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是这双脚把我害成这样的,不是的话,我也能工作,你的父亲也不会嫌弃我,我这一辈子就是被毁在这双脚上!看着你们的脚平展展踏在地上,该有多舒坦。好好的一双脚,偏要给你弄成这个样子,这种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结束!”
这是84岁高龄的母亲说了一辈子的话。母亲陈好明,生于山丹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七八岁的时候就被她的母亲裹住了和身体一样疯长的小脚。七八岁的母亲承受不住缠足的痛苦,常常在夜里偷偷把缠脚布撕开或是剪短。就这样缠了放,放了缠,母亲不知道挨过外祖母的多少巴掌,最终还是没有挣脱被缠足的命运。一双好好的脚,被弄得奇形怪状,丑陋无比。
命运总是捉弄人,就在母亲刚刚熬过了裹脚的痛苦之后,妇女放足的运动来到了这个闭塞的山村。可是,这个给妇女带来福音的运动迟来了一步,母亲的脚再也不能复原。几千年来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彻底反转过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把摧残了女性几千年的缠足陋习作为最野蛮的丑事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深山里那些还没有缠足的女孩子欢呼雀跃,庆幸她们美好的未来,而母亲的心却在流血!
在新政府上班的父亲,也因为有一个小脚女人而沮丧万分。他厌恶那双小脚,顺延开来也对母亲失去好感,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致使小脚的母亲在共和国极度困难的日子里,带着我和弟弟遭受着比共和国困难百倍的煎熬。用那双小脚支撑着那个在风雨飘摇中脆弱的家。一个小脚女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养活了我们兄弟二人,还让我们读完了小学。母亲的付出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母亲老了,最大的疾病就是腿脚疼痛。压在脚底下的脚趾磨出的厚硬老茧,走路时钻心的疼。修脚就成了母亲最重要的事情,三两天就要修一次,把脚反复洗过之后,坐在小凳上,戴上老花镜,拿我用过的刮须刀片,一点一点削那些厚茧,由于眼花手抖,常常削得血流不止。每当看到母亲畸形的双脚,我的心都在战栗!
母亲却笑着说,我还算是好一点的,我的老姑妈就是死在脚上的,那个惨啊,说给你们,你们是不会相信的。她说,她的姑妈小时后,因为母亲去世早,没有人操心她裹脚的事情,到了十六七岁要找婆家了,还是一双大脚。和自己同龄的姑娘们找的找了,嫁的嫁了,而她却因为脚大,成了无人问的老丫头。旧社会里,老丫头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人,硬死都不当老丫头。十八岁还没有人家,就是父母的耻辱。有一句俗话说,丫头养十八,娘老子都犯法。姑妈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就自己给自己缠足。可是脚已经长大,骨头也已长硬,要裹出个小脚来,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姑妈还是下了狠心。她采来麻嘴草,加上花椒,捣碎涂在脚上致麻,然后把脚趾一个个折在脚底下,缠上布子,再缠上泡得湿软的牛皮条,最后用针线把皮条逢合,再用鞋溜子撬着穿上自己做的小鞋。随着皮条的干缩,脚就紧紧地被裹在里面。后来脚是小了一点,总算是出嫁了,可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脚就疼得一天比一天厉害,几年以后双脚溃烂,延到小腿,最后瘫在炕上,直到疼死!姑妈死时才28岁!
听到这里,还能说什么呢?
小脚一双,血泪一缸!在那个不算遥远的时代,为了满足男子变态的审美,为了更好地加固对女人的统治,缠足成了最好的手段。
清代章回小说《镜花缘》写男子林之洋来到女儿国,被国王看中,封为王妃,命宫女为他缠小脚。作者李汝珍把缠足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先用明矾涂在脚缝,五个脚趾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缠裹,并用药水熏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趾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虽然《镜花缘》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对缠足的描写确是真实的,让人不寒而栗!能够想象得出,母亲老姑妈妈裹脚的过程和经受的痛苦不亚于小说中的描写。
缠足究竟起始于何时,说法很多。一说始于南齐,一说始于南唐,说是李煜编了金莲舞的舞码,舞者窅娘缠足献舞,舞态婀娜多姿,宫女纷纷仿效。但这些早期的記载,仅仅只是对小脚女性的赞誉,或者描写足部的装饰。一直到宋代,才开始有较明确的记载,缠足被认为最初是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
到明清时代,则逐渐普及于一般阶层妇女,汉族各地妇女几乎都有缠足的风俗。
当时的人不论男女,皆以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三寸金莲”一词,就是表现女性脚美的名词。最著名的小脚审美著作,是清代李渔的《香莲品藻》,把女性的小脚,从形状、尺寸、装饰、气味等角度来做分类品评。缠足,在当时被认为是良家妇女最重要的仪表,因此,不缠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难。缠足作为标识女性特点的重要一环,以缠足来强化男女有别的传统规范。缠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难而不易自行活动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车或乘轿,强化了当时男外女内的空间区划。
清朝后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上世纪40年代甚至50年代以后。
每每看到母亲致残的双脚、看到母亲行走的艰难与痛苦,无毒心就阵阵刺痛。母亲畸形的双脚是对封建制度残害女性的血泪控诉!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应该是庆幸的,再也不会用摧残身体来取悦别人,过那种生不如死、没有期待的日子。
责任编辑:黄艳秋
这是84岁高龄的母亲说了一辈子的话。母亲陈好明,生于山丹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七八岁的时候就被她的母亲裹住了和身体一样疯长的小脚。七八岁的母亲承受不住缠足的痛苦,常常在夜里偷偷把缠脚布撕开或是剪短。就这样缠了放,放了缠,母亲不知道挨过外祖母的多少巴掌,最终还是没有挣脱被缠足的命运。一双好好的脚,被弄得奇形怪状,丑陋无比。
命运总是捉弄人,就在母亲刚刚熬过了裹脚的痛苦之后,妇女放足的运动来到了这个闭塞的山村。可是,这个给妇女带来福音的运动迟来了一步,母亲的脚再也不能复原。几千年来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彻底反转过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把摧残了女性几千年的缠足陋习作为最野蛮的丑事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深山里那些还没有缠足的女孩子欢呼雀跃,庆幸她们美好的未来,而母亲的心却在流血!
在新政府上班的父亲,也因为有一个小脚女人而沮丧万分。他厌恶那双小脚,顺延开来也对母亲失去好感,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致使小脚的母亲在共和国极度困难的日子里,带着我和弟弟遭受着比共和国困难百倍的煎熬。用那双小脚支撑着那个在风雨飘摇中脆弱的家。一个小脚女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养活了我们兄弟二人,还让我们读完了小学。母亲的付出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母亲老了,最大的疾病就是腿脚疼痛。压在脚底下的脚趾磨出的厚硬老茧,走路时钻心的疼。修脚就成了母亲最重要的事情,三两天就要修一次,把脚反复洗过之后,坐在小凳上,戴上老花镜,拿我用过的刮须刀片,一点一点削那些厚茧,由于眼花手抖,常常削得血流不止。每当看到母亲畸形的双脚,我的心都在战栗!
母亲却笑着说,我还算是好一点的,我的老姑妈就是死在脚上的,那个惨啊,说给你们,你们是不会相信的。她说,她的姑妈小时后,因为母亲去世早,没有人操心她裹脚的事情,到了十六七岁要找婆家了,还是一双大脚。和自己同龄的姑娘们找的找了,嫁的嫁了,而她却因为脚大,成了无人问的老丫头。旧社会里,老丫头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人,硬死都不当老丫头。十八岁还没有人家,就是父母的耻辱。有一句俗话说,丫头养十八,娘老子都犯法。姑妈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就自己给自己缠足。可是脚已经长大,骨头也已长硬,要裹出个小脚来,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姑妈还是下了狠心。她采来麻嘴草,加上花椒,捣碎涂在脚上致麻,然后把脚趾一个个折在脚底下,缠上布子,再缠上泡得湿软的牛皮条,最后用针线把皮条逢合,再用鞋溜子撬着穿上自己做的小鞋。随着皮条的干缩,脚就紧紧地被裹在里面。后来脚是小了一点,总算是出嫁了,可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脚就疼得一天比一天厉害,几年以后双脚溃烂,延到小腿,最后瘫在炕上,直到疼死!姑妈死时才28岁!
听到这里,还能说什么呢?
小脚一双,血泪一缸!在那个不算遥远的时代,为了满足男子变态的审美,为了更好地加固对女人的统治,缠足成了最好的手段。
清代章回小说《镜花缘》写男子林之洋来到女儿国,被国王看中,封为王妃,命宫女为他缠小脚。作者李汝珍把缠足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先用明矾涂在脚缝,五个脚趾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缠裹,并用药水熏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趾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虽然《镜花缘》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对缠足的描写确是真实的,让人不寒而栗!能够想象得出,母亲老姑妈妈裹脚的过程和经受的痛苦不亚于小说中的描写。
缠足究竟起始于何时,说法很多。一说始于南齐,一说始于南唐,说是李煜编了金莲舞的舞码,舞者窅娘缠足献舞,舞态婀娜多姿,宫女纷纷仿效。但这些早期的記载,仅仅只是对小脚女性的赞誉,或者描写足部的装饰。一直到宋代,才开始有较明确的记载,缠足被认为最初是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
到明清时代,则逐渐普及于一般阶层妇女,汉族各地妇女几乎都有缠足的风俗。
当时的人不论男女,皆以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三寸金莲”一词,就是表现女性脚美的名词。最著名的小脚审美著作,是清代李渔的《香莲品藻》,把女性的小脚,从形状、尺寸、装饰、气味等角度来做分类品评。缠足,在当时被认为是良家妇女最重要的仪表,因此,不缠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难。缠足作为标识女性特点的重要一环,以缠足来强化男女有别的传统规范。缠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难而不易自行活动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车或乘轿,强化了当时男外女内的空间区划。
清朝后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上世纪40年代甚至50年代以后。
每每看到母亲致残的双脚、看到母亲行走的艰难与痛苦,无毒心就阵阵刺痛。母亲畸形的双脚是对封建制度残害女性的血泪控诉!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应该是庆幸的,再也不会用摧残身体来取悦别人,过那种生不如死、没有期待的日子。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