一政策路径可应用于官民共建的机制以应对职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