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上不怕丢官敢讲真话的四位将军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华说实话招指责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日至8月16日是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身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接到参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通知,便乘飞机离开沈阳,匆匆飞往庐山。
  端坐在军用飞机里的邓华上将心绪并不平静。“大跃进”以来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早已让他忧心忡忡。“卫星”越放越高,牛皮越吹越大,可老百姓的日子却每况愈下,难道这就是即将到来的共产主义?他开始酝酿着准备在分组会上讲一讲的发言稿。可是等到他到了庐山,特别是8月2日全会开幕时毛泽东的一番继续反右的讲话,让他从头凉到脚,最意外的是他所敬重的“彭大将军”竟被贬为十恶不赦的“反党集团的头子”。
  从8月3日起,全会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四人。邓华被有意分配在批彭那个组。对于彭德怀等人所谓右倾问题的揭发批判已形成了一边倒的意见,而且根本容不得彭德怀申辩。邓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主持会议者的再三催促和众目睽睽之下,邓华不得不说了几句,但很快就招致一阵指责,说他的发言是“假批判,真保护”。并且把他的名字列入了“军事俱乐部”成员的首位。
  洪学智说真话被批
  洪学智当时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7月的庐山会议一开始他没有参加。7月14日,当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了信,形势发生了变化,要公开批判彭德怀时,中央通知他一定要参加。
  洪学智一到庐山,先听了毛主席的一个讲话录音,内容是批判彭德怀写的那封信,批判他右倾保守。洪学智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看了彭德怀的信后,总觉得彭德怀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敢讲真话、讲实话,是忧国忧民的表现。比如有人说天津的稻子长得多么多么粗壮,能驮住人;还说一亩地能打万斤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洪学智就感到太夸大了,不可信。洪学智觉得彭德怀的信讲了真话,但他并没就此表态,因为他觉得现在讲真话不是时机,而违心的话他是绝不会说的。但开会的时候,一些人批彭德怀很积极,说“大跃进”怎么怎么好,彭德怀怎么怎么右倾,这等于火上浇油,使争论越来越激烈。后来还有人说彭德怀出访东欧,是里通外国。这一点洪学智怎么也想不通。他说:“彭德怀出访东欧是中央批准的,他又不会说外语,会谈都有翻译在旁边,还有陪同人员,他怎么能里通外国呢?”
  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这几句话,也把洪学智送进了“军事俱乐部”名单。邓华和洪学智两位上将,都是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时的副司令员,按当时的逻辑就是“捆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万毅支持彭德怀被“定性”
  中央在庐山开会时,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万毅,因忙于工作本不想去庐山。可是7月中旬的一天,苏联突然撤走来华的专家,带走原来的图纸,打乱了中国原来的工作部署,主管核工业的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很着急,他打算去庐山向正在参加庐山会议的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国防部长彭德怀汇报,他怕一些具体事情说不清楚,便把万毅硬拽上了庐山。
  17日,万毅参加小组会的第一天讨论。这天,会议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他刚来,不知道前边是怎么回事,就没有开口。直到22日他才发言。万毅在小组会上第一次发言,大致讲到,在“大跃进”中“虚报浮夸的作风在滋长”;夸大主观能动作用,搞“精神第一性”。在他的发言中,最关键的,也是后来成为他最主要罪状的,是这样一段话:“彭德怀同志把自己考虑到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此次会议深入讨论有推动作用;提出意见,精神是好的,是赤胆忠心的。从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到纠正缺点来看,基本精神都是对的。”他对已遭非难的彭德怀表态说:“基本同意彭总的信。”无疑这样的表态也给自己“定了性”。
  就在万毅发言的第二天,庐山风云突变。7月23日一大早,与会人员临时得到通知:听主席讲话。毛泽东狠批了“庐山上的这股风”,严厉警告说:“他们重复了五六年下半年、五七年上半年犯错误的同志的道路,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只差30公里了。”
  听到这些,万毅大为震惊。散会以后,他走出小礼堂时,看到彭总站到门外,当毛泽东走出来时,彭德怀立即迎了上去,恳切地说:“主席,我是你的学生,我说得不对,你可以当面批评教育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毛泽东没有停下脚步,把脸一沉,甩手走开了。此时,万毅就站在旁边,彭总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毛泽东讲话之后,庐山会议的气氛顿时变了。彭德怀成了众矢之的,万毅因为在小组会上表示过同意彭的信,很快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了。
  钟伟直言被当场带离
  1959年8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继续揭批彭德怀、黄克诚的所谓“反党罪行”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钟伟人瘦且个子小,军衔为少将,但却是对彭德怀问题反应最强烈的一个。他是湖南平江人,1915年生,14岁入团,15岁参军入党,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和徐海东的红15军团先后任连指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所以历史上与彭德怀确有渊源。后来他还是东北野战军二纵第五师师长,是林彪的部下,打仗十分机智勇敢。他时常坚持己见,有时甚至违抗林彪的指挥意图,但大局观好,又不惜命,深得林彪赏识。在整个四野系统中,钟伟是唯一的一个从师长直接升任纵队司令的干部。
  在8月28日的综合小组联席会议上,有人说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进行改编以后,一方面军改为陕甘支队,一、三两个军团编为两师。部队向陕北进军途中,有些意志薄弱的干部战士乘机开小差脱离了部队。为了迅速制止部队逃亡的恶劣倾向,三军团曾以叛变革命的名义处决了个别逃跑的干部。以致刚经过整编的一、三军团出现了不团结的倾向。原二军团的黄克诚,当时是陕甘支队第二师政治部的裁判所长,处决人的事都是要经过他的。现在要清算破坏红军团结的“罪行”,当然算账首先就算到他的头上。发言人指责黄克诚是破坏一、三军团团结搞宗派分裂活动的“罪魁祸首”。
  就在揭发人慷慨激昂发言的时候,钟伟突然站起来说道:“你瞎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红军离开哈达铺以后,是我带着一个营在后面担任收容任务。你所说的处决卫生部的那个杨兴仁,根本就不是黄克诚同志决定的,而是上边给我的命令,我敢不执行吗?”
  钟伟这个发言,引起会场一阵议论,立即遭到“围攻”。但他仍滔滔不绝,慷慨陈词。杨勇、苏振华将军私下拉其衣角,示意他不要讲了,但他越说越激动,涨红了脸,手指着台上,几乎是在叫喊:“你们不是在逼彭总交代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吗,算我一个吧,也把我拉去枪毙吧!”会议主持者立即叫人将钟伟带出会场,关押起来。过了几年,毛泽东很偶然地问起了钟伟的情况,钟伟的案子受到关注,但他没能再回部队,而是被下放到安徽当了农业厅的副厅长。
其他文献
彭德清是福建省同安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2岁入学,16岁辍学。大革命时期,他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长,泉州中心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2支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从新四军连指导员逐渐成长为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第3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他是一个性格沉稳、办事果断的指挥员。  
期刊
“我16岁那年离开了家,和我一起的,有16个青年,个个生龙活虎。”詹大南清晰地记得,离开家乡安徽金寨县是在1931年。他和伙伴们参加了红军。1934年,他成为红25军军长徐海东的保卫员,从此不离其左右。  “如果没有徐海东军长,我早就没了。”大概是在1935年前后,在一次战役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脚踝,令他无法行走。  按照当时的惯例,行动不便的必须都留下来,不能跟随大部队。但是,留在当地就意味着
期刊
孙端夫,原名孙正谊,祖籍山东省曹县,他的出生地在河南省虞城县贾寨孙场。  大约10岁时,孙端夫跟随在北京的五叔孙锡璜求学。最初,孙正谊在北平培根小学读书,成绩优异。15岁考入北平平民中学,18岁转入大同中学,在读高二时就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预科班,第二年转为正式生。也是在这一年,孙正谊改名为孙端夫。  孙端夫读大学时,国家内忧外患,日本猖狂入侵继续向华北扩张,整个华北面临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在中
期刊
刘浩天16岁投身革命,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刘浩天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司令员。参与培育了闻名全军的先进典型“海空雄鹰团”、“海上猛虎艇”。  1957年,刘浩天升任校政治委员,主持全校的党政工作。总高级步兵学校自成立至1958年的近7年间,培训中、高级军
期刊
尤太忠将军身材魁梧,鼻大嘴阔,双耳奇长,几近垂肩,双目炯炯,眉宇间两道竖纹,酷似京剧武生相。  尤太忠将军运筹帷幄之际,必以三指捏额头。此时,无人敢近也。若举手压帽檐,意决心已下,无人可变也。若脱帽而起,必赴前沿指挥,如脱兔奔鹿,无人能挡也。若以三指摸腮,此仗胜局已定,其时将军心境极佳,人人皆可近,事事皆可办。  原十二军副军长许克杰言:尤太忠将军耳所闻辄终记不忘。  战争年代,将军到纵队接受战斗
期刊
“我这次下去一定要把兵当好”  1958年9月,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指示下发《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时,南京军区正在召开党委扩大会。第二天,毛泽东来到南京接见党委扩大会代表,他非常关心地询问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世友同志啊,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作个议?”  一向对毛泽东指示说一不二的许世友坚定表示:“
期刊
“我要当好一名普通水兵”  1958年11月14日上午,“井冈山”舰全体官兵站立在虬江码头上,欢迎陶勇和另外7位校尉军官上舰当兵。  当天晚上副政委边照玉点名时,叫:“陶司令!”  没人回答,边照玉为难地看着陶勇,欲言又止。陶勇跟他说:“我是你的一个兵,应该叫我陶勇啊。”  边照玉只好鼓起勇气叫了一声:“陶勇!”  陶勇立即立正,大声应答。他郑重宣布:“今后大家不要叫我司令了,就叫我老陶吧,我要当
期刊
首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  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这位战士出身的将军,1928年1月参加红军,1929年5月转为干部,已脱离士兵生活近30年。为了适应下连后的生活,他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习惯,在酷热的阳光下暴晒。每天早晚,请公务员按新条令教他操练。下连的前几天,他领来战士服装,高兴地穿戴起来,照着镜子,练习走齐步、敬礼。临走前,杨得志专
期刊
聂凤智将军,矮小、精瘦、黝黑,相貌平平。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将军凡与人见面,面露丝丝微笑,慈眉善目,亲切可人,若弥勒佛状。  凡访聂凤智将军者,无论高官贵人,或普通百姓,将军均来者不拒,热情接待。1986年10月24日,有人至南京市上海路82号访将军,将军闻门铃,即召见。夫人何鸣欲阻,将军曰:“人家敢按门铃,必有急事,岂能不见。”其时,将军已患肺癌,正发烧挂吊针。见客,仍面露微笑,
期刊
曾如清自幼家贫如洗,母亲早亡,14岁时他的父亲被资本家迫害致死,所以他从小就营养不良,身体非常瘦弱。后来参加红军,在长期艰苦的游击斗争中,曾如清又多处受伤,特别是有次一颗子弹划过他的颈部,和死亡擦肩而过,虽然命保住了,但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伤口长期没有愈合。  红军长征后,曾如清在赣南游击战中不幸被俘,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8年,关进了国民党南昌军人监狱。在狱中,曾如清受尽折磨,本来伤口就没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