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艺术手法的知识体系构建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诗词曲等艺术作品通过唐诗、宋词和元曲等各个高峰而在文学史上绽放异彩。但是,中学的诗词教学却常常囿于文本而头绪不清,高考的诗词鉴赏题又在事实上成为了许多考生失分的黑洞。高中生本应轻松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但现在却普遍对诗词作品和诗词鉴赏题带有发自心底的恐惧。
  这种现状既不合理,也不容乐观。
  其实,如果能帮助考生构建一个简洁有效的知识体系,那么,诗词的理解和运用会变得容易且合理。
  因此,在诗词教学和诗词鉴赏备考过程中,首先应该把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厘清并且归纳齐整,把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步骤的次序梳理好,先识记术语及其典型示例,再结合更多诗词作品来理解这些知识,最后灵活运用到实际鉴赏答题过程中去。
  本文将以构建诗词艺术手法的知识体系为形式,来探讨并解决诗词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删繁就简,以点带面。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本身并不复杂,它指的就是诗人和词人在进行诗词作品创作时所采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常常用各种复杂的概念来增加了考生的记忆负担。譬如说,在一些情况下,它会被称为表达技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又会和表现手法相混淆。
  笔者认为,艺术手法可简单区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是表达方式,指的是诗词作品用于表达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语句组成方式。常用的包括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其中描写和抒情相对重要。
  其次是修辞手法,指的是诗词作品表述中用到的各种修辞方式。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是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借代、夸张、设问和反问,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比喻、拟人,而借代、夸张和反问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互文、双关、用典和比衬等修辞格也相当重要。
  最后内容最多、包含范围也最广的一大类应该被称为表现手法,指的是诗词作品在进行艺术表现过程中所广泛使用到的一些合理且被普遍接受的技巧。这里不需要再作细分,至少在高中阶段没有细分的必要。总体来说大概包含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想象、联想、象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视听结合、以小见大、以乐写哀、渲染烘托和婉曲抑扬等常见的术语。其中景、事、情、志各方面的组合与表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对于诗词整体的把握;而另外的一些术语则主要是针对诗词内容细节以增强诗词表现力的。
  限于篇幅,以下具体论述时只选择在实际运用中有价值的手法和技巧(一般仅选择诗鉴题目考察中需要使用到的术语),不贪多求全。
  
  一、表达方式
  
  描写,指的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杜甫《漫成一首》中“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白鹭夜宿海滩之静和大鱼跃出水面之动。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则是通过描写一枝红杏蹿出来高于墙沿的这样一种似动又静的神态,来表现不能直接看到的满园春色。
  抒情,用于表达作者或强烈或委婉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时直接抒发,更多时候则是间接表达。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直接地表现了诗人虽然被迫罢官隐居但仍然一心报国的愤懑和无奈之情,激荡人心。同是陆游,在词作《钗头凤》中的一句“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则是借时光如昨却人事全非,惆怅之泪沾湿拭泪的手巾这样的感觉与动作来委婉地表达愁绪与悲伤,更是引人神伤。
  
  二、修辞手法
  
  比喻,指的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的手法,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既形似贴切,又富于浪漫色彩,而且还能给人带来暖意,可谓妙绝。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拟人可以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欲表达的情感表达得更细腻鲜活。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巧用拟人,把明月和自己在月下的身影都联想为酒友,加上自己成了三个人对饮,既对照诗题表现了环境的孤单,又结合具体诗句表现了内心的豪壮,非常富有想象力。
  借代,指的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事物等。借代的运用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还能达到含蓄而富于变化的境界。譬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一句用“布衣”这样的穿着来借代身为平民的自己,从身份上很好地契合了诗作后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谴责的社会不平等的主题。
  夸张,指的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夸张需借助想象,也常和比喻相结合。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李白显然极为善于运用这一手法,他的《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以夸张手法带给人鲜明的印象。
  反问,指的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可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白居易在《忆江南》中的点题之句:“能不忆江南?”就把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和怀念表达得再清楚不过了;而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用一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冷峻而清晰地强调了历史发展之必然,也颇为精辟。
  互文,就是相互为文,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安放在不同的两句诗当中,在欣赏时需前后结合来理解语意,是为“互文见义”。《迢迢牵牛星》开头一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就把“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啊”这层意思分解开来,既符合了格律的要求,又对应出了别样的美感。
  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言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到两种事物,获得双重意义。双关能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里的“杨柳”,既指杨花柳絮,又指杨开慧和柳直荀,婉转有力地赞美了为革命牺牲的两人忠魂之高。
  用典,一般分为用事和化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或神话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化用则是借引用前人诗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展开联想而获得言外之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用的是刘裕当年北伐英勇抗敌典故,借赞扬刘裕来讽刺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而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句,化用杜牧用于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这样一句诗,在对比之下更让人感受到作者今日所见的凄凉。
  比衬,就是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放在一起作对照,互相比较,易于突出其中一种。譬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诗,用前三句描绘的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的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衬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两句,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表现周瑜一人,突出衬托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高于众人的地位。
  
  三、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抒情方式,一般是即景或即事抒怀,直接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思想与情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就很直接地表达了自己抚今追昔的孤寂之伤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上几者存在细微的不同,但基本的特点和作用是一致的,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带来的各种感觉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杜甫的《登高》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于写景,既写出了秋季阔大高远的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心中苍凉萧瑟的情感,情景融为一体,愁绪暗里翻腾。
  托物言志,指的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几句,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以及忠贞不改志向不移的决心。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指的是借用历史事实(常会用及一些典故),来影射现实的状况,或表感伤,或作讽谏。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20字,写到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实,刻画出了项羽的英雄形象,也强烈嘲讽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恢复的懦弱,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悲愤。
  想象、联想、象征,三者有同有不同。想象是由已知到未知,联想是由此物到彼物,象征是由具体到抽象,它们都需要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比衬等修辞手法来表现。王驾的《雨晴》由“蜂蝶纷纷过墙去”想到“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当中的想象显然为诗歌增添了不少神采;而骆宾王在易水送别友人,居然能写出《于易水送人一绝》中“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样有力的诗句,对荆轲刺秦之前在易水壮别的联想居功至伟;于谦则在《石灰吟》中用石灰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象征自己的高洁志趣与刚直志向。
  虚实相生,是指眼前现实的景、事与假设想象中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相同共通的情感,两者相得益彰。陈陶《陇西行》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照,强烈地震撼了人心,表现了战争的悲壮。柳永则在《雨霖铃》中用分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实情和别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虚景共同展现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视听结合,以上三个概念可以合并在一起来理解,指的是用多种角度(以视觉及听觉为主),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有声、无声,明亮、昏暗)的描写,两者结合,相互映衬,取得并列或偏正的平衡,构成一种情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里“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一句就很好地结合了视觉与听觉,用鸟鸣的动来衬托出幽草的静,使得整幅画面完美和谐。
  以小见大,指的是以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或是以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使得诗词作品更为深邃深刻。张俞在《蚕妇》中写到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以衣着上小小的不可逾越,来表现出了社会不平等之剧;苏轼则在《定风波》里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一不畏骤雨的举止,来表现出了自己宠辱不惊的胸怀。
  以乐写哀,又叫以乐景写哀情,手法婉转,而能够更加增添情感上的愁苦与悲戚。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借眼前的美景来抒写心中思乡之愁;李煜的《望江南》里“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表面看是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而实际上却是对梦醒后现实中亡国之痛的婉转表达,让人读来心有戚戚焉。
  渲染烘托,常常一起被提及并且配合使用。渲染一般从正面着眼,指的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烘托则一般从侧面用笔,用对另外事物的描绘来间接表现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情态和特征。卢纶的《塞下曲》里“林暗草惊风”和“月黑雁飞高”两句,就是对环境和景物的有力刻画,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白居易在《琵琶行》里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既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更从听者的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之高和身世之悲。
  婉曲抑扬,和以乐写哀有异曲同工之妙。婉曲也叫曲笔,指的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而是通过另外的人或物,选择另外的语言来表现的一种手法。杜甫在《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联中,以妻子和小儿女对自己的牵挂与尚不懂牵挂,来正话反说,委婉表达自己对妻儿的深切思念。抑扬则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追求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通过对比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常见为欲抑先扬。王昌龄《闺怨》中由春日清新之景到孤独难捱之情,由“闺中少妇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情绪转变是先扬后抑以表现主题的优秀范例。
  艺术手法只是诗词鉴赏中的一个方面,而知识体系构建也只是掌握艺术手法的一个步骤。学无止境,总需脚踏实地;茫茫诗海,唯有识记作舟。是为本文结语。
   责任编校彭 琳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进步,很多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服务,比如银行系统等等。电力企业作为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能源提供商,应该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实现智能化服务,其中电力营销工程
4月15至29日,2007年“珠三角高考实战论坛”分三场在佛山市南海区嘉洲广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是主流媒体为了联系群众、服务大众,为考生、家长排忧解难而举办的。活动由广东教
以平煤十三矿二1煤层中受岩浆侵入影响前后的贫瘦煤和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法研究了热变质作用对煤中孔隙发育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压汞法测定煤中孔隙的实验原理以及煤中
甚高频电台是民航地空通信的重要工具,管制员依靠甚高频电台与机组取得联系,指挥飞机飞行。因此,对甚高电台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维护,成为维护人员保证民航生产安全必不可少的
黔西北地区煤层具有层数多、单层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为探索经济高效的煤储层压裂改造技术,进行了煤层纵向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转向压裂技术特点,从煤层压裂裂
浏览一些新闻媒体,三天两头总能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过重选择出走,某父母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上吊自杀,某中小学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超限而神经错乱,某大学教授、某白领因
材料作文如何开头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
期刊
文章亮点一般表现在内容的表述、思想的展现以及语言的优美等方面。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得当,语言严密、流畅、无懈可击,还要做到巧舌如簧,用智慧的语
高原期是影响学生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因动机、思维、方法和生理等形成高原期的机理及其克服策略进行了分析,以加快学生排球技能的形成,提高排球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