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人性化平衡发展,响应各国相继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对当代建筑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就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常见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策略;存在问题
  一、绿色建筑的界定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追求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但是,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绿色”建筑呢,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完整的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提出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渡消耗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 80%为高耗能建筑,2010 年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从1978 年的 10%上升到现在的 28%,在交通、工业、建筑三大高能耗领域中,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要想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必须综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技术等。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索取已经超越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和自净能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相结合,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绿色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能源、资源的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环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使其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及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尽量就地取材。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体现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国家标准在绿色建筑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这就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即使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保证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要求绿色建筑能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全寿命周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只局限在建筑存在的时间里,还应向前或向后延伸。往前延伸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延伸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全寿命周期概念。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建筑的选址是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主导风向,地貌、地形、植被、自然水系、合理布局建筑物。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应尽可能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不宜选择在凹、洼地及山谷等处,还应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生产、使用时的舒适性,建筑物选址还应考虑与交通运输系统的距离,尽量选择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物体形、平面形状特征、空间系统,是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本质表现。体形系数更是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理想的建筑形体是采用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来围合尽可能大的建筑内部空间体积,减少能量流失,但是大的体形系数又有助于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合理把握。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按其特点进行分类,同功能的房间尽量分在同一区域,不需要窗户的区域可以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这样便于建筑物通风、采光、空调系统等的设计。尽量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体现“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思想,减少后期投入费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利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太阳能、风能,努力推广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这些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外墙设计。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以隔热砖代替粘土砖,门窗采用传热系数较小、低辐射玻璃,并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采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加强绿色建筑中智能化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广播、通讯、保安、等设备集中管理与监控。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使建筑物成为工作与生活环境健康舒适、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的安全场所。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近些年我国建筑发展趋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所谓占天不占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其稳定性,基础埋深也随之增加,使建筑物地下空间加大。由于有厚实的土层和植被,使地下建筑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一般情况下土层三米以下深处的温度是几乎不受外界影响的,是一种减少能耗、节约能源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节能。
  四、目前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绿色建筑的含义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绿色建筑设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建筑物内外进行绿化,这个理解只是绿色建筑的含义之一。绿色建筑首先应该是为人类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能够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高效率的使用资源和能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使其为我们提供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
  (2)绿色建筑需要大众化设计。当代之所以提出绿色建筑概念是为了更好的使人类和自然环境长期共存发展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大投入、高绿化,也不一定非是高科技。相反,为了更快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更多采用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元素,如外窗遮阳装置、室内采用无污染健康的装饰材料等,这样才能将绿色建筑理念快速普及。
  (3)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同时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目前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能源利用率仅为33%,且一般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50 年,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如仅在新建建筑中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收益极为有限。(4)我国缺乏绿色建筑的实例。目前大部分都停留在绿色建筑的理论上,而实际建成的优秀绿色建筑案例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
  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世界各国相应制定各类建筑环保评估、建筑可持续性评估、绿色建筑评估等,其中美国的LEED 标准被认为是最完美、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等进行综合考察,分为白金、金、银和证书四个认证级别。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从建筑物的节能与室外環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三个级别:一星,二星,三星不等,其中三星为最高评价。
  【结语】: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系统抱着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去处理长期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树立绿色理念,从多方面出发,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探寻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者的目标指向。本文从科学定位小学教育引发思考,通过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格局的确立和具体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论迷了对小学生成长方式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教育目标 个性发展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家长迫切的教育需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必须面对的挑战。
目的: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用近端胃大部切除与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94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全胃切除术)与对照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睑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商丘华美医疗美容医院上睑下垂患者96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
企业文化的提出和发展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创立、具有一定特色、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等的总称,是决定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基础已经变成信息、知识和文化。文化竞争正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核心。《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
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最好?无疑的,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谓适合,一是适合社会的需要,一是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就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来看,在我看来,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需要来实施教育活动。这一点和西方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十分吻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是有多种智能的,不同的人,其智能组合及智能优势是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没有统一固定的学习内容,因而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由于学生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可能独立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仍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
期刊
[摘要]常态课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课,常态课是磨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文章从三个方面就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常态课 提高 课堂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但现实教学却往往很难像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课,学校的教学基本是以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许多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党所处的时代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也经历着重大变化。新时期的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也对政工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工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也应当不断创新,如何提升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政
期刊